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爵非吾本願,惟願海內昇平。”
李守漢先是表明了自己對於爵位的淡泊,只想看到大明境內重新回到太平盛世的樸素願望。這一點,在場的人們,從監國朱由崧到馬士英、誠意伯劉孔昭,甚至是錢謙益、趙之龍等東林魁首也不得不發出違心的稱讚之聲。大肆的吹捧公爺對於名利虛位的淡然處之。
對於虛位不屑一顧,那麼,就要有點實際的東西拿出來了。
“先生有大功勞於國家,若無封賞,豈不令天下軍民百姓寒心,要埋怨陛下賞罰不明瞭。”馬士英很好的為李守漢墊了一句話。
“臣已經是身為公爵之位,官也是位極人臣。若是再升一級,便是要請錢大人上表章,請陛下賜臣以九錫了。”李守漢帶著玩笑調侃味道的話,頓時讓大殿內響起幾聲輕笑,但是,錢謙益的一張保養良好的俊臉卻是漲得硃砂也似的紅。
他上表章來請求給李守漢加九錫?那不就是把他比成了華歆等輩曹魏手下奸佞?
“陛下,梁國公上馬治軍,下馬治民。軍政兩事無不精熟,可以託付以軍國政事。”新建伯王業泰代表勳貴一派站出來說話了。既然不能給梁國公加封爵位,那就給差事吧!用差使的權力來彌補不能封爵的遺骸。
既然李守漢說只想看到海內昇平,那麼,朱由崧也就順水推舟的問了一句:“當今正逢國難,朕年輕,且又初執國柄,難免有些誠惶誠恐。國公執掌一方軍政多年,經驗老到。可以有良策教朕?”
“良策不敢說,但是臣覺得目下有四件大事卻是當務之急,請陛下一一落實。臣敢斷言,只要這四件事情辦好,大明江山重現太祖、成祖兩朝景象,也是指日可待。”
“先生請講。”既然李守漢不要什麼爵位,只是獻上幾條方略,來表明自己是有能力來完成朱由崧交給他的任何軍政差使的。那,大家便豎起耳朵聽聽就是了。
“一曰定名號,正大義。請陛下下旨,令禮部等有司為為先帝發喪定廟號諡號。先帝以九五至尊,於京城之中親自披堅執銳與流賊拼殺,最後以身殉國。當為臣等楷模。必須以美號方可與之相配。”
“此舉甚合朕心。準了!馬先生,史大學士,你們二人都是內閣閣老,下去之後便要將此事操辦起來。務必按照梁國公所說,諡以先帝美號。”朱由崧雖然被東林抹得不能再黑,但是畢竟也是接受了良好的宗室貴族教育的,一手丹青,詩詞歌賦,做得不比那些名動一時的下江才子差。李守漢提出給崇禎上廟號、諡號,他當即便明白了,梁國公的意思是要朕學習一下漢宣帝劉洵的做法,透過這樣的措施連彰顯朕的皇位合法性。
在西漢,只有皇帝有重大功績的才能有廟號。西漢時期廟號的授予是比較嚴格的,只有做出重大貢獻的才有:高祖劉邦的廟號為太祖;文帝劉恆的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著名的漢武帝劉徹廟號世宗諡號孝武皇帝;這是漢宣帝之前有廟號的皇帝,他之後的漢元帝劉奭廟號為高宗,諡孝元皇帝;漢平帝劉衎廟號元宗,諡號為孝平皇帝。其他皇帝都沒有廟號,像景帝就不是廟號而是諡號:孝景皇帝。像平帝的元宗都是屬於後期,制度不是那麼嚴格才得的。像一手開創了所謂文景之治的漢景帝都沒有混到個廟號。可見廟號管理的嚴格程度了。後面幾個西漢皇帝有廟號的,都是東漢追封的,不是當時商議的。
死去的皇帝都被請到太廟裡供奉。太廟祭祀是以太祖為中心,沒有太祖就沒有這個朝代,劉知幾《史通/稱謂》:“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有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祖有功,宗有德”。尊為“祖”的,通常是有開國的大功。也就是開創朝代的叫祖,有政績的叫宗。開國之君稱之為太祖。如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努爾哈赤。一般一朝只有一個“祖”,很多”宗”。明朝除了太祖,還有成祖,是因為成祖遷都燕京,此後明朝奠都於此,而且成祖在文治武功上頗有作為。其後的皇帝相比之下,充其量只是守成,沒有更大的開創。“宗”有延續的意思,例如宗緒、宗祧。因此成祖以後的皇帝廟號就都是“宗”。
漢宣帝劉洵從民間被霍光尋訪出來並且扶上皇帝寶座,為了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劉洵便一手主持了給漢武帝上廟號的工作。武帝這個稱謂,便是對他的太爺爺劉徹一生功業所作出最好的總結。同時,也因為這個舉動,讓劉洵確立了自己的合法性,避免了被霍光廢掉的命運。
而且,劉洵在位期間,執掌漢室江山,對外平定匈奴,打通河西走廊,也是個強爺勝祖的人物。後來的光武帝劉秀曾經稱呼漢宣帝劉洵為中宗,意思是中興之主。這分明也是要讓朕成為大明的中興之主啊!李守漢這番意思,朱由崧自然要好好領會了。
“臣領旨。”從對馬士英、史可法兩個人的稱呼當中,馬士英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差別,看來,眼前這位天子對於史可法可謂是頗有成見。
“先生還有什麼高見,請一一賜教。”
“二曰定人心,討逆賊。如今,大明疆域之內,遼東有反賊多爾袞所部,造反多年,為禍甚廣。西北、中原、京師,又有大順李自成所部,張獻忠又在四川成都僭越稱帝。此外,各地叛匪亂賊不計其數。臣請陛下降下旨意,令各部官兵討伐各路反賊!”
這種官樣文章,早就聽得趙之龍、呂大器、錢謙益等人耳朵的膙子快要比臉皮還厚了,便是再好的討伐逆賊反賊的旨意,花團錦簇的文字,比得上反賊們的快馬利刃嗎?(嗯?既然知道這點道理,那為啥總是鼓吹,只要眾正盈朝了,權柄盡入東林了,天下就立刻太平了?難道說各路的反賊都是東林家裡出來的家生子奴才不成?主子一說話,他們就得乖乖的架起尾巴?就像現在的各路公知,美國大使館不表態,他們連個屁都不敢放一樣?)
“甚好!準了。”下一道討賊聖旨而已,至於說能不能讓各路反賊打上一個噴嚏,這就不是在場袞袞諸公所能決定的了。不過,到時候也可以說此篇文章流傳四海,群寇聞之心驚膽裂之類的自吹自擂。
“先生所獻兩件事都是當務之急。想來後面的幾件事也是濟世救國之良方了。”朱由崧心情極好,口中也不再稱呼李守漢為國公,而是以先生稱呼。
“陛下,方才所說兩事皆為虛務,第三件事便是當真緊急之事。其三曰開餉源,定軍心。”
要是說方才說的兩件事只是讓在場的文武勳貴們對李守漢的思路清楚不得不佩服,從他說出第三件事的名頭開始,立刻便打疊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準備聽這位向來以善於理財,治下府庫充裕而著稱的爵帥高見,也好從中趨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