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五百一十九章 洪承疇出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一十九章 洪承疇出手! (1 / 2)

洪承疇在遼賊上層當中,早在黃太吉在世時便被定下了江湖地位,哦,不,朝堂上的地位。那就是“我八旗軍馬都是瞎子,亂衝亂闖。如今得了個引路的人,朕如何能夠不心中高興?如何不重重地賞賜他,好使他為朕效力?洪承疇就是個頂好的引路人。”所以,不管黃太吉在位還是多爾袞掌權,對於洪承疇都是禮敬有加,“凡值大祭祀、宴會,必令親隨,賜房屋莊田男女有差,服食無虛日。”

今天,多爾袞覺得,要用上這個領路人了!

乘著多爾袞的車馬,被攝政王府的巴牙喇兵和家奴前呼後擁的護衛到了攝政睿親王府門前,洪承疇已經在心中打定了主意。要將生平所學、所知,盡數傾囊而出,以報這兩年恩養之德。

他降清這兩年多來,一直是悄無聲息的蟄伏,一則明清處於相持和談之際,他身份尷尬,自然難有出頭露面之機;二則,黃太吉、多爾袞、豪格等人為了權力連番爭鬥,便是各旗的王爺貝勒們都噤若寒蟬,唯恐一步不小心行差踏錯,落一個萬劫不復的粉身碎骨結局,他一個無拳無勇的新降之人又能如何?如今報效“恩養”的機會終於來臨,洪承疇自然不肯放過。

在多爾袞的簽押房之中,洪承疇稍稍客套了一句,便升炕同多爾袞隔著炕幾對坐,有人送上煙茶水果點心,另外有兩碗熱****。

“先生,請!”多爾袞五指分開,捏住小銀碗,將一碗****遞到洪承疇面前。

這****並不是什麼熱牛奶或者羊奶,而是奶茶。是以新鮮的牛奶、鹽和茶水混合而成,清《食憲鴻秘》記載:粗茶葉煎濃汁,木杓揚之,紅色為度。用酥油及研碎芝麻濾入,加鹽或糖。對於奶茶這種東西,以遊牧漁獵民族為主的清廷。自然也是日常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龍江三記》載:“滿洲有大宴會——每宴客。坐客南炕,主人先送煙,次獻乳茶,名曰****茶。”另據《清稗類鈔》載。東蒙蒙古族有每日喝23次奶茶的習慣。可見飲茶是滿蒙民族共同生活習慣,並且在宮廷保留。這一點從清代貢茶制度的完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宮中進單》種類數量之多及故宮博物院藏清宮茶葉可以略見一斑。

但是,這種飲品對於籍貫福建,又是曾經做過薊遼督師、兵部尚書的洪承疇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煎熬了。但是。面對著多爾袞的一番美意,他又不能不接受。只得是捏著鼻子把這一碗奶茶灌下去。

“先生在明國多年帶兵,無論是明軍還是流賊,都是十分熟悉,請先生教我,該如何應對眼下局勢,以為大清謀利?”

洪承疇略略思索了片刻,“奴才乞借地圖一觀。”

他降清後隸屬鑲黃旗漢軍,所以,在多爾袞面前便自稱是奴才了。

在一旁侍候的睿親王府親隨。在多爾袞的示意下,取來了皇明疆域一覽圖供洪承疇參考。

因為有晉商八大家的幫忙,邸報、報紙,題本抄件,這些資訊載體在清軍這裡都不是什麼稀罕物。透過這些,洪承疇作為一個有心人,稍加收集整理就可以輕鬆掌握關內的軍事、政治動向,各派勢力之間的此消彼長。

“奴才斗膽請問王爺一句,此番入關伐明,所為者何?若是為子女玉帛。我八旗將士多次入關,此道已經極為熟稔,不用奴才多言。若是為了江山,奴才倒是有一點愚見呈上!”

“子女玉帛是下面那般奴才的看法。先生不用去理他們。本王為的自然是江山百姓!”

“既然王爺以江山百姓為先,那奴才不妨直說,如今這天下,以實力論,南中最強,李闖次之。大清最弱。但是若以人和論之,我大清第一,順次之,南中最弱。”

洪承疇用毛筆沾了些顏色,在地圖上塗塗抹抹,勾勒出三個不同顏色的地域。頓時讓多爾袞有一目瞭然之感。遼東、蒙古是黃色,自然是眼下控制著從遼東到青海廣袤地域的大清。從山東以降,鳳陽、南直隸,浙江、贛北、贛南、偏沅、福建、兩廣等處,一色是紅色,南方丙丁屬火,這自然是南粵軍的轄區。

至於說西面的大順軍,洪承疇則是用淡墨輕輕的勾勒了幾條細線,以代表這裡是逆賊、流賊所盤踞的地區。

“王爺請看。如今大明雖然依舊存在。不過,卻已經是李守漢手中的招牌,被他操弄的臺前木偶傀儡而已。日後王爺揮師入關,勢必要與這兩家爭奪天下。”

“南中之強奴才不必多言,王爺與之有塔山之交,心知肚明。然當年奴才所言之事,今日仍在,李守漢雖削平叛亂,然殺孽必重,加之聽聞其得勝之後派官入寺,強分豪強之財,且在廣州耀武,羞辱叛亂之人。故此番之太平,不過揚湯止沸,若與我軍長期周旋,則叛亂必復起。況李守漢狂妄自大,非但不知收斂,又重兵爭霸中原,且不收官紳之心,強橫壓人,我聞山東之民苦南中久矣,自讀書士子起至各處官紳,便是曲阜聖人家亦是如此,各地士民盼天兵如盼甘露。人心如此,南中於山東豈有勝算?”

“李闖則為李守漢無師傅之名之徒,處處學習南中,故南中之強,其有三分,但弊病亦有三分。且其內部秦法學堂與士子不和,早晚必生內亂。”

說起來了李自成所部,洪承疇應該是明軍與清軍當中最有發言權的一個人。他同農民軍周旋多年,曾經多次打得李自成張獻忠等人處於窮途末路,但是,他卻看不到那一層,為什麼會有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人的存在?為什麼每每打得李自成張獻忠在他的馬前狼狽而逃,遁入深山老林之後不久,他們便又能重振旗鼓出現在他面前?如果沒有他為之拼殺的大明朝廷所豢養的那些宗室,沒有朝堂上肅立的那些正人君子們不繳納錢糧賦稅,只怕李自成依舊是一個忠心於朝廷的銀川驛卒。

“先生,不知李自成所部戰力與明軍、南軍相比如何?”多爾袞不太關心什麼讀書士子與南粵軍、與李自成大順軍之間的矛盾,作為一個統帥。他更關心的是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如果戰鬥力強悍,那麼什麼內部矛盾都會被掩蓋、鎮壓下去。

他同明軍作戰多年,在塔山也與南粵軍大戰連場,每每想起當日戰況的慘烈。不由得便是在夢中也是慘呼不斷,然後暗自安慰自己,“塔山大戰已經打完了,我是勝利者。”

“李自成所部各級將領,大多數為陝西流賊頭目。自天啟年間便興兵作亂,有著十多年的作戰經驗,俱都是百戰餘生之人,我大清兵若是與之對陣,切切不可輕敵。”洪承疇先生先是給李自成等人下了一個總評,然後開始仔細分析優劣之事。

但是,洪承疇對李自成的印象和認識,卻還是停留在崇禎十三年!這是一個致命的要害!因為從那之後,洪承疇便從陝西被調到了遼東,從專門對付李自成變為對陣黃太吉。雖然也從邸報當中能夠了解到李自成的動向和變化。但是,他作為朝廷大員,自然清楚得很朝廷官員寫報告的德性。要麼把李自成寫的極為無用,動輒驅趕數十萬饑民攻城,要麼就是筆下的李自成簡直就是好萊塢電影的變形金剛一般。這就要看是要向朝廷報功還是向朝廷訴苦了。

“崇禎八年時。奴才領兵追剿此輩流賊,之前流賊多饑民,見大軍到,避兵逃竄,自八年起則迎兵對敵,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則剿殺之難也。賊人人有精騎,或跨雙馬,官兵馬三步七。則追逐之難也。”

“賊之營伍,大致伍長、什長、哨總、部總、掌旗、都尉為序。流賊之戰,最擅伏擊,其左右埋伏,更番迭承,防不勝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