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七百四十三章 王龍來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四十三章 王龍來投 (1 / 2)

同歷朝歷代的中原王朝講究“天人合一”的理論,動輒便是打著天人感應的那套旗號不同,南粵軍同他們一個巨大的反差就是強烈的修路架橋行為。

在內地,歷代都有所謂的官不修衙、不修路的傳統。偶爾有幾個官員組織起來鄉紳修橋補路的搞上一下,那幾乎都是可以立碑,然後官員離任時會行脫靴禮,送萬民傘,更是千百黎民頭頂焚香,哭送數里,口中高呼“還我某公”之類的口號的。

而南粵軍這頭,為了更好的統治著這片龐大遼闊且又地形、民情極為複雜的地域,對於行政系統的高效率便是要求極高,為了能夠讓命令傳達迅速,軍隊調動自如,南粵軍從上到下都有著近乎於強迫症的修路偏執。江河上有條件的架起橋樑,沒有條件的則是架設浮橋,將一道道天塹變為通途。從地理地形上做到了交通通暢,貨暢其流,也從另一個角度杜絕了因為地理山川的隔絕險阻而成為割據之勢。

一片片土地或是自覺或是被強行加入了貨物商品文化大流通的圈子裡,那種割據一方的行為從經濟上便喪失了先天條件。

而南粵軍的各項政令,也可以做到令出法隨。從權力中心發出的號令,被快船、快馬分別送往各道,從各道再行下發,一直到府、州、縣、鎮、村,如臂使指一般流暢。

不過,一條條貫穿南北橫亙東西的官道,卻也摧毀了無數人心目之中那個田園牧歌的故鄉情懷。在他們心裡,永遠頑固的要求著,不管他們走了多遠,走了多久,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必須原封不動的保留著他們走得時候那個樣子。不能讓他們在想起家鄉的時候,卻發現家鄉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模樣。或者是原本恬淡寧靜的淳安縣城變成了千島湖水庫。所以,在他們的筆下口中,全世界,至少是全中國都應該為了他們的家鄉而保持著青山綠水的原貌,幾十年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變化,然後在他們某天吃飽喝足的閒暇之餘,要在窮鄉親面前秀一下優越感的時候,回到那個山河依舊的地方,指責政府無能不作為,幾十年了還是這般的貧窮落後。

(額,貌似不厚道的作者又在黑誰了。沒錯!某個以鼓動大家生氣的臺灣女作家,我就不在這裡點名了,免得到時候給對臺部門增加工作量。就是很頑固的在她的作品裡表達了這種要求。她的那本大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看看。其中不乏科幻、修真、玄幻情節。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某個****老兵跟她說,曾經在淮海戰役之後領著一個營的兵力,令****的一個兵團幾天幾夜不曾前進一步。什麼賽亞人,克賽,變形金剛都不在話下!完全繼承了****六百憲兵對戰日軍精銳師團的光榮傳統!)

也正是依靠著良好的驛路和強大到了可以完爆秦國的行政系統,南粵軍才可以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建立這個強有力的政權。

當李守漢和他的高層成員們將進軍中原的決議達成後,便是由公事房將決議形成公文命令,有司用印之後由快船從廣州港出海,沿著珠江向著東西南北各個方向星夜兼程而來。

北上的使者,頂著北方吹來的強勁北風,好不容易將海船停泊在了萊州灣。登岸之後換成快馬往濟南府來。

“大公子不在府城之中。帶兵往西去了!”留守濟南的幾位偏將頗為為難的看著信使。

信使摸了摸背上的牛皮火漆封印的公文包,也是頗為為難。事關機密大事,他是萬萬不敢留在濟南府之中等著李華宇帶兵歸來,若是耽擱了大事,那麼他便是有十顆人頭都不夠砍的。

“給我換一匹馬,找幾個熟悉道路的嚮導,帶我到大公子軍前!”信使咬了咬牙,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信使便在數十個親兵護衛下,沿著官道往李華宇帶兵前來的濟寧、泰安一帶策馬狂奔而來。

濟寧,泰安兩處,與河南的濮陽接壤。

李華宇、廖冬至引領著十三鎮的兩個新編練成的旅,在漫天黃土當中於曠野當中列陣等候。

喘息未定的信使偷眼看了看懸在半空中的一輪紅日,正在人們的頭頂上方。“萬幸!終於按時送到了!”

“大少帥,主公鈞旨說些什麼?”儘管現在李華宇的本身職務是登萊兵備道,但是因為署理著李守漢的總督山東、登萊等處兵馬錢糧事務的官職,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幾個巡撫見他都需要遞上手本,以下屬禮儀相見。但是像廖冬至這樣的老人,還是習慣於稱呼他大少帥,以表示親近。

“父帥準備大舉進兵中原了。”李華宇將幾份公文遞給一旁勒馬相伴的廖冬至。“令我們整頓兵馬,籌劃糧草豆料。整修道路,徵集民夫,準備迎候大軍到來。”

同時送達李華宇手中的,還有公事房令山東駐軍從公文到時開始,不得再行向周圍各部兵馬出售小麥、大豆等糧食的命令,所有在山東收集、生產的類似糧食品種,務必做到顆粒歸倉。但是,同樣令人感動奇怪的是山東可以利用自己的地理地位優勢,向外出售大米等糧食,用來交易小麥豆子等南粵軍急需的物資。

“主公當真是要大幹了?”廖冬至也是心頭一熱,從公文上提到的一些數目上,他可以推測出此次兵馬北上,決計不是小部隊的勤王活動,而是數十萬兵馬的大規模行動。

如此龐大的軍隊北上,不要說消滅流寇,便是行廢立之事,重新開國定號,也不是不可以的。到那時,李守漢黃袍加身,像廖冬至這樣的從龍之人,少不得也是侯伯之位,門排畫戟戶列簪纓。誰說當年粵東鄉下的窮小子就不能成為侯爵、伯爵?大明朝廷的開國皇帝還是一個要飯的假和尚出身呢!老子好歹是種田人家的良家子!

“大少帥,主公下令了,我們該如何辦?”廖冬至帶著徵詢的口氣向李華宇請示著。

“大軍北上,自然是要籌劃的事情千頭萬緒。不過,暫且顧不上,迎接大軍北上的事情,還是等著辦好眼前的事情再說。免得咱們的朋友說咱們怠慢了他!”李華宇手中馬鞭鞭梢一揮,精緻的馬鞭在口中打了一個炸響,令胯下的戰馬有些躁動。

遠處的天際線上,漸漸的出現一股塵頭,隨著距離的拉近,塵頭變得越來越大,那是數千人馬在荒野上疾馳捲起的風和塵土!

看到了遠處揚起的漫天黃土,儘管早已有遊騎和報信的稟告了來者的準確行程路線計劃,李華宇依然不斷的向官道的遠方眺望,似乎這樣的話,就能早一點見到來人一般。

廖冬至見此,就一笑說:“大少帥,稍安勿躁,前方遊騎已經打探清楚,他們只需再有兩刻鐘,就能到此。這路是用腳走的,得一步步來。”李華宇雖然苦笑了一下說:“若是別人來,我當安坐濟南府衙,擺下酒宴掃榻以待便是。不過這次來的可是他,山東新政有今日局面,他的功勞甚大。而且此人不止勇猛,又足智多謀,我若有他在旁與你一道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遠遠疾馳而來的那股人馬在視野裡已經可以看得清旗號,分清人馬輪廓。被旗手們捲起的旗幟也依次在主將的命令下展開,被風撕扯開的旗面上,“一條龍”,“王”等字樣立刻撞進李華宇等人的眼簾。

來人正是前龍虎營的主將之一,羅汝才的外甥,匪號一條龍的王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