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誥 (1 / 2)

一“鐸!鐸鐸!”

“鐺!鐺鐺!”

漕幫義勇隊手中的鐵尺短棍,很有節奏的在頭頂的柳條帽上輕輕敲打著。發出鐸鐸的悶響,隨著這聲音,數百名身著藍色短打衣衫的漕幫義勇,非常默契的呈三路隊形扇面型壓了上來,將企圖圍攻江南時報的人群漸漸的壓縮到了院牆旁邊,人群最後面的人們,已經後背緊緊貼住了白牆。

不知道是誰帶的頭,那些漕幫義勇們將手中的鐵尺短棍擎在手中,相互敲擊,發出鐺鐺的金屬撞擊聲。人群中的青皮光棍們聽到這節奏清晰分明的聲音,褲子都嚇得尿溼了!南京城中的這些青皮光棍地痞流氓們都知道,漕幫義勇名為義勇,可是,裡面有許多的頭目都是當年在濟南、在長清和韃子真刀真槍上過戰場的。其中有不少人因為立下了軍功,被後來的國公爺保舉,當了六七品的官員。後來,漕幫幫中公議,將這些上過戰場的幫眾集中起來,以兵法部勒,按照軍中訓練手段、陣法操演,厚給口糧軍餉。每次漕幫有事,需要衝鋒陷陣之時,便是他們的用武之地到了。按照他們的習慣,每次動手之前,便會用手中武器發出有節奏的敲擊聲,這漸漸在南京城中流傳開來。各處的流氓混混們聽到這種聲音,便如同聽到喪鐘敲響,見到了牛頭馬面來請自己去閻羅王的面前吃酒一般。

不過,今天似乎天空過往神靈比較多,而且這些神靈心情不錯,牛頭馬面們也不敢出來造次。眼前這些漕幫義勇們只是敲擊著手中的武器,讓原本亂哄哄一觸即發的場面變得安靜了下來。何止是安靜,簡直就是死一般的寂靜。方才已經爬到了梯子頂端,準備越牆而入的幾個年輕光棍,趁人不注意,悄悄的從梯子上溜了下來,鑽進人群之中。

整個街巷之中,安靜的只有北風偶爾掠過人們耳邊時發出的聲響。附近的居民院落裡,間或傳出兩聲孩子的哭鬧聲,也迅速的被他們的母親及時的制止了。在場的人們完全沒有了剛才那股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情懷,看著對面那些精悍強壯的漢子,再看看自家隊伍裡那些拿筆桿子可以揮斥方遒橫掃千軍的傢伙,這才明白,為啥也只能在紙上揚眉劍出鞘了。

就在人們的神經快要崩潰的時刻,對面漕幫義勇的隊伍突然向兩邊閃開一條通道,一個身著長衫的中年秀才模樣打扮的人走到了隊伍前。

“京師城中,天子腳下,爾等聚集在此,明火執仗,打算做甚?難道要在這南京城中造反不成?!”

幾個為首的舉人見這些漕幫義勇不曾立刻動手,便知道此事大概有些轉圜的餘地。管他的呢!好漢不吃眼前虧,只要咱們不吃皮肉之苦,就算是淮陰侯韓信也有受胯下之辱的時候,漢高祖更是身受白登之圍,更是要忍氣吞聲的和親匈奴。同他們相比,咱們受一時之氣,留得有用之身,又算得了什麼呢?!

“我們是路過此地,準備去孝陵衛祭奠一下太祖皇帝。”一時情急之下,給自己胡亂找了一個理由,也不管這個理由能否成立。

“去孝陵祭奠太祖皇帝?那應該是走朝陽門(如今的中山門)啊!怎麼走到這裡來了?”來者也不拆穿舉人們的拙劣藉口,只管指出他們道路的謬誤之處。

按照謀士朱升給朱元璋提出的戰略方針,“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於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動用全國1部、3衛、5省、28府,152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歷時達27年,終完成京師應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京城城牆蜿蜒盤桓35.3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牆,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世界第一大城牆,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牆更是超過60公里,為世界歷史之最。

而若是要從城內往城外的孝陵去祭奠太祖皇帝朱元璋,則是要從十三座內城門最東面的朝陽門出城,穿過甕城,才能前往孝陵。而南京城外的人若是要參謁孝陵,則是要透過外郭的麒麟門,進城之後才能前往。這也是南京城的奇特之處,明代開國皇帝的墳就隔著朝陽門和宮城遙遙相對。大概是朱元璋不放心自己的子孫會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禍禍成啥樣,所以在距離他們不遠的地方監督著他們。

但是,眼前這些人嘴裡說著去拜謁孝陵,姑且不說他們有沒有這個資格去那戒備森嚴的祖宗吉祥之地,但就是說他們打著的旗號說是要去朝陽門外的鐘山腳下拜謁祭奠太祖皇帝,卻不曾出城,只是在城內到處亂撞,還跑到了江南時報的門前來攪鬧。這個理由頓時讓在漕幫義勇身後圍觀的不少閒漢們口中發出噓聲。這分明就是胡扯嘛!就像是汶川地震時,鬼子和棒子的救援隊不去汶川、北川等災情嚴重的地方實施救援,卻跑到綿竹、綿陽等風洞群、試驗基地科研院所集中的地方去鬼頭鬼腦的窺探一樣。

當然,這些打著國際人道主義旗號的傢伙們的所作所為是會得到國內的聖母婊慕洋犬們為他們洗白遮掩,說什麼走錯了路,你國的導航裝置落後,什麼不應該有秘密對來幫助我們的國際友人等等。

無獨有偶,無恥的行為,不要臉的手段,卻不是日韓兩家發明的,只能說他們是受了我中華文化精髓的薰陶而已。

“為何不走朝陽門?”面對著漕幫頭目的質問,舉人們也是有些目瞪口呆。不過,到底是讀書人,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原則,幾個舉人當中的領袖人物很有默契的互相交換了一下神色,異口同聲的把黑鍋扣到了那些青皮混混身上!

“啊——嘟!我等花了錢請爾等來為我們帶路前往太祖陵寢祭奠拜謁,爾等如何帶著我等在城內到處兜圈子?”

“正是!還帶著我們到了這裡!莫非爾等同夥在此明火執仗,要讓我等聖人門徒為爾等幫兇不成?!”

到底是聖人門人弟子,這移花接木扣帽子砸黑鍋的手段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幾句話便將自己摘了出來,一個個氣宇軒昂一臉正氣加無辜的站在那裡,與方才還在他們鼓掌喝彩之下爬牆砸門的那些光棍混混們畫出了涇渭分明的一條界限。

“我太陽你母親的!”幾個光棍混混正待要跳腳罵街,這種江湖道上互相出賣背後下刀子的事情他們也見得多了,一個個也都幹過。但是,沒想到原本以為自己是無賴無恥之徒,卻不想讀聖賢書的人們,出賣起隊友來更是眼睛都不咋眨巴一下的。而且賣的還那麼大義凜然的!

科甲正途出身的舉人們,很是整齊的將自己和那些僱傭來的額、聞訊趕來打算趁火打劫的光棍混混們分開,也好讓漕幫的這些義勇大爺們能夠一眼就認出來,免得誤傷到自己這麼良善的讀書種子。

一隊漕幫義勇嘴角掛著嘲弄的微笑,餓虎撲食一般越過舉人們衝到那些青皮光棍們面前,橫拖豎拽的將他們放翻在地,手中鐵尺短棍,腳下一通猛踢,轉眼之間,那些青皮光棍便只有在地上哼哼的份了。

“不管怎麼說,這些人是你們僱傭的帶路黨。他們在這裡滋擾造次,爾等也是難辭其咎。看在你們是趕考舉子的,對南京城中情形不熟悉的面子上,兩條路擺在你們面前。一條路,是賠給苦主賠禮道歉,拿銀子出來給苦主壓驚修房子。另一條路嘛,就是跟我們去南京守備府衙門將這裡發生的事情說清楚。到了守備公爺面前實話實說,想來你們也沒有什麼事。”

漕幫頭目的話,讓舉人們很自覺的選了第一條路。

第一個解決方案,咱們只要賠些銀子就可以走路。然後換個陣地繼續。可是,若是到了守備衙門大堂上,誰都知道如今的南京守備衙門是李家的二公子在那裡做主。你到他小媽姨娘門前鬧事,他能輕易放過你們?不但皮肉苦頭要吃,少不得一道公文給了禮部和吏部,說咱們在南京城中聚眾鬧事,滋擾地方,有失朝廷體面的罪名給咱們扣上,咱們這些人的舉人功名就此付諸流水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