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五百九十九章 拿錯了劇本的交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九十九章 拿錯了劇本的交鋒! (1 / 2)

彤雲低垂,戰雲密佈。

以彰德府為中心,周圍方圓百里之內,緊張到了極點。誰都知道,一場大戰就是在眼前了。便是鳥獸都走避一空,唯恐遭了池魚之殃,成為這群兩條腿的傢伙撕咬殺戮的犧牲品。

當天空還是朦朦朧朧的魚肚白時候,方圓數十里已經是人喊馬嘶沸騰起來了。

太陽膽戰心驚的在天邊露出半張小臉窺探這裡的動靜,從空中往彰德府東南方向看去,從彰德府城向東,一直到黃河河岸的方向,觸目可見,到處都是如蟻般的人潮。

雙方的戰旗,紅色的戰旗,白色的戰旗,藍色的戰旗,黃色的戰旗,純色的,鑲邊的,無數旗幟在這初冬的早晨被豫北大地上刮過的冷風吹拂的撲簌簌作響。

在二三十里外的戰場西側,也是蹄聲不斷,羽檄如火。大順軍的斥候,哨騎,以數十騎為一隊,不停的抵近戰場進行偵查,窺視,隨時將這裡的情形稟告給總哨劉爺知曉。

令大順軍上下很不解的是,明明大順軍與清軍實力相差無幾,且又是新敗於清軍,正是大順軍士氣軍心最為低迷的時刻,清軍卻舍易而攻難,集中了全部主力去攻打一路凱歌不斷,士氣正旺的南粵軍李華宇部。

“驢球子的!這群韃子打得什麼算盤?!”

被數百名親兵簇擁著,劉宗敏也是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慮,親自到戰場邊緣來觀察敵友雙方的這場大戰。

烈馬奔騰,寒風迎面,吹動他身上大紅貂絨披風如同一面風帆般,吹透了他身上的兩層甲冑,吹得他心中不由得寒意陣陣。

彰德這一帶的地形地勢,西北面高,東南面低,西倚巍峨險峻的太行山,東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西依太行山脈與山西接壤,北隔漳河與古城邯鄲相望,東與濮陽毗鄰,南與鶴壁、新鄉連線。衛河、漳河、洹河(安陽河)、湯河、淇河等河流正值枯水期,一條條幹枯的河道,順著西北高地,縱橫交錯,向東而去,形成了漳衛南運河水系。若是太平年月,這些河流,便是灌溉這一望無際的萬頃良田的。

如今卻成了一片荒涼敗落的所在。

沿著河道逆流而上,地勢由低到高,一條條的東西走向河道在大地上畫出一道道深溝,一直蔓延到彰德府城下。

北起柳林,沿著永和、瓦店、菜園鎮、任固鎮、瓦崗,直到五陵、豆公,清軍開始出動,在這一線列陣。

從飄揚的旗號上看,在第一線列陣的便是八旗滿洲鑲白旗的兩個甲喇、漢軍旗的十幾個牛錄,新降漢軍的幾個總兵。八旗兵之中披甲兵一共不過三四千人。餘下的都是餘丁、包衣阿哈,輔兵跟役之類的。但是,這些身上也披著棉甲,不少人還有戰馬的數千餘丁包衣阿哈,戰鬥力不比新降明軍的家丁戰鬥力差多少。

東南的平川地上,密密麻麻盡是各部明軍的旗幟,南粵軍的旗幟,李華宇節制的山東、登萊兵馬的旗幟,滾滾如潮水湧出的人馬,似乎要將山與河之間的地帶填滿了。

“滴滴答滴答!噠噠!”

李華宇的帥旗下,號旗搖動,隨著號旗的上下左右起伏,中軍之中號聲響起,隨著嘹亮高亢的銅號聲響,各個軍陣紛紛以號聲應和,或是搖動旗幟。一陣令人熱血澎湃的氣氛盪漾開來,全軍都看向中軍位置,微微騷動起來。

“咚!”

號聲過後,中軍中,一輛鼓車中的大鼓敲響,渾厚的鼓聲立時傳遍四野,震人心神。鼓手上身精赤條條的,饒是這初冬的天氣,也是後背上密佈著汗珠,手中粗大的鼓錘不停的擂動著巨大的鼓面。

在鼓手的敲擊下,用一整張上好水牛皮蒙成,周遭密密排列著三排銅釘的鼓面,發出沉悶如雷的響聲,敲打震撼著所有人的心臟。

隨著鼓角之聲,便是身處戰場邊緣的劉宗敏等人,也隱約感覺到了腳下的大地傳來的微微震顫,東面的天際與大地相交處,隱約出現了一道黑線,這條線迅速的變為不停起伏跳躍的人潮,頭上的鐵盔,身上的甲冑,在初冬早晨的陽光下,跳動著金屬的反光。隨著這股滾滾而來的鋼鐵洪流,所攜帶的濃烈殺氣充斥天地之間,讓人感覺胸中一陣陣氣悶,感覺喘不過氣來,恨不得立刻便衝到戰場上,大喊大叫,揮動手中刀劍大砍大殺,或者是被人砍倒在地方才是好!

一陣北風吹過,將籠罩在兩軍之間的一層薄霧吹散。將整個南粵軍的進攻陣型徹底的展示在了清軍視線裡。一層層如林刀槍,密麻麻如林旗幟。火紅的甲冑,火紅的旗幟,一片紅色整齊的海洋,向著西面清軍的陣地緩緩移動而來。

在數萬人組成的巨大軍陣之中,一面繡著斗大的“李”字的紅火焰大纛分外醒目。這是李華宇的帥旗,向全軍將士做著無聲的說明,總督大人,梁國公的大公子,和咱們在一起。這對於南粵軍和明軍計程車氣激勵加成巨大。

在帥旗下,李華宇手執鑲金馬鞭,身披錦緞披風,以黃金抹額,望之如神。他策動胯下的大食馬,當先而行,身後數百親兵一色大紅斗篷緊緊相隨。左右數萬大軍,隨著激情鼓樂,密密踏步行進。

饒是清軍這邊早已依託河道和府城的城池修築起了一道道的壕溝和矮牆,但是在這巨大的壓力面前,最前面的清軍官兵們卻是覺得眼前的這些工事顯得那麼的單薄。

清軍的土牆壕溝佈置,主要是那種兩溝三牆式,依著河道走向層層佈置。壕溝內都有陷井尖刺,這點明軍清軍順軍都是大同小異。但是,清軍的土牆與南粵軍的胸牆差異之處在於,南粵軍的胸牆是為了火器射擊方便,掩護射手而設立。而清軍的土牆則是一種寨牆,類似一種小城牆,高約一丈左右。依託地形而挖土夯築而成。在各處山嶺平緩處,寨牆便高如城牆那般,人可登上寨牆作戰,並設有多道寨門。險要處寨牆略矮,到人胸口處,守軍巡弋為主。

這種寨牆算是主牆,主牆前面,挖有一道深深壕溝,使得寨牆事實上高約一丈多到兩丈多。,每隔不遠處,便設立有火炮炮位。

在這種寨牆壕溝前面,每隔一段距離,又挖掘有兩道小壕溝。這兩道壕溝略淺些,約有八尺深,壕溝後或設矮牆,或在邊上佈置拒馬,打上木樁。木樁之上,則綁有繩索,繩上掛著鈴鐺,鈴鐺旁佈置大犬,這是防止夜間有人偷營襲壕。

彎彎曲曲的壕溝之內,更是隔不多遠便有一座地堡,地堡內除了預留了火銃的射口外,更是安設了大將軍、佛郎機之類的輕型火炮。這些措施,是多鐸在塔山時,被李華梅用火箭和無數的炮彈教會的。

看著眼前緩緩推進的數萬大軍,人頭湧動,大地為之顫抖,旗號遮天蔽日,千軍萬馬如牆而來的場面,饒是這些清軍也是久戰戰場,也是不由得喘息粗重,面紅耳赤,焦躁不安起來。

蹄聲如雷,上萬只鐵蹄敲打著堅硬的地面。激起沖天的煙塵。

與清軍印象當中馬術不精,只會排成一道騎兵牆,採取如牆而進這種無賴戰術的南粵軍騎兵不同,迎面而來的這數千騎兵卻是拉開了一道極為寬闊的騎兵戰線,分為南北兩翼,萬馬齊催而來。

馬上的騎手們卻都是馬術精湛的好漢,一人雙馬的配置,讓這些身披重甲的好漢們不必顧忌馬力,只管催動戰馬向北而來。行了一里左右,更是策馬狂奔。鐵蹄擊得地面劇烈抖動,數千匹用小米骨粉細鹽雞蛋餵養的膘肥體壯的戰馬,彙整合奔騰的洪流,滾滾向前!

透過望遠鏡的幫助,這些騎兵的體貌面目被十分清晰的呈現在了清軍將領們的眼前。

圓圓的大臉盤子,滿臉的橫肉,細細的眼睛,鐵盔下故意讓人看得見的那金錢鼠尾辮子,讓兩位甲喇章京不由得跳腳大罵。

“這群該死的尼堪!居然讓他們來打前鋒!”

從面貌特徵和身上故意不曾去掉正藍旗標識的甲冑,手中高舉的虎牙刀、虎槍,八旗長槍,精鐵鐮刀,長柄挑刀等兵器,讓人一望便知,這些騎兵是來自遼東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