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說到底,都是為了讀書人們及時改換門庭,跳槽換老闆找得一個偉光正的理由。何況又有獨孤寒江這麼一個“千金買骨”的活生生例子在?頓時,一眾降官們的心思,都迅速轉換到了如何在新老闆,新主子面前體現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上來了。
“那獨孤寒江,不過是流賊出身,李闖麾下一員悍將而已!只不過是獻了一個計策,僥倖得手,便有了眼下的漢軍旗固山額真官職,貝勒爵位,又是御賜紅帶子,儼然已經是大將軍麾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人物。我等科甲正途出身之人,難道就不如這樣一個流賊出身的傢伙嗎?”
從入城開始到眼下的大殿上,無論是入城時的倨傲,霸道,還是大殿上公然炫耀西路清軍鳳凰山陣斬張獻忠,大破大西軍數十萬,斬首數萬,中路清軍阿濟格統帥大軍連續八次擊敗大順軍,擒斬大順軍有名悍將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二人歸降清軍的戰績,還有眼下在眾人面前對獨孤寒江的功績大加封賞賜爵等等舉動,多鐸都是經過高人指點,仔細推演過的。
這個高人,不是別人,正是在大明官場上打滾多年,從一個普通的福建鄉下讀書人一步步成為薊遼督師、大學士的洪承疇洪大人。變戲法的瞞不過敲鑼的,南京城中文武勳貴太監們的那點小心思小想法,在過來人洪承疇面前,那就是如同擺在光天化日之下的。
於是便有了前面的一番做作。
果然,效果極佳。把文武勳貴太監和讀書士子們的心磋磨的火炭一般的熱。
為了謀取新朝的功名富貴,爵祿地位,為了在新朝也能夠門排畫戟戶列簪纓,在場的人們各自表現起來。
當即,錢謙益站出來表示,自己與出城逃走的阮大鋮有舊,願意寫信招撫他,讓他幡然悔悟,率領人馬毅然來歸,投入到大清寬廣而又溫暖的懷抱中來。
(這是歷史事實,錢謙益給馮銓(時任清內院首席大學士)寫信,“言安輯江南事宜,內有招撫阮大鋮之語”。出自順治二年八月內院大學士馮銓揭帖,見《明清檔案》第三冊,A3—59號。南明一些史籍(如錢秉鐙《所知錄》等)都說阮大鋮降清是馮銓薦引,卻不知道居中引線搭橋的卻是這位東林鉅子。)
王鐸則向大將軍多鐸進言,如今大軍南下,軍餉軍糧不可一日短缺,軍中所需浩繁,雖然南京城中官家倉廩存糧大多被李華寶裹挾而去,然,歷年來江海聯防一體制度所帶來的大批糧米,金陵城中各家勳貴、商戶手中都有儲存。不敢說太多,稍加整理,應該有數百萬石之多。足夠大軍肅清江南之用。臣等願意捐輸報效!
更有人建議,天下以江南為財賦之地,而江南的精華又在蘇松太、杭嘉湖。得到了這兩塊地盤,何愁糧餉?只怕隨便一座松江府上海縣,便可以獲得千萬銀元,百萬糧米,數十萬的布匹綢緞。足可以供應大軍平定天下了!只可惜眼下這兩片膏腴之地,尚在李華寶、查白地等人手中呻吟肆虐,為天下計,為解江南百萬生靈倒懸,臣等祈求大將軍早日發兵,盪滌醜類,還江南百姓一片朗朗青天!
見有獻計招撫的,有出錢出糧的,也有藉機公報私仇趁火打劫的。大殿上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好不熱鬧。多鐸、洪承疇、博洛、獨孤寒江、甚至劉良佐、李成棟等人都在心中暗自冷笑,此輩的節操何在?
對於江南的情勢,多鐸也並非一無所知。清軍高層也都聽說過上海商貿區、杭州商貿區、寧波商貿區的繁華富庶。可是,那裡卻不是一塊擺在木盤裡的白肉,而是一個燒紅了的炮子!搞不好,是要骨斷筋折的!
誰都知道,上海、杭州、寧波,之所以能夠當年開設商貿區,都是因為瀕臨海邊,有舟楫之利。南中的水師船隊能夠隨意往返,順利出入。可是,貨物能夠順利的運輸到上海等地,軍隊難道就不能?咱們為什麼要拿自己的兵馬奴才去給你們這群癩皮狗報仇解恨呢?你們與梁國公有仇有怨,咱們大清可是沒有!攝政王還想要招撫與他。至少,要兩下里坐下來談判。不然,大戰一開,咱們的軍糧器械都未必能夠接續得上!
可是,新來的奴才既然有這樣的熱衷表示,當主子的自然不能撥了奴才們的面子。
“劉良佐!”
“臣在!”
“本王聽聞,明國皇帝朱由崧出南京城往蕪湖方向去了,想來是要與黃得功所部匯合,再與目下在上游的梁國公所部精銳合兵一處,反擊我大清兵馬!你且率領本部部卒為先導,為我大清兵馬引路!”
“臣領命!”
“多羅貝勒尼堪、巴牙喇纛章京圖賴、固山額真阿山、固山貝子吞齊、固山貝子和託!”
“奴才在!”
“奴才在!”
“你等總是抱怨本王,不曾有立功的機會給你們!如今本王給你們這個機會!劉將軍為先導,你們這班奴才,各領所部兵馬,以尼堪為主將,往蕪湖去!務必要在那朱由崧與梁國公會師之前,將他拿獲!押回南京來見本王!”
“到那時,梁國公沒了皇帝,自然便要與我大清坐下來談判了!”這是多鐸的心裡話,自然不會對外人講了!
“貝勒博洛!貝勒獨孤寒江!”
“奴才在!”
“奴才在!”
“方才也有大臣奏報,說朱由崧出逃之日,與鄒太后走散了。眼下,馬士英奉著鄒太后往杭州去了。你二人可率領兵馬,速速趕往杭州,將鄒太后、馬士英給本王請回來南京!記住,杭州城可以拿下來便拿下來,城中子女玉帛,便算是犒賞三軍之用。但是絕對不可以滋擾商貿區!”
“李成棟!李本深、楊承祖、金聲桓、李國英、張天福、張天祿,李棲鳳、高歧鳳,胡尚友、韓尚良!”
“末將在!”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