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七百零八章 天崩地裂(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零八章 天崩地裂(一) (1 / 2)

驚濤拍打著堤岸,渾濁的浪花翻騰,怒濤洶湧的黃河水有如懸在頭上,一道一道高高的河堤下面,是廣闊的平原,星羅棋佈的城池村鎮。那黃河水,便高高地懸在沿岸千百萬生靈的頭上,讓人擔憂這滔天的濁浪什麼時候衝破堤岸,毀滅周邊的一切。

有道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氣勢磅礴的黃河也只有在開封河段,才真正是懸在人們頭上的天上之水。

都說黃河是中國人民的母親河,不到黃河非好漢,那金黃色的河水洶湧澎湃,似乎千年不變的流淌著,有如一個飽經風霜的老者,邁著緩慢而堅實的步伐,不管你風霜雨雪,春花秋月如何變化,他只管那樣向前緩緩而去。

大堤下面便是東京汴梁開封府。

雖然,此時的開封府,城頭再次的變化了旗號,但是,見慣了你來我往走馬燈似的軍隊變化,開封城內的居民們,依舊要過活。

開封府城內原有的居民,加上差不多大部分河南富戶與官員家眷都遷入這座城內,開封府城的百姓己近百萬。如此多的人口,每日需求都非常龐大,僅這黃河之上,便是運貨的商船不斷,從東面的山東,南面的江南將貨物南北輸送。商旅爭渡,各樣口音的人都有。

沒有經過第三次開封攻城戰的消耗,沒有掘開馬家口黃河大堤來灌城,開封府還是依舊的繁華所在。這裡依然是河南省會,開封府治所在,以祥符縣為附郭,省、府、縣三極官署衙門聚集一地,各官衙署,俱在周王府西南。又以鐘樓為中心,布政司署在鐘樓西街,都指揮使司署在鐘樓東街,下設斷事司、司獄司、知事署、經歷司等司。圍繞這些衙署,周邊又是連綿的各官住宅,高牆朱門,屋宇宏偉。只不過,此時,這些衙門宅院的大門口,都樹立著大清八旗的旗號,門口腆胸迭肚的站立著剃髮留辮的清軍兵丁。

淡黃的斜陽照著桅檣如林的汴河,照著車馬行人不斷的州橋。這橋在小紙坊街東口,橫跨汴河之上,在宋朝名叫天漢橋。因為這橋建築得拱如玉帶,高大壯觀,水面又低,船過不必去桅,汴梁人士喜歡在此賞月,遂成為汴梁八景之一,即所謂“州橋明月”。

李夢陽有詩云: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齊唱憲王新樂府,金梁城外月如霜。不過,詩裡面提到的憲王,也就是第一代周王的王府,再次的更換了主人。人言開封城壓城,除了揭示了黃河的變遷之外,也暗含了王朝更替的感慨。大明的王府,也是再次城頭變幻大王旗。城頭上。銀安殿前,原本飄揚過的大明日月旗,闖營的闖字大旗,李華宇的李字帥旗,李自成的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大旗,而今隨著開封府歸了大清,這些旗號再度變化,變成了清軍八旗的旗號,銀安殿前矗立的,是大將軍、豫親王多鐸的織金龍纛和大旗。

只不過,住進王府的各位王爺們可一點沒有造人玩樂的雅興,他們選擇把諸位將領召集起來,一起開會。

等人來的差不多了,多鐸先請他們吃了白肉宴,只不過看起來大家誰也沒胃口,都是草草的吃了一點,準備的十口上好的肥豬,只吃掉了不到一頭,餘者全數搭下去賞給各位將領的家奴親兵護衛了,似乎全然忘了這樣似乎太不給多鐸面子。

多鐸也知道眾人的心事,於是開門見山的說:“諸位,今日請各位來,除了吃這天賜的白肉之外,主要是想跟大家商量一下對策。本王是個粗人,那就直話直說,現在這局勢,實在談不上好。李自成和李守漢這兩個混蛋,現在已經是狼狽為奸,甚至不顧大明的臉面,直接對左良玉東西夾擊。山東方面鹿瑪紅和伍興這兩個傢伙更是南下江淮,擴大了地盤,聽說除了揚州之外,已經盡取江淮,讓駐紮在江北的各鎮明軍不敢亂動。更別提謝遷這個草寇,在高樓寨打敗了章陵虎部騎兵和柳林團,而今已經隱隱然和鹿瑪紅、伍興的兵馬有匯合之勢。若是讓他們連成一片,那麼,咱們的日子可就好過了!從態勢上來看,兩李封鎖長江,伍興鹿瑪紅威脅濟南,我軍必須從三者之中擇其一擊敗,不然一旦陷入消耗,對我大大不利,不知諸位有何良策?”

“主子!奴才愚見,咱們先打闖賊李自成!”

作為覺羅、貝勒身份,又是兩白旗滿洲包衣出身,身為多鐸兄弟家奴出身的曹振彥,雖然說比起其他的貝勒們似乎身份略顯低微,但是,他的經歷、資歷、戰功,還有麾下的兵馬實力,都無疑是讓他是在場的八旗親貴當中最有發言權的一個。

“曹貝勒,你請講講,我軍為何要先打李自成?”坐在多鐸側位上的經略洪承疇,手中捻著漂亮的鬍鬚,含笑發問。

“稟經略,我大清兵馬自入關以來,便是以您老人家為攝政王所贊畫的方略,告知明國官民人等,本朝兵馬入關,非為土地財帛而來,乃是為爾等君父報仇而來。也正是有這麼一面堂堂正正的大旗,我大清兵馬在各地被官紳軍民視為王者之師,簞食壺漿,望風而到王爺馬前迎降。”

“也正是因為您老制定的這一方略,我軍自入河南以來,方能一日千里,各地官紳百姓,紛紛斬殺闖賊之偽官吏,驅逐其駐軍兵馬到我軍前鋒處納降,我們才能底定這河南!”

“所以,奴才愚鈍,以為我軍應該繼續以大軍南下湖廣,追擊自河南、陝西撤退至湖廣,正在與明國樑國公部下兵馬夾擊左良玉部的闖賊李自成!然後,以一部兵馬在河南掃蕩,剿滅各處的闖賊餘孽。還大清一個朗朗天地,乾乾淨淨的河南。擊破李自成後,我軍再掉頭回來打山東,沿著長江北岸,一路東進,把明國在江北各處的勢力包個大餃子!這樣,最少,我們可以與明國劃長江而治。”

“曹貝勒說得對!”

“說的好!奴才也是這麼認為的!”

吃柿子撿軟的捏,這是人之常情。同時,打李自成還有一面“為爾報君父之仇”的旗號來做大傢伙的遮羞布,能夠從官紳集團那裡獲得人力物力財力兵力的支援,傻子才不幹呢!至於說為啥只說劃江而治,這也是歷史的慣性思維。要知道,在忽必烈之前,幾乎所有的北方遊牧漁獵民族組建的政權,都不能渡江南下。就連在歷史上名聲比隋煬帝楊廣還要臭的那位寫下了“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的金朝皇帝完顏亮,也只是在長江北岸望洋興嘆:“始知天之所以分南北也!”(什麼,你不知道完顏亮是誰?那麼,射鵰你總看過吧?楊康和他養父完顏洪烈企圖在臨安盜取武穆遺書時,在酒樓聽柳永的望海潮曲子時,就追憶了一番前輩的豐功偉績和豪邁氣度。另外,這位完顏亮,或者是海陵王,還是很多H的男主角。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讀讀。我相信,大家都是抱著學習我國傳統文化,掌握明清時期發展脈絡的態度來讀的!)

打李自成,很快便在殿內的人們當中佔據了大多數的支援。

但是,很快又有了另一個聲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