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寶,五十兩折算三十五塊銀元。雜色銀錠,因為品質形狀不一,統統按照五十兩折算二十五塊銀元算。而且,以後晉商各家與大清交易,也只收銀元和南蠻的通寶了。”
“這群狗賊!當真是吃著人血饅頭長肥了的!本王答應他們就是!你如何為本王籌集糧草物資?”
“只要我們願意出往日兩倍的價錢,範三拔等人便會為我大清弄來糧草火藥等物!刀劍甲冑也不是不可以!”
“這條,本王也準了!只要他們能夠將糧草火藥給本王運來,便是讓本王砸鍋賣鐵,本王也是毫不猶豫的!”
反正庫房裡堆著的那些銀子,都是黃太吉留下來的家底,多爾袞毫不心疼。
只要能夠將急需的糧草物資採辦回來,便是都花盡了又如何?!
造不如買,這是清國上下一致認可的事。自己製造,又是人丁,又是錢糧的大把投入,製造出來的東西效能上還不如採購南蠻的。哪又何必操心費力的製造呢?
當即,諸王大臣一致同意,撥出庫中銀兩,向山西商人採購南蠻的糧米火藥刀槍器械!
雖然說造不如買,但是,陳板大畢竟是有功無過之人,而且他的話,又給多爾袞製造了一個洗清自己責任,順便給黃太吉父子頭上扣屎盆子的機會。他所掌管的軍工場,也是被點綴了二十萬銀元,撥給了他三千奴隸用於恢復生產規模。
“朝會散了之後,一定要和二哥(二弟)商量好,把咱們手裡攢的那些銀元都花出去!向南蠻商人買東西,向山西商人買東西!要不然,囤在自己手裡也就是塊銀疙瘩!”多鐸與阿濟格兩個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暗自打定了主意。
他們是最早開展同南中貿易的人,手中到底積攢了多少銀元,只怕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是,剛才陳板大與索尼的一番表現,卻教育了這兩位旗主王爺,原來,手裡積攢再多別人的貨幣,也有到了關鍵時候抱著一堆錢買不到東西哭都哭不出來的一天!
多爾袞兄弟和整個清國的高層,哪怕是范文程和洪承疇兩個人,也未必把《管子》一書讀通、讀透。如果他們讀懂了這本書,那麼,李守漢所玩的這套手段,他們就會一目瞭然。
齊桓公時,利用齊國地處海濱的魚鹽之利,管子推行過鹽策,規定外來的商賈必須以黃金購買鹽,其餘錢帛貨貝一律不收。為了買到齊國的鹽,無鹽各諸侯國傾其黃金購買。
最終,齊盡籠各國之黃金,天下黃金皆歸於齊,各國的黃金價格因此而上漲,金價貴而萬物賤。於是,管子又丟擲黃金,購買價格低賤的各種所需物資,齊國又得到大量好處。這種交易,使齊桓公在較短的時間內,以驚人速度積累了鉅額財富,齊國得以稱霸。
管子曾說過,珠玉、黃金、刀幣這上中下三種交換性質的貨幣,拿著不能取暖,吃不能充飢,但他們卻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用來控制財物,掌握民用。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黃金刀幣,民之通施也。故善者執其通施以御其命。故發力可得而盡也。
(是不是覺得有點眼熟?管仲把齊國出產的鹽和黃金掛鉤,和美帝所推行的石油美元政策如出一轍吧?如果把管子上面所說的話變成如下詞語,大家會不會有霍然開朗的感覺:糧食石油,民之司命也,黃金美元,民之通施也。故善者執其通施以御其命。故發力可得而盡也。)
管仲就用貨幣武器狂虐其他諸侯國。他所推行的鹽本位刀幣是當時各國間貿易的唯一結算貨幣,然後各諸侯國要用最好的東西以最低的價格找齊國換刀幣,再用齊國的刀幣去高價購買齊國掌控的各種必需品,比如鹽。
是不是有點像美元的感覺?話說齊國的刀幣好歹還要用銅鑄造,美元似乎只需要一張紙吧?據說一張一百美元面額的美元紙幣的成本只有六美分,你確定屯這些綠紙有用?可惜的是,就連號稱經濟學專家的某領導,也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大肆的推行出口政策,瘋狂囤積美元。殊不知,囤積這些六美分成本的綠紙真的有用嗎?
但是,多鐸與阿濟格兩個人,卻只能是很委屈的在攝政王府一邊吃飯喝酒一邊等候自己的這位兄弟歸來。
“老曹,攝政王去哪裡了,這麼久不回來?”在睿親王府,多鐸與阿濟格兄弟兩個也是半個主子了,自然是大喇喇的開口問在一旁伺候的曹振彥。
雖然腰間已經繫上了代表宗室覺羅身份的紅帶子,但是曹振彥卻是依舊以睿親王府的奴才自居。不過,他也算是押對了寶。如今在盛京城裡,睿親王府的奴才,這個頭銜走到哪裡都被人高看一眼。
“回二位主子的話,白天諸王大臣議定了要入關之事,咱們王爺自然要入宮去向兩宮太后和皇上稟明此事之後,得到皇上和太后的允准方才能夠執行。”
“真是囉嗦!早知道這樣當初直接當皇帝夠多好!”多鐸嘟囔了一句,卻也不再說什麼了,他知道,二哥這一進宮,只怕不到明天天亮不會出來了。有什麼事,還是等到明天見到二哥再說吧!
雖然已經知曉了白天大政殿上發生的事情,但是正式的從多爾袞口中很是恭敬的說出來,還是讓哲哲和布木布泰姑侄二人很高興。對於攝政睿親王即將率師出征,為大清建立大業這樁關於國運的大事,兩宮太后都是十分讚許的。
年輕的聖母皇太后布木布泰顯得特別高興。她今年只有三十一歲,頭髮又多又黑,左右髮髻上插著兩對碧綠欲滴的翡翠簪子,露在外邊的一端有珍珠流蘇。聖母皇太后只是因為頭髮特別多,宮女們為她梳成這樣髮式。大約兩百年後,到了清朝晚年,“兩把頭”的髮式興起,兩個分開的髮簪就變成一根“扁方”了。
聖母皇太后本來就面板白嫩,明眸皓齒,配著這樣的髮式,加上一朵為丈夫帶孝的絹制白花,穿著一身華貴而素雅的便服,繡花黃緞長裙下邊的花盆底鞋,使她在端莊裡兼有青春之美。多爾袞只比她大幾個月,不知為什麼總是很願意單獨一個人向她奏事,而且每次奏事都是一奏便是半日。平時令滿漢大臣望而生畏的英雄氣概,竟然消失大半。
聖母皇太后首先問道:“睿親王,你率兵出征之後,盛京是我大清的根本重地,也是朝廷所在,你作什麼妥善安排?”
多爾袞回答:“奴才等已經議定,盛京為皇上與朝廷所在地,輔政鄭親王率領一部分官員留守,照舊處理日常朝政。滿洲八旗兵與蒙古八旗兵各三分之二,漢軍三順王等全部人馬,隨臣南征。上三旗留下的人馬守衛盛京,巴牙喇兵駐防皇宮周圍,日夜巡邏。請兩宮太后放心,在奴才等南征期間,禮親王及留守諸臣忠心輔弼幼主,一如往日。”
布木布泰點點頭,對多爾袞的佈置表示贊同和滿意,“倘若大軍出征關內,南方兵馬再度如先皇在世時,從海上來,竄擾遼陽,威脅盛京,該如何?”
“這點皇太后請放心。奴才也是經歷過那場大事的。現在每每想起當日施琅與吳三桂這對父子狼狽為奸竄入遼南殺人放火攻城略地之事,奴才也是心驚肉跳的!奴才已經下令,從即日起,在遼南沿海各口三十里內行封禁之事。各處城堡只留五日糧米柴草。餘下各處村鎮一律內遷,村鎮之中水井填塞,柴草糧食牲口盡數運走。行堅壁清野之事!便是南蠻再來,他們大軍到了遼南,無水無糧無草,也是寸步難行!”
無法決勝於海上,沒有制海權的清兵,也只能採取這樣的辦法,讓可能在遼東半島登陸的軍隊,上岸之後因為給養的問題而寸步難行,最後不得不恨恨而去。不得不說,多爾袞的這個辦法雖然是個笨辦法,卻也是唯一有效的法子。
基於運力考慮,不管是從山東出海還是從山海關出海的軍隊,要想多運載軍隊就不能多帶給養,只能是上岸之後各自去就地籌措,可是眼前一片荒蕪,連水井都沒有幾口,怎麼籌措?
這樣的措施,令布木布泰也感到很是穩妥。當初施琅與吳三桂在遼南的那一番折騰,她們在深宮之中也是有所感受的。宮中已經開始打點行裝,倘若遼陽失守,盛京有危險的話,她們就準備搬回赫圖阿拉老城去。
“當初有佛庫倫保佑,這次,王爺你帶著大軍入關,但願也是列祖列宗在天之靈護佑!”布木布泰雙手合十,未闔雙目。一雙美目之中隱約流露出來的幾道眼波看得多爾袞心中一陣盪漾。
“不知道這個玉兒和府裡的那個玉兒放在一處該是何種風景?”
布木布泰和豪格的福晉被稱為科爾沁草原上的兩塊美玉,如今,這兩塊美玉都是被打上了他多爾袞的印記。
他暗暗在心中打算,倘若進關成功,建立了足可以睥睨黃太吉的功業,他就正式的登基做大清的皇帝,到那個時候,便將這兩塊美玉在燈下龍床上一起欣賞一番,看看到底哪個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