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四百六十八章 誘其冒進逼其分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六十八章 誘其冒進逼其分兵! (1 / 2)

“遼東戰局,聖上憂切,夙夜祗慎。國危主憂,為人臣子,敢不肝腦塗地?如今聖恩浩蕩,大軍雲集,有寧遠伯相助糧餉器械大軍無飢寒之虞,亦有本鎮忠勇將官在此,更有邱巡撫、張監軍等諸公贊畫軍務,勤送糧餉,何愁東事不靖,諸奴束手就擒?張年兄,這是日前兆陽郡主押運糧餉至寧遠時奉父命為本督送來的武夷山大紅袍,請年兄品鑑一二。”

張若麒品了兩口之後便少不得要大加讚賞一番,而洪承疇更有命人取來一罐用錫質罐子包裹緊密的大紅袍茶葉交予張若麒的親隨的一番做作。

兩個在歷史上都是幾次三番的換了老闆的傢伙在完成了上述官場上的規定動作時候,接下來便是要進行自選動作的比賽了。

“如今寧遠各軍士飽馬騰,健兒急於立功,且又糧餉充足,不知大人做何等部署?”

雖然眼下寧遠各軍各鎮的糧餉是有提督南漕太監們負責發放,但是作為監軍的張若麒,還是有辦法瞭解到運到寧遠的糧餉數量的。

足足兩年的上供錢糧!為數多達近百萬石的上好粳米,近百萬元的銀元,還有那些南中商人、廣東商人、福建商人海運前來堆積如山的各色甲杖兵器軍裝罐頭等物,足以讓寧遠前線各軍擊潰當面的敵人,打通往錦州的糧道,進而解錦州之圍。

當日施郎帶著炮船掩護糧船往錦州運糧時,張若麒也看到了大小海船在大淩河上往來自如,炮船上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大淩河兩岸,令遠處的清軍不敢造次攔阻的場面。當時他便有將這些船隻截留下來,用來運輸至少一鎮遼東兵馬往錦州城中去,以加強錦州兵馬,裡應外合一舉攻破清軍濟爾哈朗部的想法。

奈何這樣一來,一者得罪了南粵軍,二者到時候功勞如何計算?此事只得胎死腹中。

“月前京中有信來,言楊文弱所部勁旅神機營副將吳標的模範旅已經自重慶府登船出川,算算日子,應已經在襄樊、沙市等處上岸,啟程往遼東來,若是該部到此,我軍勝算更大些!”

原來洪督師在等那支模範旅的到來!怪不得近日來提督糧餉的太監們一個個鼻孔朝天的,原來是這支與宦官關係**的軍隊要到了!張若麒心中不由得鄙視了一番。

“督師大人的意思,是一旦模範旅到了,我軍便可出擊?”

“不錯,正是如此。軍情有說,開春以來遼東缺糧,瀋陽城中一石糧米便要數十兩白銀。雖有奸商貪圖暴利走私偷運糧草到遼東,黃太吉又向朝鮮勒逼數萬石大米,奈何其軍馬大多在錦州一線,消耗龐大,上述糧米不過杯水車薪。東奴已呈現頹乏之勢,正可以緩緩圖之!以防止其狗急跳牆,竄擾京師。”

“大人英明!此舉正好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雖然張若麒是陳新甲的心腹嫡系,派他在遼東前線監軍,就是督促洪承疇迅速進兵。但是洪承疇的這一佈置,卻是令張若麒斂手拜服。

大明官軍的統帥在算計清軍,算計友軍,而此時的盛京城中,清軍的統帥們,也同樣在算計著明軍。

清人對情報一向重視,情報收集也非常詳盡,大明有哪些重要將領,哪些重要官員,傾向如何,能力如何,都有一一記錄在案。透過這些情報,再對戰場態勢進行判斷時,便可以做到心中瞭然。此時遼西一帶,嚴防細作,又兵馬雲集,情報傳遞不易,由海道進發,再好不過。這些清軍細作,也有大量的大明官將為他們作掩護,使得情報傳遞順利。

“明軍又有大批糧餉補給運到,且又有精銳敢戰之師前來,這該如何應對?”

對於明軍這樣的大動作,黃太吉為首的清軍高層們極為重視,特別是發現了水師船隻在錦州圍困戰之中的四兩撥千斤作用之後,登時是大為譁然。原本以為是天塹的大淩河,卻成了錦州城中守軍與寧遠明軍之間的一條臍帶,透過這條臍帶,大量的守城物資被源源不斷的運進城中,令花了年餘時間,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修建挖掘而成的長壕頓時成了擺設!

特別是那支曾經在長清與兩白旗、兩紅旗大戰連場的軍隊到來更是令滿蒙親貴們為之心驚膽戰。

面對著盛京城中親貴將領們的躁動不安,黃太吉一面安撫、申斥那些有些膽怯的親貴大臣,一面連夜派人將在錦州前線指揮的濟爾哈朗、多爾袞二人召回,召集八旗旗主王爺們在崇政殿內議事。

在聽了眾位親王、郡王、大臣們一番恭維,善頌善禱的將他的錦州戰略,大見功效,明國果然傾九邊精銳而來,若圍點打援成功,殲滅明軍主力,此後天下任由大清鐵騎馳騁大肆誇耀一番後,黃太吉的黑胖臉上卻是浮現一層陰霾之色。

“明軍聲勢浩大,且又有南蠻不斷海運糧餉器械到此,使得明軍不虞糧餉短缺,士氣高漲兵勢極壯,屆時錦州之戰。定有一場苦戰。明國還好,我大清卻輸不起,輸則有滅族之禍,如何應對,眾卿一一道來。”

多爾袞與濟爾哈朗久在前線。最知道錦州當地的情形。

幾次接戰下來,雖然明軍不曾攻破長壕進抵錦州,但是負責圍困錦州的清軍明顯感覺到,眼前的明軍與往常的明軍大不相同。就連一貫是出工不出力的關寧軍,也是打得極為狠辣,幾次幾乎被他們衝破營壘,直逼錦州。

二人都希望皇上儘快派出援軍,總兵力最好不要少於十萬,特別濟爾哈朗更建議皇太極御駕親征。

他說道:“我軍盤據錦昌堡,乳峰山一帶,前有明營,後有錦州之敵,此為腹背受敵之勢。洪承疇幾次往救,每每自南山向北開炮,祖大壽則從錦州城頭向南開炮。奴才麾下健兒如何以血肉之軀抵擋炮子?何況,洪承疇那蠻子,更有重達三十斤的炮彈,一發過來,登時便是一片血肉模糊!我軍前後被擊,無地容身,然不紮營二處,又無圍困之勢。現明師傾國而來,前線大軍,兵力不敷使用,形勢非常兇險!此戰關乎大清國運,奴才懇請皇上,御駕親征。”

鑲藍旗主濟爾哈朗,此時四十餘歲,在清國素有處變不驚,有勇有謀,謹慎穩重之議,他都這樣說,顯然錦州之勢,確實危急。

不過他要求皇上御駕親征,還要求錦州兵力不得少於明軍,在殿中各臣看來,有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之嫌。

畢竟清國自崛起後,向來是以少勝多,一萬兵力對陣明軍三、五萬是等閒,他要求前線總兵力不要少於十萬,這是什麼意思?

何況,前線兵力不少於十萬,說得簡單,十萬兵馬,便是要八旗掃地出戰,而且還要有至少倍數的包衣阿哈前往,這麼多的兵力,馬匹駱駝,黃太吉拿得出那麼多的糧草嗎?

大明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又有南蠻以海船大量運輸糧食,便是有再多的兵馬聚集一處也能養活得起,大清能夠做到這一點嗎?

“今時不同往日,明軍戰力不可小視。我大清兵圍困錦州來,攻打錦州,松山,杏山各城不下百次,紅夷炮狠打,挖掘地道,火藥炸城,明軍都死戰不退。遼人守遼土,他們奮戰之心,不會少於我大清勇士。現在十數萬精銳到來,更有大批糧餉在,軍功賞賜當即便可兌現,士氣之旺盛,乃奴才多年征戰所未見。如此之強悍明軍,豈可等閒視之?要知道輸了,我大清就有亡國之憂,怎可輕慢小視?”

多爾袞的最後幾句話,算是切中要害。明軍如此瘋狂的作戰,從意志到士氣都是前所未見,其根源便是在於遼人守遼土和糧餉充足,軍功賞賜當場兌現這兩句話。

大明邊軍的斬首功次,一向賞賜豐厚,特別對東奴北虜更是如此,正德年間曾議定,一人獨斬首級一顆,著升實授一級,三人共斬一顆,為首者升署一級,為從者給賞銀財帛。

便是二人共斬幼小賊首級一顆,也就是不到十五歲小韃子,為首者都可以升署一級,為從者量賞。不願升者,每實授一級賞銀五十兩,署職二十兩。斬殺婦女與兒童,也一樣署職給賞,不過要砍到四顆腦袋。

到了嘉靖年間,斬首一顆者,除升實授一級外,又賞銀三十兩,所得馬匹等物,盡給本人。隆慶年更題準,與大眾達賊血戰,能臨陣斬獲首級一顆者,超升二級,不願升者,賞銀一百兩,所獲馬牛貨物盡給本人。

除首級外,大明還有頭功、奇功等分別,此並不看首級,只看敵之多寡、捷之大小。陣前當先、殿後、斬將搴旗、擒斬賊首等,都算奇功。上等者,擬升,次等者。擬賞。

現在大明的功次,是仿嘉靖例,斬首一級,升實授一級。再賞銀三十兩。

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便曾多次看到,明軍作戰之時,將領從中軍命親兵抬出數口籮筐,內中滿是用紅色桑皮紙包裹的銀元等物,在眾軍面前一一掰開,那些亮晶晶光閃閃的銀元在初春的陽光下奪人二目。只要有一顆剃髮留辮的人頭拎來,當即便有賞錢可以領取。而若是畏縮不前,像往常那樣,一觸即潰,也有一件好東西相贈,那就是擔任督戰隊的家丁手中雪亮的大刀片。一邊是白花花的銀子,一面是雪亮鋒利的督戰隊大刀,在這樣巨大誘惑面前,那些普通營兵的戰鬥力立刻爆發,其瘋狂敢戰的態勢不亞於家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