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七百四十三章 可怕的力量(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四十三章 可怕的力量(續) (1 / 2)

從韶關經廣州一直到桂林、南寧,縱貫兩廣境內,長達數千裡的這條國道,以及依託這條國道建設的,將兩廣境內各處府城、鎮城、州城、縣城聯絡成網,在各處江河上設定了渡口,架起來浮橋。有人不無吹噓的說,在兩廣境內,人們可以從較為繁華的集鎮墟市出發,到達兩廣境內同樣繁華的集鎮墟市。這還遠不算是縣城以上的官家建制單位。

這項足以讓姜一泓在自己的年譜,讓後代子孫在家譜,在他的墓誌銘上大書特書一筆的工程,卻是在短短的數年間完成的。

“是啊!當年主公發下來了滾單,登時嚇得我不要說棄官不做,迴歸田園,便是自殺的心都有了。那個時候,兩廣也是剛剛平定了各處的抗捐抗糧賊亂,主公剛剛擊潰了英吉利洋夷犯境。若是別人主政兩廣,少不得要清靜無為,與民休息。可是,咱們這位主公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一下子便徵集了數十萬的民夫,興起了此項大工。”

當日接到公文和道路規劃設計方案,以及徵集民工的數字分配方案時,登時嚇得姜一泓自殺的心都有了。他彷彿看到了隋煬帝挖運河,秦始皇修長城,以及明朝開國前,大元朝也是在黃河修河工,結果,都是因為大工,而導致天下大亂。“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唉!想起當日來,也當真是可笑的緊。如果不是有身邊的同僚們攔阻,只怕老夫此時墳頭上的草都已經有了三尺高了。”姜一泓也是很戲謔的拿自己當年的糗事調侃了一番。那一次,公事房一次性的發了十餘份公文給他,分門別類的,他只看到了前面幾份便被嚇到了要自殺的地步。如果不是身邊的手下人提醒他,還有幾份公文,似乎說得是此項工程施工錢糧,民工口糧等項事,這才攔住了他要尋短見的念頭。結果,看了全部文書之後才發現,這大舉興修道路,疏浚河道,也是一樁令地方上能夠迅速恢復的妙手。只不過,前提是你手裡要有錢糧和大量的上好精鐵打造的工具,還要有一支比較靠譜的幹部隊伍。

當姜一泓在珠江碼頭上看到了從海船上卸下來的一筐一筐的鍬鎬鋤頭等上好鐵製工具,從貨艙裡搬運出來的以千百石計算的糧米油鹽,還有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的用紅色桑皮紙包裹著的銀元,體積更大的黃油油的通寶時,這才相信,公事房發來的公文裡說錢糧工具已備齊,只要他負責組織施工人手的話,原來都是真的。

“原來,主公打得是以工代賑的算盤。”有了可靠的錢糧,姜一泓的膽子也潑了起來。當即便命人在各道各府各州各縣張貼榜文,同時下發公文,告知各地官員,主公要在廣東廣西各處大舉修路,命各級官吏做好配合!

榜文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類似於招工啟事。規定一個青壯年勞動力,每天在工地上可以有一天三頓飽飯的待遇,每月有工錢發放。如果有加班趕工的話,有夜餐和加班費待遇。榜文尾部特意註明,工人可以選擇是要銀元通寶,還是要糧米油鹽布匹等實物。

這一下,兩廣各地都熱鬧起來了。原本的不安定因素頓時消弭於無形。本來嘛!只要肯賣力氣,到官家修路就能夠有一碗安穩茶飯吃,還有工錢。為啥要腦袋拎在手裡起來造反作亂的?

不過,要說沒有小風波在各處發生,那是騙人的。只不過,各地情形不同,自然表現方式也不一樣。

比如說,在梅縣、蕉嶺等處,客家人的女子到招募處登記報名,被官吏拒絕後有那潑辣的婦女拿著公文指責負責招募的官吏:“國公爺的告示上又沒有說不要女人,只是說合適的青壯年勞動力就好。不行,我挑個擔子給你走上幾十里路看看!?”

幾句話搶白得在場官吏無話可說。無奈之下,只得行文上峰請示。得到的批覆是,“主公可曾說過不要女人?!”於是乎,大批的客家女人興高采烈的出現在了道路工地上。

而在廣西,更加令官吏們頭疼的是,各處山林裡的少數民族,也是敲鑼打鼓的到招募處來報名。不但要參加給國公爺修路的工作,而且表示,咱們不要銀子通寶,只要油鹽布匹,而且十分積極的要立刻投入施工,並且要當場發給他們工具才行!

當地的漢人百姓們不高興了,這擺明了就是來搶飯碗搶生意的嘛!而且,這些蠻子,從小便生活在山林之中,翻山越嶺如履平地,這要是他們到了工地上,還能有咱們的範圍嗎?於是乎,兩個群體便吵鬧起來。

不過,好在在場招募民工的官吏,是二公子李華寶帶到廣西的,對於處理類似的事情也算是比較有經驗和膽略。當下命手下兵丁將兩撥幾乎要爆發械鬥的人分隔開來:“不聽號令者,取消招工資格!而且連坐!哪個村寨有膽敢鬧事的,哪個村寨便不得招工!而且從此不要想再有貿易!”這第一課,便給這些來應募百姓上了一個結結實實的紀律課。必須要聽號令,不然要倒黴。這是灌輸到他們腦海之中最樸素最鮮明的概念意識。

“都是國公爺治下百姓,分什麼漢人苗人蠻子的?!若是說蠻子,我南粵軍當中蠻子大把都是!主公早就有話,不論是漢是蠻,只管看你是不是遵守法度,認同華夏!”

要麼,你就是遵守法度,聽候招募官吏的調遣安排。要麼,你就對招募官吏的話表示反對,那就是一個不聽號令的下場。這種兩難的送命題擺在了在場的漢人和所謂的蠻子們面前,只要是腦袋裡沒有什麼問題的,都選擇了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做法。

這些小風波,在各地以不同形式不同劇情上演著。

不過,在李守漢雄厚的物質基礎面前,道路修建工程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起初老夫看到每裡國道的造價要在一百五十塊銀元左右,著實將老夫嚇了一大跳。這不是在修路啊!這分明是在用銀子鋪地啊!雖然說這裡麵包含了民夫的口糧工價銀子,但也是是令人膽戰心驚的一個數目。我兩粵之地,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國道數目粗粗算了一下也有萬餘里路!何況,還有沿途所經江河,要設立渡口,水勢平緩之地還要搭建浮橋。”

“當日在廣西,學生初見時也是和大人的看法一般無二。但是,當學生看到了欽州、廉州等處海港上那晝夜不停搬運的糧米,一船船運來的油鹽布匹時,學生一顆心便放回到了肚子裡。廣西之地,苗瑤之民與漢人雜處一方。此輩不在意金銀,只在意米糧鹽布等物。有了這些物事,學生便可以確保此輩不生亂,甚至是歡喜萬分的去修路工地。在他們看來,拿了工錢,哪怕是白花花的銀元和黃澄澄的上好通寶,也不如那些厚實漂亮的花布棉布,不如一罐晶瑩如雪的精鹽來得實在。他們拿了銀子,也是要和漢人商賈換這些東西,索性不如直接從官家手裡領,免得讓那些無良商人從中扒皮謀利。”

築路工地上的景象,便如姜一泓和黃錫袞所慨嘆的一樣,充足的物資保障,月底足額髮放的工錢,管飽吃的伙食,讓築路民夫成了一個頗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而且,根據南粵軍多年來在各地組織類似工程的經驗,在發放工錢時,往往會讓工人有這樣的而選擇:“你是一個大工,又有六個加班工作日。按照法規,這個月可以領三塊半銀元的工錢。算上夜班津貼恩賞,一共可以領四塊銀元。你是要銀元,還是要購物券?拿著購物券可以到工地附設的購物點去換市面上值六塊銀元的商品。什麼上好的農具,花布、棉布,油鹽,糧米,還有針頭線腦,胭脂花粉的,五花八門的,多得很!”

在擺在眼前實打實的好東西面前,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將自己的工錢換成了這實實在在的貨品,本來嘛!大家出來賣力氣幹活不就是為了有錢買這些東西嗎?如今不但不用同那些小商販勾心鬥角的去討價還價,忍受他們的黑心盤剝。國公爺還多賞給咱們東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