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五百三十三章 千古忠奸誰人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三十三章 千古忠奸誰人辨? (1 / 2)

“兩位才子平日裡但知吟風嘯月,倚紅偎翠。羔羊美酒,如何知曉稼穡艱難民生疾苦?爾等看來難以入口之粗糲食物,升斗細民卻是求之不得甘之如飴。”

這還是客氣的,更有難聽的直接點名指責。

“某公子,口中惟念民生艱難,如何一道羊唇便是要三百隻羊才行?且三百隻羊,每隻羊唇上割一小片入菜,餘者皆棄之。原因是羊身上就那麼一點點不羶,堪入口而已。此等人自然無法下嚥流民之粥食,乃是當今之晉惠帝何不食肉糜者也!”

一句話,將咱們的冒闢疆冒大才子比成了有名的白痴皇帝晉惠帝,吃不起飯為啥不吃肉粥?

兩位大才子吹起的號角,將矛頭直指江海協防,指向破壞了江南集團利益的海關關稅制度,這無異於往西湖裡丟進了一個鬧東海的哪吒,一個鬧天宮的猴頭。

頓時,江南時報所到之處,風潮湧動。各色人等都紛紛跳出來表態。

支援二人看法的,背後是江南商人豢養的山人、隱士之類的人物,跳將出來撰文,要求取消禍國害民的海關制度,取消妨礙商路暢通的江海協防制度。“此二事取消者,定可令貨暢其流,萬民稱頌,我大明天下定然是朗朗乾坤。”

但是,因為江海協防和設立於崇明島、杭州灣等處的海關而賺錢賺得興高采烈的太監和勳貴集團們,如何能夠容忍自己剛剛端在手裡沒幾天的金飯碗被兩個混蛋書生打破?當下也是紛紛組織人手在報紙上進行反擊。

“老百姓靠著自己一雙手掙點小錢,吃口飽飯,享受點油水大的菜餚,偶爾來點小小的娛樂活動,賭個小錢喝個小酒吹個牛打個屁而已。就被這兩個貨視為洪水猛獸了!在這貨看來,老百姓必須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到頭累個臭死,被生活折磨的麻木不仁才是正常合理!”

“咱也去過商貿區外面的流民大營,那裡可不像冒大才子說的那般不堪,流民最起碼能夠保證一日三餐飽飯,有油鹽下飯。在等候船隻出海謀生之前在商貿區內務工掙錢,這在那尊神佛面前都是說得通的。便是聖人復生,也不能阻止人的上進之道吧?!”

“兩位才子都是擁美婢、抱豔姬,細羊美酒的過活的,又豈知流民的艱難?爾等覺得有違聖人之道,令聖人慟哭於九原,就為了候朝宗、冒闢疆之流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不墾農,不開礦,不建作坊,難道要老百姓看著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而餓死、窮死?”

“眼下朝廷所用軍餉,何來?謂之曰內庫。內庫之銀元何來?謂之曰海關關稅。如今遼東前線大戰正酣,試問若是依了爾等之見,取消海關,取消出海貿易特許,遼東軍餉何來?爾等之家財願意報效軍餉否?”

雙方的論戰或者是罵戰越來越激烈,迅速升級。但是各自的表達形式卻是有所不同。

勳貴太監這邊,有分量的文人不多,不過,手中掌握的中下層力量卻是不少。往往在街頭茶樓酒肆等公共場所,一言不合便是大打出手。

反之江南集團這邊,卻是一呼百應,根據東林或者復社的傳統,支援或是反對的標準不是對錯,而是提出這個說法的是不是自己人。只要是自己人說的,哪怕是米田共是大補之物,砒霜吃了有利國利民之效果,他們也會大聲鼓譟。號召全民一起吃米田共喝砒霜。而他們自己是絕對不會吃米田共喝砒霜的。

於是,江南的街頭,和江南時報的版面上,一時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一邊倒局面。

街頭之上,獲得了利益的勳貴集團和太監集團掌握的中下層力量,對於敢於擺明車馬支援江南文人論調的,動輒便是磚頭棍棒,令便是有心支援“猴毛”二人論調之人,也不敢在大庭廣眾光天化日之下宣稱自己的觀點。

但是在報紙上和各種文酒之會上,支援侯方域、冒闢疆二人觀點的,卻是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

對於這種局面,氣得李貞麗對於自己那個不識好歹不分輕重的女兒李香君,下了禁足令。“那個敢帶著小姐出去,或者給她傳遞訊息書信進來,仔細你們的皮!”

一面下了狠手收拾自己這個不諳世事的寶貝女兒,一面悄悄組織一些清寒文人在報紙上撰文進行反擊 。李貞麗心中那份苦惱便是猶如黃連加上苦瓜一般。不料,突然之間原本一邊倒的局面出現了一絲轉機。

原任宣府巡撫,後來被鎮守太監王坤以取公帑數千金,饋遺朝貴的罪名灰溜溜的趕下臺的馬士英,也是見獵心喜,在報紙上以瑤草散人的名號撰文為寧遠伯和勳貴集團所打造的江海協防體制、海關關稅制度以及商貿區的執法嚴格評功擺好。

“國朝如今所恃者,南軍也,南米也,南餉也!謂之南軍者,南粵軍也,營伍整齊士卒敢戰自不待言,難得者軍紀嚴明。大江南北,南北二京,軍需民食者謂之南米也!江南素稱魚米之鄉,如今又有幾畝田幾分地用於種稻打糧?若非寧遠伯輸入糧米,江南之地怕是餓殍千里。如今遼東戰事、中原剿賊,稍見起色,所恃者無非士卒勇猛器械精利,追究根底,無過於糧餉二字。糧餉從何而來,謂之曰關稅。若無此項收入,洪督師何以部勒數十萬虎賁貔貅與建奴精騎連番血戰而不墜敗地?”

在自己的文章中,馬士英稱讚李守漢“吾曾以為,執法如山之事,自三皇五帝之後,只有暴秦能為之,不想在寧遠伯之商貿區,能見此事。雖有不妥,然亦有可嘉之處。”不過這個屬於很公允的評論,其實並沒有偏袒李守漢。但是卻惹到了馬士英命中的宿命對頭,一個千古偽君子。

此人名喚黃宗羲,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等等,有著一堆諸如“中國思想啟蒙之父”的頭銜。

其父黃尊素,萬曆進士,天啟中官御史,東林黨人,因彈劾魏忠賢而被削職歸籍,不久下獄,受酷刑而死。天啟朝冤案獲平反。黃宗羲便在這個時候痛打落水狗,上書請誅閹黨餘孽許顯純、崔應元等。五月刑部會審,出庭對證,出袖中錐刺許顯純,當眾痛擊崔應元,拔其須歸祭父靈,人稱“姚江黃孝子”,被崇禎同學嘆稱其為“忠臣孤子”。

黃宗羲作為一個老資格的東林黨人,自然對馬士英的這篇文章大為不滿,當下便撰文予以駁斥。他在開篇就闡述人類設立君主的本來目的,他說設立君主的本來目的是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釋其害”,也就是說,產生君主,是要君主負擔起抑私利、興公利的責任。對於君主,他的義務是首要的,權力是從屬於義務之後為履行其義務服務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僕而已,“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然而,後來的君主卻“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益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並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均見《原君》)。對君主“家天下”的行為從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

攻擊李守漢是以天下為私產,以酷吏為爪牙,不與民分權,不尊重士子,說古之天子,本來就該是萬民的公僕,李守漢作為崇禎的臣子,更應該是公僕的公僕。結果今日僕人爬到了主人頭上,士子不過一點爭執,竟以酷法待之。然後罵李守漢為臣尚且如此囂張,若天下在此人之手,必使周幽王之事重演,只怕到時道路以目,皆有罪也。馬士英則是稱道酷吏,甘為爪牙,比之昔日閹黨,更加該殺。殺一人尚且不足,當誅九族。

再加一句,後來黃宗羲的說法被髮揚光大,並且總結為民主之後殺全家。

順帶說點題外話,被指責為奸臣、賣國賊、蟋蟀相公的馬士英,本身是屬於周延儒和東林黨互相妥協平衡的產物,他就任鳳陽總督是他的好朋友阮大鋮所推薦。而之後,馬士英在甲申國變之時堅決擁立神宗直系子孫之中與崇禎血緣最近的福王,此舉便是徹底的得罪了東林。

在錢謙益等人的一番精彩表演之後,馬士英這個東林黨人後裔筆下的千古權奸,卻是輾轉各地抗清。

清方檔案證明,馬士英曾經多次參加渡錢塘江攻餘杭、富陽以及會攻杭州之役。1646年六月浙東兵敗,馬士英逃入四明山削髮為僧,被俘就義,實屬難能可貴。

相形之下,黃宗羲、張岱在魯監國政權處境困難時,轉入清方統治區遵制剃頭,以明朝“遺民”自居,既不能見危授命,也大可不必那樣義形於色的痛斥“奸臣”馬士英以顯示自己才是正人君子。

其實顧誠先生說的是參與《明史》實際上總纂的萬斯同,對馬士英之死的不實、甚至汙衊之詞。而萬斯同其實是黃宗羲在康熙十八年清廷下令由黃宗羲“入局主持”,黃宗羲實際派自己高足萬斯同、萬言叔侄編纂,也就是說對馬士英之死的汙衊,是黃宗羲授意的。

上面我說了,各種檔案資料,和當世之人都很清楚知道馬士英被俘就義而死,黃宗羲等人不敢直接汙衊馬士英之死,而是在《明史》馬士英傳中這樣寫:

“士英與長興伯吳日生俱擒獲,詔俱斬之。事具國史••••••而野乘載士英遁至台州山寺為僧,為我兵搜獲,大鋮、國安父子先後降。尋唐王走順昌。我大兵至,搜龍扛,得士英、大鋮、國安父子請王出關為內應疏,遂斬士英、國安於延平城下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