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六百二十三章 史上最大帶路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二十三章 史上最大帶路黨! (1 / 2)

五月中旬以來,註定是對崇禎來說是一個充滿了諷刺意味的時間節點。

在左良玉那個殲敵數十萬斬殺李自成的題本擺到朱由檢乾清宮東暖閣的書案上兩天後,河南巡撫上奏左平賊潰敗死傷被俘十萬眾的題本也擺在了朱由檢的案前。而左良玉本人的題本則是姍姍來遲,文字中聲稱自己部隊因為天氣炎熱疫病流行才暫時撤回襄陽休整。可是,誰都能看得到,尼瑪的,你能夠從尉氏、通許一帶撤退到襄陽,怎麼就不能前進到近在咫尺的開封休整?

這不是和國軍予敵以大量殺傷之後勝利轉進的口氣一樣嘛!?

剛剛還在禮儀莊嚴,氣氛肅穆的祭奠為國捐軀的薊遼督師洪承疇,希望為文武大臣和天下人樹立一個榜樣。卻不想,距離北京一千四五百里的瀋陽城中,堪稱清國權力中心的大政殿前,也上演著一幕同樣莊嚴威武的活劇。

同錦州城外帶著濃厚表演性質,儀式鑾駕鹵簿都很草率的受降儀式不同,此番的受降儀式,卻是清國自黃太吉登基以來最為隆重的一次!

不算在大政殿前站班的葛布什賢超哈兵,光儀仗鑾駕鹵簿人數就有上千人之多。

導象、寶象等大象被象奴們刷洗的乾乾淨淨配上了嶄新的鞍韂,乖乖的在大殿外站立。在導象和寶象前,手中拿著靜鞭的,抱著各種樂器的人,金瓜鉞斧指掌拳橫豹尾槍等各樣的儀仗,各樣的鼓樂羅列兩旁。在他們後面各樣的五色金龍旗,風旗、雨旗、宿旗排列有序。稍稍距離大政殿近一些,又是無數的團扇,黃扇,方扇,孔雀扇等等等等。

然後又是黃蓋,紫芝蓋,翠華蓋,九龍曲柄黃蓋,看上去有如一朵朵巨大的蘑菇。還有什麼金交椅,金瓶,金盥盤,金痰盂等等。這些東西之後,便是為數眾多的佩刀大臣與儀刀侍衛。

青銅製的品級山,將出席這場大典儀式的諸位旗主王爺貝勒大臣們的身份區分的清清楚楚。眼下實力最為雄厚,部下戰力最為兇悍的多爾袞兄弟三人,在隊伍當中最為引人矚目。不住的有蒙古王爺含笑同多爾袞三兄弟點頭示意,雖然按照禮儀制度他們不能過去見禮,如果可能,這些蒙古和漢軍旗的旗主王爺們,只怕會立刻撲到這兄弟三人面前打釺施禮請安。

誰讓人家手中有數百個牛錄近十萬丁壯人馬?據說,隆盛行在遼東的幾位掌櫃又請豫親王代為在遼東各地收購土產,主打的大宗專案居然是那漫山遍野都有的紅藍花。這不是將一注大財香又落到這哥仨手中了?還不好好巴結一下?

鹵簿儀仗隊中,一頂紫色華蓋最為顯眼,最為華麗,全面的綢緞質地,上面繡滿各樣的蓮花、靈芝、菊花、梅花諸花。此傘頗大,周好幾米,高好幾米,幾名身強力壯的大漢,將其撐起後猶如一朵紫色祥雲。

傘下便是清國皇帝黃太吉。

今日如此大動干戈,擺開全副儀仗鹵簿,寶象莊嚴,為的便是同文臣之首范文程站立在一處的洪承疇。

大樂作響。鳴鞭聲起。

又聽禮部官員領百官贊拜,隨後教坊司舞者紛紛進入,一奏上萬壽之曲,二奏仰天恩之曲,三奏感地德之曲。四奏民樂生之曲,五奏感皇恩之曲。

隨著樂聲,滿、漢群臣,在盛京的蒙古王公,作為人質的朝鮮世子和大君兄弟二人以及世子的幾位陪臣,都到了大政殿前,向坐在大政殿內的清朝皇帝皇太極行禮,然後回到平日規定的地方,只有滿、蒙王公和朝鮮世子、大君可以就座,其餘都肅立兩行。

少頃樂止,范文程對洪承疇悄聲道:“老大人,到我們了。”

已經剃髮易服了的洪承疇整理了一下袍服,很是瀟灑的將辮子甩動一下,小步前行在品級山前跪倒。洪承疇平日認為自己生長在“衣冠文物之邦”,很蔑視滿洲衣帽,稱之為夷狄之服。他常罵滿洲人的帽子後邊拖著豚尾,袍袖作馬蹄形,都是自居於走獸之倫。現在他自己穿戴起來,卻也是依舊漂亮至極。

“臣系明國主帥,將兵十餘萬來到遼東,欲援錦州。大小數戰,冒犯軍威。聖駕一至,眾兵敗沒。臣坐困於廣寧城內,訊息斷絕,糧草不繼。孤注一擲,冒險突圍,兵敗被擒,自分當死。蒙皇上矜憐,不殺臣而恩養之。今令朝見。臣自知罪重,不敢遽入,所以先陳罪狀。許入與否,候旨定奪。”

禮部官將洪承疇請罪的話用滿語大聲轉奏之後,所有在場的滿蒙漢頭面人物都聽得清楚。雖然洪承疇這話是和范文程、寧完我等人反覆推敲過的,話裡話外給黃太吉留足了面子,很是用力的拍了一番馬屁。但是,在場的王公大臣們又有幾個不是從塔山、錦州、廣寧等處戰場上廝殺出來的?

許多兩白旗的將領眼前一陣陣都是塔山陣地上鋪天蓋地的炮彈,身邊不時燃起的火頭,鼻子裡充斥著的人肉燒焦了的味道。

兩紅旗和兩藍旗的將領們則是不住的偷眼觀看著跪在洪承疇身後的王樸等人,眼下這幾個傢伙算是投降了,可是當初,在錦州城外,自己的兵馬可是被這幾個傢伙會同吳標那個魔頭狠揍了一番,兵馬折損頗多!

站在黃太吉身邊的悍將鰲拜,臉上的橫肉雖然依然如故,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當初與吳標所部騎兵對戰時摔斷的那條腿,不由自主的發出一陣細微的顫抖。

坐在寶座上的黃太吉用滿語說了幾句話。隨即那位禮部官高聲傳諭: “皇上欽諭:洪承疇所奏陳的話很是。然彼時爾與我軍交戰,各為其主,朕豈介意?朕所以有爾者,是因為朕一戰打敗明國十數萬人馬,又得了松、錦諸城,並收服了數萬人馬,全是天意。天道好生,能夠恩養人便合天道,所以朕按照上天好生之心意行事,留下你的性命。爾但念朕的養育之恩,盡心圖報,從前冒犯之罪,全都寬釋不問。從前在陣前捉到張春,也曾好生養他。可惜他既不能為明國死節,也不能效力事朕,一無所成,白白死去。爾千萬莫像他那樣才是!”

洪承疇伏地叩頭說:“謹遵聖諭!”

“你久在南朝掌兵,熟知軍機。不知道你對我大清進兵南朝之事如何看?”黃太吉略微沉吟了一會,丟擲一個問題來。這也是困擾他許久的問題了!松山、錦州、廣寧等地軍事結束後,朝中文武王公們便為下一步該如何而爭吵不休。許多人主張,應該趁熱打鐵,趁南朝大敗之後慌亂之際,一舉攻克山海關,甚至是拿下北京城!

對於這個問題,洪承疇在三官廟決定投降之時便已經反覆考慮了多次,也算是胸有成竹。

“陛下,以臣之愚鈍,此時不宜進兵南朝!”

“今我大清兵威赫赫,所戰皆勝,朕有意進軍山海關,你可願意為前導?”黃太吉有意的重複了一句,一面是給那些主張進兵的王公大臣們一個面子,同時也是在試探洪承疇此人的才具。

“陛下不可!”

洪承疇有些焦急的言道:“恕臣直言,此次大戰,陛下能勝者,蒼天相助,陛下雄才,地利堪用。以往明國強軍有三,臣之統領,京營精銳,李守漢之南中軍。今臣之軍雖滅,京營南粵軍尚存,其力尚有三分之二。”

洪承疇這番話一出口,黃太吉心中好比炎夏之際喝了一杯冰鎮的南海仙露一般清爽到底,臉上卻還是一副願聞其詳的人君納諫姿態。但是,寶座下的滿洲親貴們一個個卻已經是蠢蠢欲動了。在他們看來,一個降人,皇帝給你如此大的面子,你不思感恩戴德,為皇帝打下中原花花江山,卻在這裡長明國之志氣,滅咱們的威風,你這狗賊!如果不是礙於在黃太吉面前,只怕洪督師早就被這群滿洲親貴們圍毆了。

“所謂蒼天相助,就是那一夜五尺之雪,若無此雪,陛下恐怕早已被擒,陛下雄才自不必說,而塔山之地利,也是勝利之關鍵。”心中對這群滿洲親貴們的舉動冷笑了一聲,洪承疇卻是面色如常,繼續為黃太吉剖析利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