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五百一十章 摻沙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一十章 摻沙子。 (1 / 2)

雖然心有不甘,但是仔細的和李沛霖等人研討了一番之後,李守漢還是默許了鄭芝龍、姜一泓等官員以自己的官職身份聯名向朝廷上奏,要求為大明朝廷保留一份元氣計,將東南數省盡數歸屬於梁國公管轄,“以為東南互保。”

同時,這份倡議,由南粵軍控制的報紙在江南各地進行刊載,並且,那些寫手們按照各自報紙主筆的意思,極盡推波助瀾搖唇鼓舌渲染之能事。將參加東南互保後的好處一一列舉出來。什麼梁國公大軍駐紮在此,不必擔心流寇、匪徒作亂,而且他老人家所部向來是軍紀嚴明公買公賣,加上軍餉充足,國公爺愛兵如子,兵士們每日裡都要有葷腥入口,你們家裡田地魚塘所出的菜蔬魚蝦雞鴨等物,怕是要賣個好價錢了。

過好日子,過太平無事的好日子,過太平無事豐衣足食的好日子,是每個老百姓所追尋的目標。在報紙、茶樓酒肆說書唱曲先生們連篇累牘的輿論轟炸之下,於是乎,江南百姓們期盼早日加入東南互保的心思,不亞於我們當年期盼著加入關貿總協定之後各種外國的好東西都極度便宜了之後的心態。卻是渾然忘記了當真那一天到來的時候,鋪天蓋地一般湧來的細緻緊實的染色棉布、綢緞,砂糖、瓷器等南中商品會不會把自己擠得沒有了生計?

對於此事,南京城裡的官員和勳貴們卻也是一片叫好之聲。不久前的張獻忠渡江南下,在南直隸、偏沅、贛南、贛北等處好一通襲擾,著實的嚇壞了這些大人先生們。雖然各自在松江府、杭州府早早的都置辦了宅院,開設了買賣。但是倘或是留都當真有失,那可就是自己的官運到頭了!

現在,有高個子願意來給咱們大家撐起這片天來,為啥不願意?

於是乎,在留都各衙門尚書、各位爵爺的聯合倡議之下,請求朝廷允准留都、南直隸、浙江等處進行東南互保的題本,被海船連夜送往京師。題本雖然只有千餘字的內容。但是在結尾處列名簽字的大小官員、勳貴們的官銜、爵位名字,卻是密密麻麻的有三千多字!

不曾等這份題本到了天津登岸,鳳陽總督馬士英的題本也拜折明發。他的動作更快,走得步子也是更大。不但在題本當中提出為了確保祖宗陵墓與中都的安危。必須加入東南互保之外,更是宣佈在鳳陽總督轄區內,參照梁國公在廣東所推行之法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實行各種南粵軍的稅收制度。“以蘇民困,以充府庫。”

一時間,黃河以南仍舊為明軍控制地區,一片要求加入東南互保的聲浪。

看著雪片般飛來的效忠信,李守漢卻是隻管輕輕的笑了兩聲,吩咐公事房將這些書信存檔,以備日後是否能夠派上用場。

他卻只管在一張印有梁國公專用的信箋上揮舞狼毫,下了命令給公事房。命令公事房加大對政事堂的投入,特別是內地籍貫官吏的培育力度。

“至少在一年內,給孤培養出五嶺以北籍貫的一千名州縣官。五千名鄉鎮長,一萬名村長!”

“主公,此事卻有些難了!”

坐在李守漢面前的王龍,手中捧著這道硃砂淋漓的札子,不由得有些瞠目結舌。他和他手下的數百名骨幹到兩廣、南中也遊歷參觀了些日子,也正是在出現了東南互保和勸進的風頭之後,李守漢特意命人將他從柴棍地區找了回來。

召見王龍,對李守漢來說,也是無奈之下的亡羊補牢之舉!

這些日子李守漢自己躲進小樓成一統,不管外面如何的驚濤駭浪都是一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模樣。但是。對於外面發生的事情,卻也是讓他心驚膽戰了。

眼下南粵軍內部的勢力派別已經各自露出了面目,彰顯出了實力。雖然沒有當年朝堂上齊楚浙黨、東林黨那麼彼此之間掐得和烏眼雞一樣,但是。卻也是有著各自利益的訴求的。

別的不說,此時在山東濟南府的李華宇,他的想法就和李守漢不同。在他看來,中原之地,最好不過是一塊能夠充當南粵軍原材料來源和產品市場的土地,只要能夠為南粵軍提供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和原料、市場。這塊土地上誰當家作主,還當真不在他李大少爺的心上。

如果他李華宇只是作為李守漢兒子具有這樣的想法,那麼咱們的梁國公完全可以拿出老子的威風來狠狠的教訓他一頓,把他的錯誤思想糾正過來。可是,在南粵軍內部,特別是二代南粵軍當中,大多數人已經對中原的情懷意識很是淡薄了,在他們看來,他們就是南中人,頂多是家族祖墳老宅在福建、廣東一帶。那裡如今也是歸屬國公爺的管轄範圍,至於說更加遙遠的長江、黃河一帶,都是那些這幾年才蓬頭垢面的從船艙裡爬出來的中原流民的家鄉,跟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何必勞心費力耗費糧餉消耗兵力的去為那塊連年荒旱的土地去爭鬥?

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這些年來,南中各地農田在推廣了金屬農具之後,效率自然大大提高,各種技術例如使用水牛耕作、推行稻田養魚、養蟹,有條件的水田進行的稻麥輪作,山區旱田的番薯、玉米等作物的本土化與推廣,讓糧食連年獲得豐收。再加上國公府每年以保護價進行糧食徵收活動,使得本來就是被稱為水稻天堂的這塊龐大的土地越發的顯得豐衣足食富庶繁榮。同自己的好日子比較起來,那些不斷湧進南中的中原流民雖然不停的補充著南中的各種勞動力缺口,也是在各地進行著開墾荒地的活計,但是,他們帶來的關於中原各地的負面資訊,也是越發的使得南中軍民從內心深處便不太願意去經略中原,只想著維持眼前的局面就好,若是要土地的話,十州也好,扶桑之地也好,大片的土地都在那裡等著咱們。中原來的流民。在已經在南中各地經營了些年頭的前輩們看來,就是一群遠房的窮親戚,如今家裡沒飯吃了,便來投親靠友。這種心理上的優越感。更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堅定了這些人的內心信念。這種優越感,大家可以去找找香港迴歸前的各種影視作品來參考一下就是了。那裡面可是有著諸多什麼“表叔”、“表姐”、“阿燦”之類的描寫的。

所以,為了改變這種情形,首先一點就是要儘快的在南粵軍的官員隊伍當中糾正意識,同時要以最快的速度培養出來一個能夠與南中本土派相抗衡。至少能夠有一戰之力的中原派系出來。

糾正意識倒還算是容易,眼下南粵軍體系內對於李守漢的命令也好,指示也好都有著一種近乎於神諭的崇拜,能夠做到不折不扣的執行。但是培養出一個新的派系出來就沒有那麼簡單了。思來想去,除了命令吏司儘快將籍貫屬於中原地區,或是在中原地區長期作戰、經營的那些官吏軍官整理出來,加快提拔使用之外,便只能是在眼前這個王龍身上做些文章了!

王龍投到山東時可是帶了一大批秦法學堂的學生來的。雖然是山寨貨,但是卻也是皮實耐用,最要緊的。他們適合中原各地的情形。只要是輪流的到政事堂進行一下回爐,那便仍舊是南粵軍行政體系的好手。而且,他們還可以充當一下政事堂的教員,從另外一個方面貫徹一下李守漢抄襲鞍鋼憲法的兩參一改三結合,讓學生們互教互學,改變那些政事堂學生對於中原各地的各種模糊認識。這樣一來,不但提升了這些秦法學堂學生的水平,同時他們也是充當了一下酵母的角色,勢必會帶動一批政事堂的學生有想法北上。

一進一出,關係可就大得很了!

至於說王龍本人。李守漢也是有著自己的想法。他打算讓王龍在政事堂強化一些時間,補充一下基本常識後,到柴棍、九龍江或者是湄南河一帶擔任一段時間的道臺,熟悉掌握了南粵軍的政權執行模式程式後。便是另有一番重用了。

李守漢在內心早已為王龍安排好了一個職位,那就是登萊巡撫!

登萊巡撫,在大明官制之中是隸屬於總督山東、登萊兵馬錢糧事務的官員,原本是為了防備遼東反賊們從海路南下襲擾山東二特意從山東巡撫治下分離出登州、萊州、青州府和登州鎮總兵歸登萊巡撫節制。鼎盛時期,便是遼東半島上的金州、復州、海州、蓋州等四座衛城和著名的東鎮兵以及沿海島嶼都歸登萊巡撫管轄。從這個職位設立開始,在袁可立等人的不懈努力下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便依託海路被緊密的聯絡在了一處。一直到了著名將領袁崇煥殺了毛文龍,為大清除去了如同附骨之蛆的心頭大患之後,遼東半島上的諸多城池才開始逐漸被遼東反賊們一一攻陷。到了還珠格格她爹孔有德發動兵變血洗山東之後,登萊便徹底的衰敗了下去。

這幾年隨著李家父子對山東地面的不斷投入,不惜工本的建設,登萊巡撫這個位置也是從之前的萬人嫌,漸漸變得含金量頗多了。許多人鑽山打洞的挖門子找路子要到登州擔任這個巡撫,為的目的各有不同。但是,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安穩又有大大的油水的差事。別的不說,光是登州、青州、膠州等處港口,每年收入的銀元便有多少?

但是,各種請託都被李守漢以各種理由擋了回去。他還不想讓那些人把手伸進自家的錢袋子裡去撈錢。今天這個職務之所以要派給王龍,其原因也是很簡單。

李守漢要往中原加大投入!同時,要在李華宇的部下摻沙子!

王龍因為他在龍虎營時期的經歷,同李華宇建立了感情基礎,能夠彼此信任。但是他的出身經歷,與各家農民軍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絡,與京營將領能夠成為結拜兄弟的交際能力,又決定了他絕對不會是李華宇的核心班底成員。

所以這些條件,再加上王龍本身又是一個極為能打,善於帶領騎兵的將領,從他的履歷來看,他在曹營之中也管了一些民政事務,不算是什麼生手。綜合起來,李守漢決定一定要重用王龍此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