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思將捷報飛馬傳到虹螺山,沿途各處營寨之中兵馬正在緩緩調動,一隊一隊的兵馬正在集結,或是整頓軍器,拴束甲冑,各營的軍需官吆喝著從輜重車上將一箱箱的子藥搬運下來,分發給各哨的火銃兵。
駿馬疾馳而過,吳靜思和幾個跟隨的家丁驚鴻一瞥當中,也可以看得出那白色木箱上黑色油墨寫的是什麼。“唉!火銃兵的定裝彈!”吳靜思有點貪婪的望著火銃兵們每人至少二十發的彈藥量。他雖然是吳三桂的親信家丁狼騎隊的管隊官,算得上見過大場面,京師也曾經跟著吳總兵走過幾趟,不是那種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對於自家軍隊的精銳能戰,吳靜思和主子吳三桂都是頗為自傲的。但是從遼東開戰以來,捫心自問,不管是前段時間並肩作戰的模範旅,還是眼下全軍的主心骨、強力後盾的南粵軍,從戰術到軍械、軍需、紀律,哪一件都是令遼東軍眼界大開、
“也不枉大帥屈尊枉駕,拜在郡主娘娘膝下做這個乾兒子!”
私下裡,吳三桂早已和這些親信們透露過自己的想法,一俟遼東戰局稍有改觀,戰事明朗,大家有了空隙之後,編練新軍的事情便要張羅開來。騎兵要照著模範旅馬隊的法子操練一下,至少練出一萬人來!反正遼東會騎馬的人多,隨便哪個拉出來都比模範旅馬隊的人騎術好!至於說步兵當中的火銃兵、炮隊更是讓吳三桂為之垂涎三尺。
“兵多將軍大!”這是吳三桂在這個亂世當中最真實的心得。只要手裡有幾萬精銳在手,對於朝廷,那便是予取予求了。
為了能夠實現自己宏偉的有些狂妄的擴軍計劃:練成一萬騎兵,練就至少三萬步兵,內中一萬火銃兵,配備至少二百門大小火炮,便是餘者的兩萬長槍兵、刀盾兵,也是一色的要用南中器械裝備起來。吳三桂已經將自己的全部家當都交給了“舅公”李沛霆。
而這位舅公也是很仗義的一口答應了外孫子的要求,並且將大部分銀錢退回給了吳三桂:“長伯,咱們爺倆兒就不用這些虛數了。銀子你帶兵用得著,以後可以用遼東的各種土產來衝抵貨款。”
私下裡,李沛霆也支援吳三桂將遼東軍馬一口吞下去的計劃,為此,已經放了五十萬銀元的款子給這個好外孫,讓他對此時在塔山等處的遼東軍馬放手施為。
“別人對咱們如此扶持,咱們要是扶不起的阿斗,那需怪不得別人!”在寧遠鎮的內部私會上,吳三桂虎著臉對部下親信們交出了底牌。要想成為繼李成梁、祖大壽之後的第三個遼東將門的代表人物,得要實打實的戰績說話。否則,李華梅的乾兒子又不是就吳三桂一個,憑什麼那麼支援他?
這就是為什麼吳三桂拼死出全力猛攻塔山的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和目的,就是他可以藉著李華梅授予他的前敵指揮臨機專斷之權,對寧遠鎮各營、山海鎮各部當中的非嫡系、雜牌部隊進行一番清洗,藉著作戰不力臨陣怯戰的理由吞併這些部隊。將寧遠鎮和山海鎮徹底變成吳家的清一色!
沿途所見,吳靜思很驚訝的發現,除了近衛旅的部隊之外,水師的四個陸營也在虹螺山地域進行集結,巨大的營方陣將虹螺山鋪得幾乎看不到地面。
“看來郡主娘娘今日是志在必得了!”
看著近衛旅和水師的炮隊吆喝著牛馬將一門門沉重的大炮排列開來,吳靜思也是極為興奮,對於大帥能夠在這個時候派他來報捷頗為自豪。這個節骨眼上,一個初戰告捷的訊息對於主帥的決心、全軍計程車氣,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天曉得這個手面散漫的郡主會賞賜給他什麼好處?
“回去告訴你家夏承德參將,只要他率領所部出松山堡城向南騷擾奴酋多爾袞、多鐸所部後防,塔山事畢之後,本郡主當稟明父帥,保奏他的軍功!別的不敢說,一個副將還是手到擒來的!”
大帳之中,傳來了李華梅清冷傲氣的話語聲,顧不得多想,吳靜思很是友好的同周圍熟識的幾個近衛旅軍官和麵熟的女兵營親兵頭目點頭示意,規規矩矩的將戰馬拴束好,等候著李華梅的召見。
松山參將夏承德的信使急匆匆的從大帳之中出來,帶著數十名家丁飛馬而去,有承啟官帶著吳靜思入帳。
“孫兒吳靜思,見過祖母大人!祖母大人萬福金安!”
“今日初戰,我寧遠鎮先登之師遇奴賊正白旗、鑲白旗數千之眾,且叛匪器械精良,火器眾多,蒙天子朝廷洪福,賴祖母大人指揮若定,將士用命,數番肉搏相持,終敗此敵,目下已經攻克賊奴第一道防線,奴賊死傷無算,戰場遺屍一千四百有餘,另有炮火摧毀殘肢無算!……”
這樣的訊息,對於大帳之中的文武大員們自然是一個極大的利好訊息,特別是遼東巡撫邱民仰頓時眉飛色舞起來,雖然在松山堡中,他有近萬精銳兵馬在,但是畢竟那些都是宣大軍和模範旅、遼東軍各部拼湊起來的,城堡之中又沒有能打的將領坐鎮,於是乎,藉著與李華梅一道指揮塔山總攻之事,名正言順離開了松山險地,到了這虹螺山大營。在他看來,吳三桂指揮的遼東軍,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他的部下,也並非不能打仗。只要朝廷厚給糧餉,令補給不斷,莫要說拿下奴酋多爾袞多鐸二人據守的塔山,便是直取盛京也是可能的!
“告訴你家總鎮,務必要穩紮穩打,防範奴酋以精銳反撲。”
雖然在邱民仰眼中,李華梅不過是一介依靠父輩餘蔭的女流之輩,但是她的戰場經驗卻是遠遠強過這位在歷史上與洪督師一道被黃太吉在松山俘虜,但是殉國於瀋陽城的邱大人數倍。
邱民仰御史出身,受職業影響做事做人比較嚴肅克板,性格較為冷漠,但是李華梅這樣的部署安排,卻是很對他的胃口。
“郡主不聞勝而喜,反而叮囑部下提防奴酋以精銳反撲,果然是大家風範,令學生佩服。”
對於這個有點迂的老夫子,李華梅還是較為尊重的,當下含笑點頭,算是對邱大人的讚揚表示客套,命胖頭魚取了一柄雙筒精細火銃來,交給吳靜思,算是對他報捷之事的獎賞。
塔山戰場上,已經是打成了一鍋熱粥!用人的血肉熬成的熱粥!
攻破清軍第二道防線的戰鬥較之第一道防線更加慘烈。
按照多爾袞的部署,第二道防線的兵力要遠遠多於第一道防線,而且比之第一道防線來說,可以供火器發揮的空間短小了許多,在這狹小的空間內,人們不得不放棄了炮火的支援,依靠手中的短火銃與馬尾手榴彈和最傳統的冷兵器!
在這裡,清軍擁有兵力上完全的優勢,衝上來的明軍官兵立足未穩,就被迎頭射了過來的箭矢打得措手不及。在平均距離不到七十步的範圍內,正是鑲紅旗弓手們的最佳殺傷範圍,呼嘯著衝進來的明軍轉眼間便倒下了一片。
不過,像程咬金一樣,吳三桂在自己的三板斧之餘,也留了一個後手。那就是在每一個波次的明軍只衝殺二刻鐘的命令之外規定,兵可以撤下去,各營的主官,要留下了為下一個衝鋒隊伍的主官提供經驗,出謀劃策。當然,有了軍功好處也是兩家一起分。
見自己的兵馬被迎頭而來的箭雨射翻了不少,第一波衝擊的參將何安國高呼道:“火銃兵齊射!殺手隊上前!建奴衝上來的話,殺手隊跟老子上去!上去拼刀槍!”
遼東軍鎮除了馬兵步兵家丁之外,若是按照使用的兵器來分類,則是分為殺手隊與火器隊,殺手隊除弓手外,各色冷兵器齊全。當下殺手隊的刀盾兵手中擎著長刀大盾,密集向前,用手中盾牌遮擋箭雨,為身後的火銃兵爭取出時間來列隊射擊。
“開火!”
密集的子彈象草原上的白毛風一樣刮過清軍的隊形,成排成列的人倒了下來。接著,出現連杜度父子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情況。
“殺尼堪!”
一個壯大揮動著手中的月牙短柄斧,渾身是血的朝著十幾步以外的明軍隊形衝了過去,行不數步,便頹然倒地。
“殺!”在他身後,數百人猛衝過來,兩股人流當頭便撞在一處!
鑲紅旗的十幾個牛錄,雖然沒有像兩白旗那樣,有不少包衣兵裝備了大量的火銃,可以與進攻的關寧軍進行一番火銃對射,但是,這些牛錄卻是貨真價實的鑲紅旗滿洲!他們一向所自恃的便是他們的蠻勇和血腥!
迎著關寧軍的一排密集的彈雨,付出了一百多條人命,和至少一倍以上的人掛彩的代價之後,鑲紅旗的反擊人馬與猛撲塔山主陣地的關寧軍部隊混雜在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