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樂吹奏,曲調悠揚。
盛大的喜宴就此開始。
頭上雙插金花,胸前十字披紅,一副新郎官打扮的施琅,在十幾名知客的陪同之下,開始逐個桌子的敬酒,少不得要與前來參加婚禮的各方客人,元老耆嶽,鄉間父老們客套幾句,不住地感謝。
前來參加婚宴的,除了各方客人之外,更多的是南粵軍駐守廣東、福建、上海等處的水陸兩軍各級軍官、這些人大多與施琅熟悉,雖然此時施琅已經是郡馬身份,但是這些人卻不管那些,只管大杯酒的遞過來。
而與施琅這邊鬨鬧勸飲不同,作為主人的李守漢與施大宣、鄭芝龍等人的敬酒,卻沒有那麼多人敢在他們面前放肆。
酒宴在姜一泓、葉琪等人的有心佈置之下,各地的來賓分門別類的被集中安置一起。
這些身份不同,心思各異的人,卻是目標一致的將注意力投放在了李守漢的神色、精神狀態上。
在幾個文武重臣的陪同之下,李守漢逐個桌子的還與各處來賓們推杯換盞的喝了幾杯,雖然只是淺嘗即止,但是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的他,迅速打消了眾人對李守漢病情的猜測。
“國公爺身體不錯,我們只管放心便是!”
“李大人精神抖擻,乃是我等之福!”
“看來外界傳言說李某病入膏肓,未免有些不盡不實,還是老老實實的聽從他的號令吧!免得引火燒身。”
在各種各樣的眼神當中,李守漢在一群文武的簇擁之下,來到了泰西諸國的賓客面前。
這所謂的泰西,其實不過是照著鄭和下西洋時的說法,將南洋和天竺、天方、西班牙、葡萄牙、英吉利等各國統稱為泰西諸國。其中像緬甸、暹羅等國代表,看待李守漢的眼神便是冰火兩重天。
當李守漢將酒杯端起,笑吟吟的向暹羅大成王的使者舉起的時候,這個使者卻是做出了一個令身旁幾個緬甸各位王公侯爵代表頗為不屑的舉動。
“小使此番從敝國出使之時,敝國上下異口同聲,敝國國王命小使向公爺面奏,暹羅國軍民人等願意內附南中!以為公爺嫁女之賀禮。”
不敢與李守漢杯酒言歡,卻是雙膝跪地,口中說出了一番言語,頓時讓在場眾人,包括李守漢在內大為驚詫!
如果不是看到李守漢的神情不似做作,幾乎所有的客人都要認定這是南粵軍上下與暹羅使者安排好了上演的一出大戲給大家看的。
熱鬧的婚宴上頓時安靜了許多。最起碼,是安置這些各國來客的十幾張桌子安靜了下來。許多人在驚詫之餘,腦子也是飛速的旋轉著,暹羅要獻國,那我們怎麼辦?是不是也要跟著有所表示?可是我們卻萬萬做不到獻國的地步!
卻也有人較為冷靜的站在暹羅人的角度上分析,試圖為他們的獻國行為找到依據。
自從大城條約簽訂之後,暹羅將湄南河流域等處,連同那個狹長的半島一併割讓給了南中,自己只管埋頭伐木種田採礦。同時在南中提供了大批的軍械盔甲基礎上,多次與北面的惡鄰居緬甸開片,幾番征戰下來,也是多少收復了些地盤。在前年南粵軍征伐緬甸時,暹羅更是歡呼雀躍的從南面夾擊緬甸一舉奪走了方圓近千里的土地。此事令被南粵軍分封的緬甸各王公恨恨不已。但是卻因為大家都是一個主子,而且緬甸又與李守漢有著姻親之義,緬甸王公們也只得嚥下這口氣。
不過,這也是緬甸各王之間大小衝突、火併不斷的一個原因。既然惹不起暹羅,那我打周圍的鄰居主意總是可以的吧?於是,緬甸分封諸王之間,幾乎每日裡都有大小規模不等的衝突。
北面的鄰居戰火不斷,南面原本的灘塗荒地經過了十幾年南中軍民的艱苦努力,已經有了些魚米之鄉的雛形。眼看又是一塊巨大的膏腴之地即將成為南粵軍的錢糧來源,這如何不令暹羅大城王室上下懊惱悔恨不已?
歷史上原本屬於暹羅的錢袋子、米袋子早早的被南粵軍拿了過去,雖然不曾從一個沿海國家變成內陸國家,卻也是減少了不少的海岸線,少了不少的財富來源。
這些大概便是暹羅上下一致要求獻出國家的原因吧?!有人自認為找到了暹羅獻國的原因和初衷,不由得暗自得意。
“今日為郡主的大喜之日,小使便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將兵馬戶口錢糧冊頁等狼亢笨重之物搬運到此叨擾。待郡主喜事過後,小使便將地圖並兵馬錢糧戶口冊籍等物先從館驛之中取來,獻於國公駕前!”
如果不是從身邊幾位文武的眼神交流之中得知此事絕對不是他們事前安排好的,用來給郡主的婚姻大事增加光彩,李守漢也幾乎要認為這是有人安排妥當,並且經過預演的一樁事。
他愣了半天之後問暹羅使者為什麼要獻國,暹羅使者說出來了一番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論。“除了仰慕天朝外,敝國地處邊遠,蠻荒之地不說,還不時受到強鄰威脅,最後敝國國王與諸大臣一致覺得還是做天朝小民比當外藩國王安全,於是便決定獻國。託庇於國公爺麾下做個豐衣足食的富家翁。”
這樣的劇情是不是有些狗血?可是狗血的事情還在後面!
面對著暹羅使者的獻國之舉,李守漢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還是拒絕了暹羅使者的要求!
於是,在李華梅的婚禮現場上,上演了一出極為奇特的景象,暹羅使者眼中飽含熱淚要求獻國,舉國軍民內附,成為大明南粵軍治下百姓。可是另一頭,作為第一男主角的李守漢,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接受暹羅的獻國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