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六百三十七章 幣窮匕現(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三十七章 幣窮匕現(下) (1 / 2)

西風烈。

吹得江面上的大小船隻風帆鼓起。

南京城外,五馬渡口附近的江面上,數艘大船,鼓起風帆,逆著西風向長江上游而去。江畔,數十名前來送行的人望著在風中艱難前行吃水頗深的這些船隻,不由得五內之中,有感而發。

“朝宗本為濁世佳公子,平素以詩酒風流自命。不想在此世道顛覆,聖人之道即將傾覆之際,毅然絕然投袂而起,足見吾道不孤!”

“正是!聖人佈道千年,國朝養士二百餘年,此時正是用人之際。但凡有心肝者,又如何能夠忍看聖人慟哭於九泉而坐視不管?”

“仲達欺孤與操同,豈能長世撫提封。瑤圖章間換君知否,班特浮江自化龍。”有人吟哦起宋代曾極的《五馬渡》。五馬渡位於幕府山北麓,幕府山自古以來就享有江山共景、六朝祥土之美譽,明清時代的金陵四十八景中,僅幕府山周邊就佔了六景(幕府登高、達摩古洞、永濟江流、化龍麗地、嘉善聞經、燕磯夕照),其中的“化龍麗地”,指的就是“五馬浮渡****化為龍”之處。西晉永嘉元年,也就是公元307年,司馬氏的五個王,在上元門到燕子磯這一帶渡過長江,據稱是琅琊王、彭城王、西陽王、汝南王、南頓王這五位王。後來有個歌謠,叫“五馬浮渡****化為龍”。在十年後,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馬睿稱帝,建立東晉。所以,後來這裡被稱為“五馬渡”。

曾極這首《五馬渡》詩中之意,此時此景,倒是十分相配。

雞鳴寺之會,復社和江南集團募集了數百萬兩銀子,數十萬石糧草,交給侯方域溯江而上,請左良玉自九江出動大軍,到南京規勸梁國公李守漢與馬士英馬首輔暫且停止這病商害民的兌換銀錢,改發新錢的舉動。

船艙之中的侯方域,腦海中也在分析此行的利害成敗。他隨身攜帶的拜盒之中,除了江南名流士紳的拜帖之外,更有一份數百人聯名的求援信,額,萬民書?當然,比起這些厚厚的書信之外,更有說服力,更加能夠讓左良玉看了之後義憤填膺,熱血沸騰的,當屬那疊厚厚的銀票和糧票。以及船艙之中隨行攜帶的各色珍寶禮物。當然,在底倉之中,少不得要攜帶些火藥刀槍之類的,作為壓艙之物。

可笑的是,復社和江南眾人,一面要搬請左良玉來對付李守漢和馬士英的新政,可是,他們籌集的軍餉,卻是一張張由隆盛行開出的面值為五百一千銀元不等的票據!

(呵呵,你一方面要反對別人的金融政策,為了保證自己的財產,甚至不惜集資來找僱傭兵來。別拍磚,左良玉這種軍隊,說他是僱傭兵都是抬舉他了。好歹僱傭兵收了僱主的錢,一定會把事情辦好。可是左良玉這種軍隊,收了錢糧也未必能夠辦得成。相反的,會把僱主禍害得差不多。但是,你拿的錢,或者是銀票,卻是別人開出來的。這種仗,有得打贏的可能嗎?再者說,你一邊說別人的金融政策病商害民,一邊卻又拿著別人的支付工具,因為他方便快捷,信譽度好。這不就是和那種小區裡不能有基站,因為基站有輻射,但是手機和訊號網路要滿格,要網速快得和閃電一樣嘛!)

除了這些名流士紳的書信、籌措的軍餉之外,同侯方域一道西進九江“效申包胥秦庭之哭”的,還有十幾位江南士紳的代表。大家已經商議好,如果左良玉不肯出兵到江南拯救百萬生靈的話,他們就在他的行轅大堂上一起放聲大哭。準備用這些無賴手段,逼迫這位寧南侯出動傳說之中的數十萬貔貅大軍。

不過,同在船艙裡高談闊論的江南士紳代表們不同,侯方域到底是有一個當過督師的老子,對於軍中態勢要比他們清楚得多。“只怕我那位世叔早就盼著我們去求他發九江之兵到江南呢!”侯方域冷笑一聲,將手中的書信折起,放到火盆上任憑火焰將那幾張紙變成灰燼。

船艙板壁上,掛著一幅地圖,吸引了侯方域的目光。

他用別人難以察覺的神情緊張的在地圖上搜尋著襄樊、洛陽、德安、荊州、承天、漢江、小孤山、開封、杞縣、商丘等河南、湖廣地方上的一個個地名。商丘家鄉留守的家人寫來的書信,裡面明白告訴他,李自成大軍已經開始緩緩南下,向西集結。不但脫離了與南粵軍的接觸,更是拉開了同清軍至少兩三天的路程。

“闖賊這是要退回豫西山區的老巢,背靠湖廣的襄陽、武昌等處,倚仗山形地勢,背靠著湖廣的魚米之鄉負隅頑抗了!”

侯方域知道,自從撤出了北京之後,李自成便派遣麾下有名的悍將羅虎率領震山營一眾悍賊精銳,往德安四府而來,將這塊漢江流域的魚米之鄉錢糧重地牢牢的控制在手。並且,羅虎還隔著長江對九江地面的左良玉虎視眈眈。

“我那位世叔,北面有羅虎這個曾經打得他望風而逃的悍賊在,東面又有南賊的小孤山水師大營,南面更是南賊的贛南之地。一日三驚都不足以說出他內心的驚恐憂懼。只怕,他比任何人都想有一個可以堂而皇之從九江危城脫困的理由!”

侯方域在心中發出一陣陣冷笑。

作為候恂侯大督師的大公子,他自然對父親的文章奏疏瞭如指掌。

“寇患積十五年而始大,非可一朝圖也。由秦入豫,一敗汪喬年,再敗傅宗龍,而天下之強兵勁馬皆為賊有矣。賊騎數萬為一隊,飄忽若風雨,過無堅城,因資於兵。官軍但尾其後問所向而已,卒或及之,馬隤士飢。甚且以賜劍之靈,不能使閉城之縣令出門一見,運一束芻,饋一斛米。此其所以往往挫衄也。今賊氛告迫,全豫已陷其七八,藩王告救,望若雲霓。然自他日言之,中原為天下腹心;自今日言之,乃糜破之區耳。自藩王言之,維城固重;自天下安危大計言之,則維城當不急於社稷。臣為諸道統帥,身任平賊,豈可言舍汴不援?但臣所統七鎮,合之不過數萬之卒,而四鎮尚未到也。馮河而前,無論輕身非長子之義,亦使群賊望之測其虛實,玩易朝廷矣。……故為今計,苟有確見,莫若以河南委之。令保定撫臣楊進、山東撫臣王永吉北護河;鳳陽撫臣馬士英、淮徐撫臣史可法南遏賊衝;而以秦督孫傳庭塞潼關;臣率左良玉固荊襄。凡此所以斷其奔逸之路也。臣鄉自賊中來者皆言百萬,今且以人五十萬、馬十萬計,人日食一升,馬日食三升,則是所至之處日得八千鍾粟也。中原赤地千里,望絕人煙,自茲以往,安所致此哉。目今兵強無過良玉。良玉為臣舊部,每對臣使涕泣,有報效之心。三過臣裡,皆向臣父叩頭,不敢擾及草木。私恩如此,豈肯負國?但從前督、撫駕馭乖方,兼之兵多食寡,調遣為難。”

號稱百萬的流賊要吃糧,要餵馬。同樣的,左良玉的平賊鎮,這段時間,到處強拉壯丁,裹挾良民,潰散於湖廣、贛北贛西各地的小股明軍、被農民軍趕出老巢的地方團練,各處的山匪、杆子、馬賊,更是如蟻附羶一般紛紛投到左大帥的麾下。短短年餘間,平賊鎮又擴充到了號稱數十萬兵馬的地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