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四百八十八章 耍流氓誰不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八十八章 耍流氓誰不會?! (1 / 2)

自從土木之變後,文官集團就將大明原本由文官、武將、勳貴三股力量所組成的穩定權力結構破壞的乾淨利落。在土木堡損失慘重的武將和勳貴集團徹底的被打壓下去,文官一家獨大。便是七品的文官也敢堂而皇之的接受二品總兵的跪拜之禮,更有七品文官斬殺總兵的事情發生。

到了後期,更是出現了奇怪的令人髮指的現象,顧憲成在職時不過是個郎中,回鄉之後辦了書院成為東林的開山祖師爺島能夠左右朝局了。雖然中間有出現過萬曆、魏忠賢這樣的人物,能夠勉強扳回一局半局,將大比分落後的局面稍稍改觀一下,但是一個人如何跟一群人對耗?過不了多久,就又是眾正盈朝的局面了!

很不幸的是,如今在文官們眼裡,特別是正人君子成群結隊的東林黨當中,膽敢向朝廷索要七千萬元鉅額軍餉的李守漢,恰恰好是集多重角色於一身,武人出身的帶兵將領,又是眼下炙手可熱的朝廷勳貴,爵位那是自從靖難之役之後從未有過的國公銜。最可恨的是,此人的所作所為,摒棄了聖人之道而不用,卻與魏閹魏忠賢等人如出一轍,各種與民爭利的行為手段層出不窮。每次入京,都與太監們打得火熱。但有太監往他治下傳旨、辦事,無不是予以厚贈。幾時見他給過科甲正途出身的讀書人一文錢一粒米了?!

打擊政敵為第一要務,打不了你也要給你添點噁心。這是文官清流們故老相傳的傳統招數。哪怕為了打擊政敵而致國家民族於不顧,也要將政敵打壓下去!反正不管是誰當皇帝,國號換成了什麼,他們都還繼續是讀書做官之人。

李守漢這個姓李的,和同樣被封過寧遠伯的李成梁,以及另外一個姓李的肅毅伯,都是文官清流們眼中釘肉中刺。

這三位姓李的爵爺,在清流們眼中都是屬於亂臣賊子一級的人物。具有同樣的屬性:以軍功起家,擁兵自重,雖然不在朝廷中樞,但是對政局卻是有著巨大的影響。

為了拔掉前任寧遠伯李成梁這個尾大不掉即將變成藩鎮的釘子,文官們祭起了要求廢除軍戶制度的大旗。

當年李成梁在大城市鐵嶺,過得也算是頗為優哉遊哉。可是文官跑到遼東見識過李成梁幸福生活後,彈劾他的奏章便如同雪片一般,頗有千夫所指無疾而終的意思。

之所以廢李成梁就要廢軍戶制,是因為軍戶制完全是武人說了算,管理上文官插不上嘴。軍田都是武官管理,文官不但無法收稅,連軍田歸誰都插不上話。

武官一個個都會收錄大批的家丁、義子,這都是軍中最能打的哥們,然後像分封貴族騎士一樣,把好田都分給這批人。這批人回頭也會各自收自己麾下能打的家丁、義子,把自己名下的軍田分給他們。一層層分封下來,那些最沒尿性的主兒只能在軍戶制體系的最底層,如同農奴一般種糧食上供給那些能打的。

這套制度不但選出了能征慣戰的勇士,更自給自足,不用朝廷貼錢管飯。各級家丁義子們再依託朝鮮山東作點小買賣,日子過的滋潤無比,據彈劾的文官奏章上的說法,李成梁府上奢華的堪比皇族。

而募兵制,則是把軍田一律改為民田,不但文官可以抽稅,把田分給誰來耕種,也全是文官說了算。原來耕種軍田的軍戶一律改為民戶,免除從軍的義務。然後文官再依靠收上來的稅負從中募兵,參軍就不用種地了,文官管飯。這樣原來軍戶制下軍政一把抓的武官就成了文官的小跟班了,不但不能參與政務,連自己能否吃上飯,都要看文官的臉色。這就徹底的消除了朝廷藩鎮尾大不掉的風險。

而且按照文官們的演算法,遼東還是原來那片土地,還是原來那批人,既然原來在那些土鱉武官的管理下就可以讓這批人耕種這片土地可以管飽,還能供養出一支能打的強軍,如今換成熟讀聖賢書英明神武霸氣側漏的文官來管理,結果只會更輝煌燦爛。萬曆、天啟、崇禎三代帝王也都相信了文官們的這個判斷,這才開始了前後長達幾十年的作死改制之旅。遺憾的是,歷史證明他們算錯了賬了......

到了關寧軍時代呢?每年光是給這些大兵吃喝拉撒,什麼都不幹,一年就六百萬兩。袁崇煥任上用各種手段減免,計劃減到每年四百八十萬兩,但一直到丫託付不效死翹翹,這個目標也沒有完成。那這計劃中的四百八十萬兩就是崇禎年間關寧軍的所有支出了嗎?顯然不是,這只是把關寧軍當豬養的吃飯費用而已。讓他們學會怎麼打仗,需要另外的費用,這即後來的"練餉"。然後更新武備需要朝廷另外花錢,修築堡壘需要朝廷另外花錢,打起仗來像萬曆年間的戰功賞賜和傷亡撫卹需要朝廷另外花錢.....到了後來,甚至部隊行軍,都要給所謂的"開拔費",不然大兵走不動路。這開拔費細說起來,倒也不是關寧軍們矯情,是袁崇煥們減免他們的飯錢,再加上各種欠餉,平時飯都吃不飽,一個個都營養不良,如果部隊行軍前不發筆錢讓他們吃點好的,確實是走不動路。

而對付另外一個姓李的肅毅伯,父子兩代人都是朝中清流領袖的常熟相國,同樣要在肅毅伯的命根上動刀子!一來為國鋤奸,拔掉這個在皇帝學生眼中跟著太后跑的釘子,拔掉在滿蒙親貴眼中屬於漢人帶兵將領的釘子,拔掉在清流士人眼中不守祖制不按照聖人之道辦事玩什麼洋務的釘子。二來,也可以振肅朝綱以正人心士氣。三來嘛,也順便報一下這個李二狗子當初彈劾他哥哥的仇。

於是,李二先生便是倒足了大黴。常熟相國執掌戶部,管著朝廷的錢袋子。你要給水師訂購炮船,沒錢!你要給水師訂購些炮彈,沒錢!東鄰新近崛起的日本不斷的挑釁,這位清流領袖又是第一個跳出來的主戰派。要求李二先生所部務必要出海同倭奴決戰,不出海作戰,你就是貪生怕死之徒,你丫就是大姑娘養得!

在朝中幾派勢力的通力合作之下,一場原本應該是決定國家民族命運的國與國之間的戰事,變成了李二先生一個人的戰爭。最後的結果,想來大家都知道了,原本還有點紙老虎扮相的假面具被徹底撕碎,便是再有本事的裱糊匠也糊不起來了。

這還不算完,一手在幕後操作,把事情搞砸了的這位清流領袖,又鼓動自己的皇帝學生令李二先生到日本去同倭奴議和,然後繼續在京城之中搖動筆桿子,幾盡造謠惑眾之能力。什麼李二先生的兒子已經是倭王的女婿,李二先生有大筆存款在倭人所開的銀行之中等等。

戰前不肯為水師這頭吞金獸添置船炮,儲備彈藥,聲言要節省開支。這點倒是和著名航空救國人士宋三小姐頗為一致,將準備用來購買飛機的經費存在英美銀行當中吃利息,等到日軍的飛機把僅有的幾架飛機打掉之後,就只能用中國軍民的血肉之軀去消耗鬼子的航空汽油和炸彈了。不過,鬼子倒也一視同仁,不因為她為皇軍立過這樣的大功而網開一面,照樣把炸彈丟進她們夫妻的官邸之中。

這位常熟相國也是如此,平日裡不給海軍軍費,到了簽訂條約之後,籌措鉅額賠款倒是有錢了。也不知道後來的鬼子殺到他老家常熟之後有沒有去他墳前祭奠一下,感謝他對皇軍所作出的貢獻,然後去慰安一下他家後人當中的女性?

對於常熟相國這樣的嘴炮無敵之人,他的皇帝學生的名義爸爸,大清文宗皇帝曾經在另一個平日裡喜歡指責別人,事情到了自己頭上卻是原形畢露的大臣何桂清的奏摺上親筆批示:“平時侈談彼短,一旦決裂,不知認罪,猶以書生自居,可嘆可恨,殊有愧書生二字。”

順帶說一句,這個何桂清託高陽先生的鉅著《胡雪巖》的福,知名度也是在晚清督撫當中比較高的。

對待李守漢,文官清流們也是打算如此這般一番。管他什麼西面的李自成東面的多爾袞!先把這個不重讀書人,不守聖人之道的傢伙幹掉才是第一要務!大不了等李自成登基之後咱們重新伺候新君便是!

你李守漢不是要求為了籌集軍餉要把幾個海關的管理權暫時交給你嗎?!好吧!朝廷很大方的一次性給了你七千萬銀元的崇禎寶鈔,這可是十足的南中銀元哦!至於說花的出去花不出去,就不是咱們考慮的事情了。但是,左良玉所部兵馬的吃喝拉撒睡,可都交給你了。

沒有這麼欺負人的!

不等別人說話,胡元泰第一個跳起來,揮動雙臂臉色通紅:“主公!朝中出了奸臣,矇蔽皇上!咱們南粵軍不能這樣坐視不管,請主公即刻下令,大軍北上,咱們清君側,滅流寇,誅逆黨,平遼賊!”

“清君側,滅流寇,誅逆黨,平遼賊!”

“清君側,滅流寇,誅逆黨,平遼賊!”

不得不說,胡氏家族的基因確實是在某些方面有些特殊之處,當別人還沒有發現癥結所在的時候,胡元泰就已經做了總結,並且連宣傳口號都拿了出來。當下便是一片聲浪隨著響起,幾乎將房頂上的瓦片都震掉了幾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