一路向東正追殺得興高采烈的羅虎覺得情形有些不對,戰場上的氣氛變得驟然詭異起來。姜鑲等人的部隊一路高歌猛進,每日都有攻克城鎮,小有斬獲的捷報奏來。讓他覺得自己攢足了全身力氣打出去的一拳,頓時落了空。
吳軍收縮了陣地,將永平府各處的一座座城鎮都交給了大順軍,將兵力集結到了山海關地區。
這場佈置源自於山海關城內的會議。
方光琛抄回的那份南順兩家的密約草案,大體上就是承認李自成的合法地位,南粵軍向李自成效忠,但是保持現在在黃河以北的態勢,保留山東和河南、冀南等處地盤,保留原有的各種權利。作為回報,大順朝廷變相承認之前南粵軍與崇禎的幾筆借款,但是隻付息不還本。同時,也繼續就官吏培訓雙方展開合作。更緊要的是,大順向南粵軍提出三千萬銀元的重建借款,用於黃河以北地區的戰後恢復和重建工作。這筆借款用來採購南中出產的糧食和各種工業品。如果打算購買軍器,需要提前三個月報備。從簽訂協議之日起,這筆借款便開始計算利息。
這些條款對於吳三桂來說無關痛癢,皇極殿裡的那把椅子誰坐都可以。但是,一個附加條款卻是讓整個關寧軍系統譁然了。
就山海關、永平府地區原明朝駐軍問題,南順雙方也達成了諒解意見。高一功很是大方的提出,如果吳三桂所部兵馬願意歸降大順,那麼大順就將他們收為己用。但是前提條件是要進行點驗,明確兵員馬匹數量、刀槍火炮情形之後進行實力統計,關發糧餉,授給官職爵位。如果吳三桂不同意歸順,大順可以讓吳三桂率部沿著昌黎、寧河一帶海岸線南撤到天津,然後再行撤往山東。但是,前提是要把武器留在山海關交由順軍接收。這是第一種解決辦法。
第二個解決辦法,便是李華宇方面的意見,如果吳三桂不肯同意全軍和家眷徒手退往山東,那就將吳三桂所部的處理權,交給大順朝廷了。
換句話說,這個便宜外甥,本少爺用完了,可以不要了。你們看著辦吧!
這樣的條件,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關寧軍答應的!
其實,這就是吳三桂這個關寧軍眼下實際上的統帥為難之處了!吳三桂這個人,表面上看威風八面,勇武過人,十三歲就闖陣救父揚名天下。其實內心是個蠻膽小怕事的人,歷史上,康熙要削藩,他也沒敢反抗,如果不是手下幾員大將馬寶夏國相胡國柱和方光琛等人逼他造反,他就真的回遼東養老去了。
他倒是很想帶著隊伍,哪怕是赤手空拳的帶著這幾十萬人(包括關寧軍的妻兒老小在內)到山東去,他有信心,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之強悍,絕對是能夠入李華宇的法眼的。有了李華宇的支援,重新武裝起來,那不就排隊領個甲冑刀槍的手續問題嗎?
但是,他手下的將領卻是各有各的想法。
除了有方光琛方大少爺這個堅定的反順派之外,其實吳三桂內部問題比大順還嚴重。大順軍雖然也是闖營吞併、火併了羅汝才、賀一龍之後而形成,但是畢竟是闖營實力雄厚,佔據了控股地位,別的山頭便是有想法,卻也不敢造次。
可是,吳三桂的部隊卻是不同。
吳軍之中,眼下可以大致分為三派。吳三桂自己的家丁、嫡系兵馬這是他的基本盤,塔山大戰時撥給他的近萬屯田兵所形成的山東屯田兵派,算是他的準嫡系,靠著這支人馬,他吞併、兼併了不少營頭。而另外一派,就是山海軍和薊鎮、玉田鎮、前屯衛等部被他以武力、糧餉強取豪奪吞併來的一派。
屯田兵是堅決主張回山東的。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也是很樸素。咱們就是從山東出來的,是主公和大小姐派到吳大帥這裡助陣的。當初咱們到大帥麾下,那就是因為有主公和大小姐的軍令。怎麼說大帥也是主公的親人,說到底大家都是一家人,咱們在寧遠軍中和在南粵軍之中沒有什麼兩樣。如今咱們回山東,也就是順理成章的歸還建制。
他們是堅決不同意歸降李自成的。因為,一旦歸降了大順,他們就再也回不了家了。
而山海軍被吳三桂吞併收買的那些人,更是堅決拒絕投降!道理說得都是各種冠冕堂皇,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戳穿了卻是一文不值。
點驗!大順要點驗了兵馬實力之後,才能授予官職爵位,發給糧餉。這如何使得?
吃空額,是從萬曆初年,衛所制度敗壞,開始營兵制之後便是軍官、將領們發財的不二法門。明末的這些軍頭們,他們不管頭頂上有沒有辮子,肩膀上扛的是誰家的旗號,你只要按照咱們報的實力給咱們官職,給咱們關軍餉,那麼,咱們就給你賣力打仗。
南明時期,在江南一手悍然製造了嘉定三屠的李成棟,為何又反正了?不是什麼民族大義感召,而是清軍要對他的軍隊進行點驗,根據實力發軍餉。這個傢伙見從此無法再透過這個渠道來發財了,那便換個東家吧!
既然兩派的核心利益都被觸動了,就算是吳三桂這個主帥也是控制不住會場上的秩序了。
“夠了!吵什麼!”吳三桂的幾個親軍將領,各自將兩群爭吵的面紅耳赤的軍官們分開,免得他們一會當真在吳三桂面前拔刀相向。
但是在一旁,方光琛和幾個京城來的官兒們,心中卻是笑開了花。
吳軍之中兩派勢力都不同意這樣子歸降李自成,那麼,除了南下之外,便沒有別的法子好想了。可是,如果真的南下山東,寧遠軍,吳三桂的基本盤卻又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同意的。
把武器留給大順軍,無異於自己便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這麼多年來,關寧軍和流賊在關內打了十多年的仗,互相之間什麼缺德事沒幹過?萬一哪個大順將領翻臉學了白起和項羽呢?咱們可不能不防!這是其一。
大家幾代人在寧遠一帶,都積攢了不少田地房屋,祖宗墳墓也是在這裡。特別是這幾年,大夥兒用鐵製的農具讓那些佃戶們耕作,收成不錯,也是很賺了些銀子,南下到山東去,咱們的這些田地房屋怎麼辦?留給那些流賊嗎?這是其二。
不行!堅決不能南下!(什麼都可以當,沒了地盤的軍閥,還叫軍閥嗎?那不就是任人宰割了?那樣的話,部隊再多,戰鬥力再強,也是別人眼裡任憑宰割的一群豬羊而已!啪,一個嘴巴打在了作者臉上,“馬拉巴子的!你罵老子是嗎?”一個英俊的少年將軍狠狠的抽了作者一個滿臉開花。)
不能降,又不想走,那就只有打了!
關鍵時刻,方光琛給大家指明瞭方向。
“各位將軍,眼下,大行皇帝以身殉國,我關寧軍將士便是孤懸賊後的一支孤軍。放眼現在的大明天下,我們能夠依靠的,也就是此刻在南京的梁國公他老人家了!”
“論公,他老人家是大明朝的精忠股肱之臣,理當挑起扶大明江山於風雨即倒的危局之中。論私,他老人家是我關寧軍的外祖父,我等便是一群孤兒!”
“這份文約,到底是真是假,眼下也是在兩說之中。但是,即使是真的,大帥要服從舅舅的命令,那麼,舅舅的話要聽,那外公的話要不要聽?舅舅和外公誰大?現在只是舅舅說要讓大家聽李自成的,外公還沒說話呢!何況,這份東西是不是闖賊偽造的,抑或是大少帥被人蠱惑矇蔽了的,也是兩說之間!”
“所以,我們要兵諫!不是說我們關寧軍要向大少帥兵諫,而是我們要打出剿闖復國的旗號來,狠狠的同流賊大打一場!”
“兵諫!”方光琛這話立刻得到了應和,有人跳出來,從腰間拔出雪亮的馬刀邊揮舞邊吼道:“立刻兵諫!”
“兵諫!立刻兵諫!”事關自身利益,又有方大少爺為大家出頭,關寧軍將領自然是齊聲發出了正義的怒吼聲,揮舞著馬刀有節奏的整齊大吼大叫:“兵諫!剿闖復國!兵諫!剿闖復國!兵諫!剿闖復國!”
於是,吳三桂半推半就的就任了剿賊總統官這一角色,統一調動山海關地區明軍各部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