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五百一十五章 進駐南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一十五章 進駐南京! (1 / 2)

臨汾被劉宗敏輕鬆攻破的訊息很快便飛越了太行山,到了華北平原上的小城林縣,透過駐守彰德府的南粵軍山東部隊,很快便傳到了廣州城中。

對於這件事,李守漢也是頗為不解甚至是有些驚訝。

臨汾,古稱平陽,系唐堯古都,俗稱臥牛城。“臥牛城”人們也習慣地稱做平陽城。不過,最早的平陽城,是在汾河以西,因地居平水之陽而得名,即現在的堯都區金殿一帶。今臨汾城,是由北魏所築的白馬城擴建而成。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是因為“魏刑白馬而築之”。原來鮮卑族有“遇重大事情要殺白馬歃血盟誓”的習俗。白馬城是以軍事城堡的面目出現的,它建在汾河東岸二級階地前沿,西、北兩面高出汾河河床二三十米,站在白馬城頭,望著腳下的汾河和對岸遠處的呂梁山,居高臨下的感覺很強。

景泰初年(公元1450年),再行修葺。其城周長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步,高四丈五尺,外包以磚;池深二丈五尺。城四邊各建一門,東門叫武定門,西門叫和義門,南門叫明德門,北門叫鎮朔門。城門外各建月城,俗稱甕城。城門之上和城的四個角各建有木結構城樓和角樓。另建敵臺八座,窩鋪九十七座。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又增築東關城,呈半圓形,周長一千二百六十四丈,高兩丈五,城上寬九尺。上設敵臺八座,城開正門、小門共七座,但還是土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修,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又重修,並增高三丈二尺,上寬一丈八尺,外包以磚,正門、小門、樓臺皆增高廣。新添角樓四座,敵臺增至十七座。門七,東曰“望曉”,西曰“望射”。南曰“望薰”,北曰“望關”,東南角門二,東北角門一。

臨汾,西面是汾河。東面、南面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居高臨下一覽無餘。城牆高達數十米,不但城牆高,而且厚。足可以令兩部卡車在城牆上並排行駛。號稱是從五代十國開始,多次大軍兵臨城下卻不得其門而入。人稱是攻不破的臥牛城。便是到了現代,閻老西的小同鄉徐向前元帥,統領華北部隊十萬大軍,歷時三月,挖掘了數條坑道,使用了將近十噸炸@藥才將臨汾城牆炸開了兩處寬達百餘米的缺口。大隊人馬衝進城內,解放軍的序列裡從此有了臨汾旅這個番號。

但是,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劉宗敏是如何做到的?

但是從李華宇的軍情通報後面所附的文字當中,李守漢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炮隊集中,以密集的炮火轟擊城頭,雖然不曾打破城池,令步兵一擁而入,卻也是讓城內的官吏將領士紳們心驚肉跳。

他們可是都清楚,城外的大順軍還在被稱為流寇時期,就有使用大炮轟擊城池用以破城的成功先例。

崇禎八年。農民軍共數十萬人圍攻光州(今河南潢川,曾以大炮20門攻城,放兩炮就把城牆轟毀。二攻開封時,所用的火炮威力。“飛鐵熔鉛,四面如織,空中作響,如鴛鳥之凌勁風”。“大炮小銑晝夜擊打,城牆如篩,守憚者不敢露影。甫露首,輒中彈死。”此外還採用了傳統的“高臨法”以抬高炮兵發射平臺和以炮兵的集中射擊進行火力準備。“伐柏作臺,長十餘丈,廣五丈餘,高可三丈,上容百人,置炮攻城。”“列大炮百餘枚齊燃擊城,城被炮擊傾頹如坂,步賊隨炮登城。“

李守漢微微閉上雙眼,想象一下,號稱********的臨汾城外,數十門重炮一字排開晝夜不停的轟擊城垣,又有數百門小炮轟擊城頭殺傷守軍,這樣的殺傷力破壞力如何姑且不說,帶給城內守軍精神上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

清軍入關之後,便是倚仗著烏真超哈炮隊的火力優勢,對關內各處城池進行攻堅。曾經有清軍揚言:“將炮一百位擺作一派,憑它哪個城池,怎麼當得起三四日狠攻?”完全是一種以火力優勢虐待敵軍的口氣。

(嗯?似乎又有那裡不對了。不是遼賊是一群野蠻人嗎?怎麼只知道茹毛飲血的通古斯野人手上會有如此多的大炮,這在十七世紀可是代表著先進技術和先進生產力的。如何是代表著愚昧落後的野人手中火炮比明軍手中更多更好?這一定是體制的問題!)

臨汾城中的官員士紳們也是如此。雖然城高池深,似乎可以阻擋住大順軍的攻勢。但是,城外的大順軍似乎不急於蟻附登城,甚至連雲梯都沒有多準備。只管不停的驅趕牛馬拖曳來一門門火炮在城外放列,拉來一車車的炮子火藥用來施放。

看到城下不時冒起的灰白色煙霧,聞著越來越弄的硝石與硫磺味道,腳下的城牆不時傳來陣陣微微的震動,城中的官紳將領們心中的防線崩潰了。

“豎起白旗,開啟城門,放下吊橋。咱們歸順大順皇帝。追隨皇上驥尾弔民伐罪,討伐暴虐明廷,拯救生民於水火。”

城門開放,城頭上豎起大順旗號,臨汾就此易主。

“你們幾個怎麼看?”

將李華宇命人快船送來的這份關於山西全境幾乎被大順軍攻克的文書遞給李沛霖等人傳閱。眼下李自成已經統帥大順軍主力渡過黃河進入山西,開始了對大同方向的攻略行動。雁平、寧武、岢嵐三道的各處城池已經開始有大順的官吏進行管理。

而冀寧道、冀南道兩處,則是因為與南粵軍的人馬相距不遠,所以,在大順方面還沒有弄清南粵軍的態度之前,也只是很謹慎的接受了這兩處的部分城池,派遣官員進行管理,餘下與南粵軍接壤部分,則是依舊由前明官員守城。

因為歷史和對蒙古人作戰的原因,歸宣大總督管轄的山西鎮、大同鎮、宣府鎮,屬於三個平級的行政區域,都有各自的總兵、巡撫駐紮。山西巡撫、大同巡撫、宣府巡撫以及三鎮總兵統歸駐陽和的宣大總督管轄。

“李自成和劉宗敏統領大軍北上大同,大同鎮的兵馬能不能阻擋的住大順軍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關鍵是,一旦數十萬大順軍如山洪決堤一般沿著大同往宣府一帶猛衝過去。我們該怎麼辦?”

李守漢沉著臉問在場的文武大員們。

“主公,李自成所部兵馬既然已經進駐林縣一帶,與我彰德府兵馬只是隔著一座山頭,若是順軍向畿南之地進兵。那麼,大公子所部便是要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了!”

頭髮已經不多了的張小虎,搔動著頭頂上幾根稀疏的長髮,頗為焦慮。

他所擔憂的而卻也李守漢擔心的一部分。

若是李自成統兵往京師進攻,不論是大順也好。還是京師裡的大明朝廷,都會將注意力投射到這支距離自己只有咫尺之遙的精銳之師身上。大順軍要派遣重兵提防李華宇從側翼發起突襲,抄了自家的後路。而京城裡的內閣大佬們和皇帝崇禎本人,則是會想法設法讓李華宇儘快採取行動,不說是消滅、擊潰李自成的這幾十萬大順軍馬,也是至少要讓南粵軍的北線部隊在李自成的側翼起到牽制作用,讓這位大順永昌皇帝不那麼能夠放心大膽向北京進軍。也好為他們處理財產,準備逃命爭取時間和空間。

雖然說李華宇在許多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和手段,同李守漢的規劃有不少衝突的地方,但是。說到底也是父子之情。是灰比土熱是鹽比醬鹹。李守漢也擔心自己的這個大兒子年輕氣盛,一時不查被京師的皇帝、內閣大佬們還有李自成兩個方面給算計了。

損兵折將丟失山東倒是小事,一旦李自成席捲了黃河以北,那他的氣勢還得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