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你們要拉著咱家做這個生意?!”
年關底下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轉眼便到了臘月二十八,正是到了寧遠伯府一年之中最為盛大的活動,年終尾牙的時候了。
所謂的尾牙,元不過是閩南地區的中國傳統節日,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每年12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閩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2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這一天,平民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尾牙宴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號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福建晉江一直保持著尾牙日活動。但是守漢卻賦予了它另外一層意思,除了吃吃喝喝之外,更把它變成了一年一度的總結表彰會。
那些在各個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不論是工農兵學商之中的那一個,都有資格在尾牙大會上昂然而坐,接受守漢向他們的敬酒。敬酒不說,旁邊還有贊禮官大聲唸誦出該人的功績、貢獻,在過了年出版的南中商報新年特刊上,會一一列出這些人的事蹟來。
這種榮耀,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不亞於凌煙閣上把名標。
王宮的銀安殿外,早已搭起了能夠容納百餘桌酒席的巨大帳幕,府中的下人們不斷的進進出出,擺放桌椅、安排座次、羅列杯盤。
而王宮內外,無不是一派張燈結綵的節日氣派。
整個順化城中,更是一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景象。
“新春元旦,斗柄回還,太平一統過新年,門神對子貼上邊。富家郎,衣帽整齊,只把那袍套換。俗人們,見節提筐挎籃。他賣的是,瓜子花生玉蘭片。小人們,見節掙的代歲錢,掙了錢來買點耍貨頑。他買的,琉璃喇叭小鼓當竹馬,鬼臉拈拈轉。到晚來,乒乓乒乓連聲響;臨明時,來來往往把禮還。這個說恭喜,那個說豈敢,新春吉慶,大發共財源。”
馮夢龍寫的這首詞,原本是描寫萬曆年間的過年景象的,但是,隨同王德化前來順化的諸多太監、護衛們卻分明在順化城內外看到了這番太平盛世的景象。
蹴鞠、放風箏,買花,買菸花,彈棋、投壺、玩酒牌、打馬吊、打雙陸街頭巷尾到處是一派熱鬧氣象。
只有碼頭港口卻還在熱火朝天的忙碌著,進進出出的各色貨物被苦力用軌道車運到庫房,或者從庫房運出道碼頭上裝運上船。
更有那村寨之中,在籌劃著獅子、龍燈等鬧新春的熱鬧活動,為哪個來舞太獅,哪個來舞少獅而爭論不休。
一些被邀請來參加尾牙的客人,業已經在城內的各處館驛之中安頓了下來。不過在跟隨王德化前來頒旨宣恩的幾個禮部官員看了來,來得人許多都是不應該出現在如此隆重的場面上!
“咄!聖人云,士農工商,農人種田打糧,倒也罷了,可是為何不請那些耕讀傳家之人來?卻請了所謂的種田大戶,種田好手前來赴會??更有那身為賤籍的工匠,不過是些冶鐵鍊鋼,打造器物,燒製瓷器之人,也敢來赴宴?!”
“就是!讀書明理之人卻在種田的農人,造船冶鐵燒瓷的匠戶之間同列,正所謂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卻吃齏!”
“噓!噤聲!王公公和寧遠伯、鄭總兵等人在那邊小花廳飲茶賞花,爾等不要腦袋了?!”
花廳之上,作為欽差天使的王德化,脫去了飛魚服,換了一身便衣,與同樣一身便服打扮的守漢、鄭芝龍二人相對品茶賞花,當然,鄭芝豹在福建廣西臺灣種的那些茶是不會奉上供王公公品嚐的。
守漢雙手輕拍,幾個侍衛抬上了一個巨大的托盤。紅漆大盤之中擺滿了各色南中出產的水果,這些倒是不足以吸引王德化的眼球,自從到了順化,每日裡便是大飽口福,這各式各樣的水果,卻是吃得有些厭了。不過,木盤正中的幾個粗大的毛竹筒子卻引起了他的注意,特別是上面都用紅紙貼著,上面寫有不同的字。
有的上面寫著黑字,有的上面寫著圓字,有的上面寫著淮字,有的上面寫著桂字,還有的上面寫著貢字,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難道是竹筒飯?”王德化前幾日守漢請他吃過一次暹羅風格的竹筒飯,便是將用新鮮竹筒裝著新收成的香糯大米和各色肉料放入炭火之中烤熟後開筒使用,糯稻的清香加上配料的鮮美,竹筒的清香混合在一處,味道別有一番滋味在舌尖縈繞、
王德化正在胡思亂想著,卻見守漢命人拆開一個竹筒,將內中的物事、湯水小心的倒在一個輕薄如紙明潤似玉的海碗之中。頓時,一股荔枝的清香味傳了出來。
王德化頓時被眼前這一幕驚呆了!作為太監之中的頂兒尖兒人物,自然是吃盡穿絕,可以說,崇禎吃過的,他吃過,崇禎不曾吃過的,他也吃過!但是他知道,寧與爺爭,莫與天爭。知道在嶺南和南中,荔枝並不是什麼稀罕物。但是寒冬臘月還有荔枝就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
看著眼前的一個個鮮紅的荔枝,王德化有些遲疑。
“伯爺,這是何意?”
“公公,先請品嚐一下,看看滋味如何。”鄭芝龍臉上滿是誠摯的神情,剝開一個荔枝的紅皮,將晶瑩的果肉用小勺放在王德化眼前的食碟之中。
荔枝的果汁在口腔之中施放出清香甜美的味道,不由得王德化吃得眉開眼笑的。
“唉!所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當年唐明皇為了博得楊貴妃一笑,不惜人力物力轉運荔枝,當年咱家讀書時還在抱怨,如此的不恤民力,果然有安史之亂之道。現在想來,也是值得的!”
“公公,若是我們二人請公公一道做這南中、嶺南的水果鮮貨生意,公公以為如何?”
“什麼?伯爺您是在調侃咱家嗎?”
王德化從最初的震驚迅速的清醒過來,笑話!從南中到廣州尚且要在海上顛簸上幾天,再運到京城,別說是荔枝了,便是荔枝的核都要爛了!還要用來賺錢?
“那,京城之中,皇宮大內,王公大臣府邸之中,若是要想品嚐此物,又該如何?”守漢有意的故作不知,為的便是要抬高身價,做引蛇出洞之舉,讓王德化自己意識到這個專案的巨大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