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六百九十二章 擴軍方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九十二章 擴軍方案 (1 / 2)

“唉!二公子這邊雖然本身軍功不如大公子,不像他手下擁有東番兵那麼強悍的武力,又有一個歸化番人的妻子為倚重。可是,二公子這邊的潛在實力,卻是大公子所不能比擬的!”

在南粵軍體系內也混了一段時間,黃錫袞冷眼旁觀,他驚訝的發現,許多的州縣官員、村長鎮長,見了李華寶都是異常的親熱,口中不住的呼喚做“二哥!”

細細瞭解了才知道,這些人大多是自幼便在鹽梅兒膝下被撫養長大的孤兒,鹽梅兒一手將這些人撫育長大,供給他們衣食,安排他們讀書。更在他們成年時安排他們到軍中服役,或是到政事堂學習如何當好一個村官。十多年下來,這些孤兒早已視鹽梅兒為自己的生母,而李華寶這個幾乎和他們一道長大的鹽梅兒所出之子,自然是他們的親兄弟!

因為所處地位和身份的關係,黃錫袞自然是傾向於二公子李華寶。腦子之中胡思亂想了一陣,門外一名伺候簽押房的侍衛在院子裡傳話。

“主公請各位先生到小議事廳議事!”

議事廳內,李守漢卻是面色如常,絲毫看不出剛才暴怒的痕跡。

“天華,命你們編制的擴軍方案,擬定的如何了?”

牽頭負責擴軍方案編制的陳天華,立刻從椅子上站起,“主公,我們打算徵召一期動員兵十萬人,編成十一個鎮,再行從各部之中抽調炮隊、馬隊等部,充實到這十一個鎮之中。令其人員裝備兵種齊全。。。。。。”

“那這十一個鎮,八個新建的陸營鎮、兩個水師陸營鎮,本爵的近衛部隊,還有吳六奇第一混成旅升級,你們就打算用這些新建的隊伍來應付事?這樣的部隊,如何上陣?如何打硬仗、惡仗?!”

雷霆之怒果然來了。看來,剛才李守漢的神色如常,不過是他在強自控制著自己的情緒,但是,陳天華們提出的這個方案,很明顯同他的想法出入很大,沒有達到他的預期目的。所以,他暴怒了!

動員兵組成的新部隊,確實是無法承擔南粵軍那種高強度的戰鬥。

“這樣的隊伍,還不如索倫人那種亂糟糟的隊伍有戰鬥力!白白的糟蹋人命,浪費錢糧輜重!”李守漢給了陳天華拿出來的這個方案一個很不客氣的評價。

室內頓時安靜的如同荒山野嶺之中的千年荒廢古剎一般。

“天華,我們現在的警備旅有多少個?分別駐紮在何處,戰鬥力和武器配置情形如何?人員編制如何?”

幾個問題從李守漢嘴裡問了出來,打破了室內那死一般的寂靜。

陳天華腦子也是轉得極快的,跟隨李守漢這麼多年,他也是對李守漢的思路摸得比較清楚,聽到李守漢這般發問,立刻便揣測出,大概主公要在那幾十個警備旅身上大做文章了!!

“我南粵軍向來武裝力量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便是各鎮以及主公的近衛旅、水師陸營,吳六奇的第一混成旅,算是頭等主力部隊。第二等便是警備旅,則是分駐紮在北起河口南至滿剌加,東到呂宋、臺灣,西至凌家衛島、沙廉仰光這樣一個龐大區域內,作為鎮壓地方性叛亂,討伐各種土人造反,平定地方,維持治安的作用。第三種便是主公常說的群眾性武裝力量,為數最多。大多為各處鄉鎮州縣的守望隊、壯丁隊等武裝,大抵是從接受過訓練的丁壯之中選拔精銳組織而成,對付各種偷盜搶劫,維持地方治安。”

“除此之外,還有各處隸屬於巡警總署的警察系統,從鄉鎮分駐所算起,大約有為數四五萬人。”

“主公多年苦心培植,各處州縣可以在半月之內便拉起一個預備旅來,人數在八千到九千人上下,所缺少的便是火炮與車輛、馬隊。但是,以屬下看來,預備旅的戰鬥力,絲毫不遜於內地官兵的家丁精銳。倘若是一營預備旅官兵與同樣人數的家丁相遇,屬下可以拍胸口打包票,不管是何地徵召的預備兵,都可以將它們打得落花流水望風而逃!”

“警備旅的情形撿要緊的說說。”

“現在,我們有警備旅二十四個。都是在歷次平定各地土人和前政權餘黨的騷亂之中從預備旅之中成長起來的。大仗小仗也打了不少。人員大多在一萬以內,火炮編制較為完整,可惜,多數為八磅左右的小炮,十二磅左右的火炮不多。”

“馬隊和輜重車輛呢?”李守漢的話不多,但是都直指要害。

“大多數警備旅都有馬隊一哨,人數馬匹在七八十左右,基本上都是充當通訊之用。至於說輜重車輛,大都是照著兵司和軍政司的編制,雖然略有損虧,但是也相差不多。”

“二十四個警備旅,二十四個。”李守漢口中喃喃自語著。

“主公的意思,莫非是要將這些警備旅選拔精銳編成新軍?”黃錫袞有些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這樣的情形,在九邊各處軍鎮也曾經有過。只不過,是將原本的軍戶系統徹底破壞,將軍戶之中的青壯、精銳直接編入營兵之中。

而且,當年的薊遼督師袁崇煥,更是將薊鎮兵馬之中的精銳部分直接劃撥到遼東各鎮,讓薊鎮兵馬變成了遼東軍鎮的新兵補給站。這樣的舉動,直接導致了軍戶制度的徹底破壞,讓薊遼防線變成了一頭重一頭輕的空殼子,令黃太吉看出了便宜,日後多次入關劫掠,都是從薊鎮、宣大這個方向上動手。

但是,李守漢這種方式卻是令他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作為一個被崇禎任命為巡撫級別官員的人物,黃錫袞自然對大明各處各種武裝力量的情形十分清楚。在邸報和奏疏當中,在與邊鎮將領的接觸當中,他對於縱橫於江淮河漢之間的流賊,在遼東、在蒙古各部為患已久的建奴的軍事體制都算是有些瞭解。

“作戰時賊陣五重,饑民處外,次步卒,次馬軍,又次驍騎,老營家口處內,若戰破其三重,驍騎殊死拼鬥。若是不敵,賊馬軍,驍騎,老營立時脫逃,精銳不失,轉戰別處,片刻又集兵數萬。”

各家農民軍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老營及驍騎馬隊,那些步卒,飢兵,拜各處官吏之賜,走到哪裡都不會缺少的。除了老營、精騎之外,便是馬隊了,大多是從各處的那些馬賊、杆子當中收攏而來,也有不少是原來官兵中的騎兵,他們如果表現好,便收入精騎,再表現好,便收入老營。

同樣的選拔制度也在饑民當中存在,羅虎在攻破開封時便採取了這樣的手段,表現好的,立刻便是收入步卒當中,享受每天兩頓的伙食標準。

而遠在盛京的遼東反賊們,所採取的與農民軍這種殘酷的自然淘汰選拔方式不同的是,他們是有所謂養育兵制度的。

按八旗的編制,最小單位為牛錄,每二百人到三百人為一牛錄,父死子繼,兄亡弟代。當然,不是說一個牛錄就是二、三百人,而是說每一戶出一個壯丁,“丁”按古時的說法,就是十六歲到六十歲的成年男子。

一般而言,一戶都有幾口人,內有丁數不等,有時二、三丁,有時五、六丁,視各戶男人的生育能力。所以清國每牛錄人口,有二、三百戶,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清國中,當兵的稱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暫不當兵的叫做“餘丁”或者“閒散”,他們也可以跟隨出戰,作為跟役一種,地位高過那些奴隸阿哈們。

雖然從理論上,各個牛錄當中這些人丁都是兵,可是能不能披甲,就看各兵能力了。不過清國男子從從小開始,就練習騎射。往往在一個人的孩提時代,他的母親,就將他用繩索綁在馬上,讓他學會在馬上賓士,學會如何與馬匹打交道。大約五歲開始,他就要開始練習小弓短矢,當眾馳騁,十歲開始,每三年就有參加考試,達標就為守兵(步甲),享有軍餉,享有盔甲,隨後考核到馬甲,巴牙喇不等。以後隨著他一年年的成長,他會成為後金、清國出名的勇士和戰將,用手中的刀槍和胯下的戰馬為自己和家人博取功名富貴和財物,出入之間有無數的勇士和包衣在他的馬前。當然,也有很大的可能是戰死在疆場上。這是一個滿洲男子標準的人生軌跡。

各牛錄中,甲兵比例還是很高的,畢竟作為旗丁,成年當兵,他們從十歲起就考核,到十六歲,十八歲,二十歲還不能披甲,在周遭尚武的氣氛中,也太丟人了。會直接影響到家族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