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按照加入南粵軍在李守漢麾下資歷早晚來劃分的。除了這個標準之外,還有按照地域籍貫、族群、宗教信仰等等的。但是,最為可怕的是,在對於中原政權的態度上,也有截然不同的兩大派系。一個便是南中本土派。這些人,要麼是南中土著,要麼是一生下來便在南中生活,對於中原祖宗故地沒有什麼太深厚的感情。在他們眼裡看來,中原,只不過是一塊戰亂頻仍,災害不斷,政府管理無能的土地。對於南中來說,頂多就是一塊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勞動力、提供原材料和商品市場的土地。能拿到手自然再好不過,拿不下來,也可以繼續透過貿易手段來獲得自己需要的利益。這些人的代表人物和精神領袖,就是已經在戰場上不幸陣亡了的大公子李華宇。而與他們態度涇渭分明的,便是所謂的中原派。他們認為,南中雖然眼下強盛,但是根子卻是仍舊在中原。而且,主公的官職名義以及合法地位,都來自於中原大明王朝的冊封。自開天地以來,不論地方政權如何強大,如果不能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認和冊封,那都是不能說你具有合法性的,自然,生命力也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