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六百七十五章 黃太吉北伐!(得不償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七十五章 黃太吉北伐!(得不償失!) (1 / 3)

索倫部是對達斡爾族和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和布里亞特人等部族的統稱。他們共同信奉薩滿教,具有相互聯姻的近親關係。“索倫”是達斡爾人對鄂倫春人的稱呼,意為“生活在山林的人”,因鄂溫克人英勇善戰,所以其周邊部族同被稱為索倫部。索倫部並非一個民族實體,而是周邊各部族集團的統稱,清朝將他們編入布特哈八旗。

而達斡爾人、赫哲人、鄂倫春人、鄂溫克人民族人口的銳減,除了清朝不斷的從這些部族當中抽調丁壯入關作戰以外,不斷東侵的羅剎人也是難逃罪責。

尚未完成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進化的索倫人,手中拿著木弓木槍,身披獸皮,如何能夠與擁有火器火炮的羅剎流氓們相抗衡?大批的財物被搶掠,村寨被焚殺,人口被擄掠。據記載,其中一次擄奪的人口,便有六千餘人到達了莫斯科附近。

須知,那是西元十七世紀,橫穿西伯利亞到達歐洲的莫斯科意味著什麼?

有幾個比較著名的橫穿西伯利亞和中亞的例子,大家可以用來做個參考。

乾隆年間的土爾扈特部在渥巴錫汗的率領下,從伏爾加河流域一路東歸,根據清宮檔案《滿文錄副奏摺》的記載,離開伏爾加草原的十七萬土爾扈特人,經過一路的惡戰,加上疾病和飢餓的困擾,“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計”。就是說,約有八、九萬人犧牲了生命。

而死亡比例更加高的一次,就是俄羅斯最高執政高爾察克的那次死亡行軍。從鄂木斯克到遠東,6000公里的行軍路途,僅僅走了一半,跟隨他的五十萬軍隊和七十五萬追隨者,已經所剩無幾。

不久之後,李杜、蘇炳文這些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將領們,帶著四萬多部下和眷屬,同樣的橫穿西伯利亞經中亞進入新疆回國。在蘇聯方面提供給養和交通工具的情況下,四萬多人還有一萬多人死在道路上。

由此可見,那些能夠到達莫斯科的索倫人,是從多少具屍骨當中掙扎出來的。被羅剎人擄走的人應該在十倍以上!

但是,由於李沛霆開展了對黑龍江流域索倫部的皮毛和土產貿易,索倫人的命運有了很大的改變,部族中的勇士和獵手們不再手中只有木槍木弓。而是與遼賊們同樣的盔甲武器。羅剎人在這些勇敢的戰士面前變得不堪一擊。

但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換個角度來說,躲過一刀,未必不會捱上一刀。

這一次在松花江北的大戰,讓索倫部至少損失了五六萬人口。這些人口被迅速編入了兩黃旗的建制序列之內,成為了兩黃旗的披甲人,也就是俗稱的炮灰。但是,隨同黃太北征的一干將領官員們卻是高興不起來,

那些雙目赤紅的兩黃旗兵將,晝夜不停的追殺,向北橫掃四五百里,沿途的數百個村寨被夷為平地。

伊爾德、陳泰、卓布泰、巴哈、蘇勒達、都爾德等兩黃旗的梅勒章京、甲喇章京們,不停的發出陣陣狂呼,揮鞭抽打著那些一時疲累而掉隊的兵士。

“快!追上去!追上去!不把這群蠻子斬盡殺絕,你們這群奴才回去當心皇上行軍法殺了你們全家!”

清軍軍制,出征時主將有傷亡閃失的,從徵者皆有罪。

何況,這次的主將是黃太吉本人!

“梅勒大人!咱們已經追了四五天了!鄂瓜多爾和博穆博果爾兩家,連馬匹都累死了不少,他們還能跑多遠,還是先讓奴才們稍稍歇一口氣,緩緩勁,再向前追便是!”

“不行!”額亦都的孫子陳泰,狠狠的朝著自己手下這個奴才的肩頭抽了一鞭子,“我們累,那群索倫蠻子更累!何況,皇上被那鄂瓜多爾槍傷左腿,咱們做奴才的,若不將這蠻子生擒活捉,送到皇上面前交給主子處置。咱們還有臉活著嗎?!”

“追!就算是追到黑龍江、追到精奇里江,也得把這群蠻子追到!”揚古利的族中侄子伊爾德,也是異樣的決絕,用刀鞘狠狠的照著馬屁股抽了一下,領著自己部下兩個牛錄策馬絕塵而去。

“哼!神氣什麼?當心被那群蠻子引誘進沼澤!”陳泰心中咒罵了一句,作為在塔山之戰的既得利益者,他對於此時在千餘里外的黃太吉生死並不是那麼感冒。他在塔山之戰中表現卓異,被多爾袞提升為梅勒章京,執掌兩個甲喇的包衣兵馬。而且,在戰後,多爾袞很有風度的將他部下該有的兵丁人口如數撥付給他。

可是,這些人馬回到鑲黃旗滿洲,卻是引起了不少人的覬覦。甚至有人說,陳泰本身的官職不過是一名三等甲喇章京,這一次,加授世職二等便是了不得的封賞了。

這如何能夠讓陳泰等人咽得下這口氣?老子們在塔山挨炮彈,掙了下軍功,多了些兵馬奴才,睿親王主子按照皇上的吩咐便宜行事給咱們升了官職,你們卻出來說三道四的!

一時間,各旗派到塔山助戰的這些青年將領們無不是群情洶洶,如果不是清軍紀律森嚴,只怕一場譁變、鼓譟便是在所難免了。

幸好黃太吉很能夠看得清形勢。知道眼前的形勢是多爾袞給他這個大清皇帝刨的坑,不管他怎麼處置,都是要得罪一批人。他能夠選擇的,不過是選擇維護皇權威信還是選擇得罪那些老傢伙。但是,黃太吉畢竟也是一代雄主,很是果斷的選擇了維護皇權。

“塔山之事,朕早有明旨。由睿親王便宜行事。今日大戰平定,爾等卻來朕這裡聒噪,豈不是要朕的好看?寒了八旗忠勇將士的心?日後軍令不行,軍紀不振,皆是爾等之過!”一番申斥之後,那些元老宿將們只能是悻悻而去。但是,黃太吉和多爾袞都清楚,八旗內部,新生代和元老宿將們之間的裂痕已經產生了。就看如何走向了。

此番北征,黃太吉帶領這些年輕將領們出來,未嘗沒有藉機拉攏之心。一旦戰事得手,便將那些索倫兵補充進包衣兵馬當中,提高一下這些新編甲喇的戰鬥力。

可是,這些想法,都被鄂瓜多爾這個錫伯族的蠻子給打碎了!

松花江岸邊,密密麻麻的扎著一座望不到邊際的清軍大營,營地內數千頂帳篷,按照各自的所屬建制分列,數不清的軍旗被東南風吹得獵獵作響。營地四周,一道又一道深深的壕溝木牆,每隔一段距離,就有箭樓聳立,防守森嚴。

成群的包衣輔兵跟役來來往往,到河中挑水造飯,到林中砍柴,到草地上割草餵馬。往日裡,這樣的動作會形成一片的喧囂熱鬧。可是在今天,這些包衣阿哈們,卻是儘量的做到輕手輕腳的,免得自己一個不小心給自己惹來一場大禍。營地中淒涼的嚎叫聲不時傳來,讓人聽了心煩意亂,極度的影響軍心士氣。與這些嚎叫聲交織在一處的,便是不停的用刀鞘皮鞭抽打在那些索倫俘虜身上時發出的悶響。

噶布什賢噶喇昂邦吳拜、戶部承政英俄爾岱兩個黃太吉的心腹親信,陪著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達禮、和碩親王察哈爾固倫額駙額哲、都察院參政張存仁這幾個位高而權不重的隨同北征的蒙古和漢軍大臣在營中巡視。不時的喝止兩黃旗官兵,不得毆打、虐待那些索倫俘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