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四百九十二章 九州離亂李繼朱?(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九十二章 九州離亂李繼朱?(四) (1 / 2)

他們兩位太監裡的頂兒尖兒人物,利用提督海運南漕的便利,領著吳良輔等太監們在南北二京大肆販賣各色南路時新水果和反季節水果。讓南北二京的官員、縉紳、勳貴們,每每設宴請客時,除了要讓家中豢養的歌姬出來獻上絕技歌舞來款待客人之外,更要捧出荔枝、甘蔗、柑橘,山竹、榴蓮、芒果、紅毛丹、香蕉、橙子、椰子等等各色熱帶水果來誇耀豪富。

這些水果生意雖然受眾群體小,可是卻是的的確確的高階消費。試問,一個荔枝保鮮裝,不過半斤的分量,卻是要足色分量的一個南中銀元!

秋風一起,北地的各色水果紛紛下市,但是每個月到達上海黃浦江碼頭的海船,抵達天津泥沽碼頭的海船,都從船艙當中卸下成千上萬斤的各色熱帶水果。這些用來給海運過程之中船員們補充營養,防止過於上火,出現爛嘴角生口瘡等疾病的水果,抵達港口之後立刻成了俏貨。變成了黃澄澄白花花的硬通貨,成為彌補海運糧米北上運費的大宗收入。

特別到了臘月之後,荔枝、山竹、芒果、柑橘等物,都成了士紳勳貴們爭搶之物,各大豪門的採買人員都有主人的特別叮囑:“只管要有,不論價錢。”因為,沒有這些上等的稀罕果品,主人家都不好意思發帖子請人赴宴。

秋風一起,在獲得了梁國公的特許,獨家經營各色南路水果的太監們看來,這就是財神菩薩來關照咱們了。雖然說這件事情是要由王德化、王承恩兩位太監當中的老祖宗拿大頭,各處有頭有臉的太監一直到負責宮廷灑掃倒馬桶的粗使太監也要幾塊銀元來分潤一下,但是架不住數量龐大,讓大太監們吃得滿嘴流油,窮苦太監則是珍而重之的將分到手的銀元密密實實的藏好,準備以後用來贖出自己的“寶貝兒”用,然後恭恭敬敬的給梁國公爺的牌位上一炷香。

到底有多少利潤呢?京城之中晉商和浙商、通州專門吃漕運的商幫都曾經打過這門生意的主意,喊價都喊到了每月二十萬銀元的地步,請求兩位老祖宗將這件事交給他們去辦,各位公公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只管坐等紅利便是。就是這樣,太監們還不肯放手。

所以,王承恩與王德化兩個人捐了四萬銀元給崇禎同學,雖然不過是臘月裡算是白乾了,但是卻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

比起那些那些扣扣索索的捐了幾十兩銀子,然後異常大方的捐出了面額以萬元、十萬元、甚至是百萬元計算的勳貴大臣們,比起周國丈、陳首輔、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們,太監們的節操算是滿格了。

比起來崇禎皇帝的捉襟見肘坐困愁城欲哭無淚,李自成的大順朝廷可是情況好了不少!

從漢江流域一直到長江北岸,沿著江淮河漢之間展開的李自成大順軍,在自己的轄區內堅定不移的執行著伍興帶來的新政。攻克潼關進入陝西關中地域之後,更是不遺餘力的推行著孫傳庭的新政。這樣的手段,讓那些費盡心機把孫傳庭所部逼迫出關與李自成決戰的陝西官紳們欲哭無淚。

若是孫傳庭在的時候,他們多少還在孫督師面前有些體面。透過各種關係門路還能做些手腳,少交些錢糧賦稅。可是,如今這些流賊來了,卻是與大家一點關係都沒有。便是想辦法去鑽門打洞,也是一時間遠水難以救近火。

除了繼續堅持對普通自耕農“三年免徵”賦稅的政策以外,對這些沒來得及逃走的明朝官紳實行追贓助餉,也就是沒收官僚貪汙所得錢財充作政府經費和軍隊糧餉。

不過追贓助餉的做法遭到了一個人的強烈反對,令大家詫異的是,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伍興。伍興陳述了自己的理由,現在闖王已登基稱帝,不能像以往江湖作風,殺伐隨意,應當有個名頭。而這個名頭,伍興已經想好了,對官紳徵收定秦稅。

所謂定秦稅,其實是一筆用於恢復重建的稅收,主要用於關中水利的修復和安撫流民以及發展棉花種植。要說關中,歷史以來都是比較富庶的好地方,可惜的是,從萬曆以來,水利失修,流民遍地,累累白骨。伍興的秦法學堂學員在進入潼關之後便組成了工作隊,對三秦的城鎮鄉村進行了走訪勘察,他們驚奇的發現,水利失修已經遠遠不是問題,問題是,很多百姓都預設官家不會修水利搞救濟。當秦法學堂學員受不了民眾疾苦給了一點身上錢糧之後,居然有成群百姓跪倒口誦青天。而與此形成對比的,那些可以免交錢糧的官紳,卻依然逍遙自在,在災荒遍地的年月,依然有戲班子整天吹拉彈唱。當這些報告送到伍興這裡之後,伍興很快就做了一個決定,用從萬曆以來官紳拖欠的錢糧收定秦稅。

所以,定秦稅實際上就是陝西的恢復重建費用。

這筆錢的來路便是官紳們從嘉靖年間開始各種侵吞的田地,拖欠的錢糧所得。大順軍的將帥都是起自田間,對於地主官紳們的手段,官府催繳錢糧差役的各種惡政,官吏們飛灑錢糧的招數都是深惡痛絕。伍興的這個提議,立刻得到了一片讚譽聲。

伍興的理由是,水利救濟,是一個國家當盡職責。明賊以前也是合法朝廷,就該負擔這筆費用,所以,定秦稅應該明賊出。而明賊的稅收,主要從官紳的土地上出,所以,這筆錢自然要官紳負擔。正好你們有大量拖欠,那就一次交清好了。於是,除了追繳貪汙所得之外,李自成更是採納了伍興的建議,對各處官紳,進行追討歷年積欠錢糧。

按照嘉靖年間明發天下執行的《優免則例》執行對官紳的優惠政策,取消萬曆年間出臺的《優免新例》,你明廷不是一直都說列祖列宗如何如何嗎?那好,我現在就把你老祖宗的東西拿出來打你的臉!

明代嘉靖二十四年《優免則例》規定,京官一品優免役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遞減,至九品優免役糧六石、人丁六丁;外官減半;舉、監、生員優免糧二石、丁二人;致仕優免本品十分之七。(注:《嘉隆新例附萬曆?戶例》)而萬曆三十八年《優免新例》規定,現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萬畝,以下遞減,八品免田兩千七百畝;外官減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進士優免田最高可達三千三百五十畝,未仕舉人優免田一千二百畝;生員、監生八十畝。(注:姚宗儀:《常熟私志》卷3,《賦役?優免新例》)比起之前明朝廷的那套只要有功名在身,基本上就是什麼義務都不用負擔的優待讀書人和官紳的政策來,李自成們提出來的這一套,很明顯得到了廣大升斗小民的贊同。

“取消萬曆皇爺對讀書人和士紳的優待,生員、監生八十畝優免田變成了免糧二石、丁二人,現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萬畝,以下遞減變成了京官一品優免役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遞減。”這些條條框框,早已在荊楚大地家喻戶曉了,但是,在三秦大地上一經推出,各處的鄉黨們卻是驚呆了!如果不是這訊息和榜文是從自家村鎮裡走出去投了李闖王的子弟親戚熟人帶回了的,他們不敢相信這天底下還有這等好事!

“原為避萬曆惡政而投獻之田土,許以原主取回。被投獻之人若敢於攔阻,當剝奪功名,且自投效之日起所獲之佃租,著計息退還。”

什麼意思?!就是說,原來你家的土地,為了避免一條鞭法的惡政,而投獻到那些有功名、有官職的人名下的,現在你可以名正言順的取回來了。如果這些人膽敢在你面前嘰嘰歪歪的話,他這些年來從你手上收的佃租,你可以讓他算利息還給你。至於說我義軍這裡是不是追究他別的責任,則是跟你沒什麼關係了。

這個手段,無疑是最厲害的!甚至比火銃大炮齊射都厲害!

史籍記載:“賊大宴關中縉紳,出秦府金銀器皿分與之,謂曰:‘餉乏,公等皆墨吏多金,宜各出之以助軍需。’且令左右露刃脅之。皆戰慄署諾惟謹。”

但是,比這還要過分的事情還在後面。

還沒等官紳從這個邪惡邏輯的震驚中清醒過來,伍興又加了一條,拖欠要算利息,而利息由這幾年官紳放貸的平均利息決定。根據伍興工作隊的調查,陝西平均利息大致七分多,伍興認為,應當四捨五入,所以要按照八分算。

這絕對是搶劫!眾多官紳士子群情激憤,可是他們全然忘了,在平時的日子裡,他們是如何九出十三歸,也全然忘記他們如何巧立名目,敲骨吸髓。就如同某些人只會罵當年兔黨如何欺壓他們,不提兔黨鬥爭他們所依靠的,就是他們身邊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只不過伍興顯然不是兔黨這種良善之輩,面對鬧事的官紳,伍興只是隨口說了一句話:“千人哭強於億兆黎民哭乎。”

(哦!這話貌似建豐同志在江西擔任贛南專員時也說過。唉!同樣的領袖兒子,同樣是留蘇歸來,一個是一回來就擔任方面大員,黨政軍都伸手,在贛南搏了一個蔣青天的名號不說,工作之餘,為了排遣寂寞,更是給自己添了一對純正中國血統的雙胞胎兒子。到了那個島上之後更是大權獨攬,雖然提拔了一群居心叵測之後把他們父子的江山給奪走,但卻是讚揚聲不斷。一個卻被老子一腳踹去種地,弄了一手老繭,面色黧黑。想結婚都得等到未婚妻符合婚姻法規定年齡才行。然後進城之後到工廠,朝鮮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上,又被老子送到朝鮮。結果,犧牲之後還被無數人潑髒水。唉!同樣都是兒子,差距咋就這麼大涅!?)

這些手段一出,各地官紳嚎啕大哭之餘,眼睜睜的看著幾代人窮盡心血花了幾十年時間積累起來的家當便是被大順軍裝在上車,押送入庫,然後帶隊的官員還惡狠狠的留下一句話:“你欠的錢糧還沒有還清!記得籌措去!”

一通折騰,大順倉庫裡堆滿了金銀,茶樓酒肆,則流傳著各種辱罵闖王和伍興的段子。對此,闖王和伍興均應之一笑,用俗套的話說,恨老子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