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四百二十三章 北方!北方!(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二十三章 北方!北方!(六) (1 / 2)

戈洛文只覺得這間總督辦公室令他壓抑的喘不過氣來,索性推開門到城堡裡散步,也好散散心。

已是農曆十月的荒原上,到處是一片陰霾,天空中厚重如鉛塊般的雲層彷彿就在人們的頭頂上。遠處一片一片的白樺林,就像俄國畫家筆下的油畫作品一樣。這裡雖然荒涼,但是水草肥美,河流眾多,森林綿亙。河谷寬闊,河水這邊,東北面不遠有山地還有大片眾林,密佈著白揚,針葉林、樺木等樹林,不時可見黃羊、狍、兔等物出沒。水草林木豐美之外,更是物產豐富,貴重的皮毛和魚類遍地都是,除了眼下還是蠻荒之地、交通到了春季開化之後道路泥濘略有些不便之外,這裡簡直就是得天獨厚之所,上帝賜給俄羅斯的一塊寶地。

站在雅庫茨克堡的城牆上,向四外望去,大片大片的平川草甸,視野開闊,但是同樣籠罩在彤雲密佈的天空之下。

“就要下雪了。希望今年的這些該死的大雪,能夠將賽里斯伯爵的軍隊阻擋在荒原上,最好,將他們凍死在地獄裡!”

最近一直有謠言在城堡內傳播,大批賽里斯伯爵的軍隊正在從阿爾丹河、阿姆加河、勒拿河流域向雅庫茨克逼來。

城堡內,人們將房屋之間的道路踐踏的泥濘汙水到處都是,就連做彌撒、做禮拜的東正教堂門前,都有十幾堆不知道是誰的馬拉得屎尿。

士兵、哥薩克、流放犯、到西伯利亞來碰碰運氣的冒險者,小偷、妓女們在城內的各處互相打聽著各種能夠讓他們發財的訊息。

圍著雅庫茨克城堡,還零散著在荒原上散佈著幾個小城堡,算是雅庫茨克城堡的外圍據點。裡面居住著幾十戶,或著百餘戶,二百餘戶的聚在一起,這些村寨,來源複雜,人員構成更是複雜。有哥薩克到這裡建造的,也有那些流放犯們在此搭建的,不過,眼下大多可以成為雅庫茨克城堡的防衛據點。

他們這些城堡的建築,大多都是簡陋粗放型,用粗大的木柱製成木柵圍牆,圍牆內亂七八糟的散佈著些建築。大多都是那種大門往內,屋牆朝外,幾戶互相聚集在一處,互相掩護。有點類似四合院和福建、廣東的客家土樓那種建築。

在泥土夯築成的屋牆上,開有一個個射孔,用木板封閉好,有事時開啟這些木板,這些居民們便可以透過這一個個小窗,使用弓箭、皮硝火銃從此對外射擊。

這樣的建築,居住與防禦一體,為了保險起見,大多都在木柵牆下挖了一圈壕溝,幾十個羅剎人在木柵內,用皮硝火銃便可以將幾百個埃文克人,還有一些土著部落,打得抱頭鼠竄。

但是,這樣的防禦工事,能夠抵擋得住傳說之中擁有十萬大軍的賽里斯伯爵嗎?

“上帝啊!請你早一點降下大雪,將這群恐怖的異教徒阻擋在千里之外吧!”戈洛文不是一個虔誠的東正教徒,但是,此時,面對著東正教堂屋頂上的兩橫一豎的標識,還是虔誠的跪倒在城牆上,向那在天上俯視著人間眾生的上帝禱告。

但是,禱告能夠有用的話,君士坦丁堡就不會變成伊斯坦布林了。

數千匹戰馬、上萬匹馱馬、馴鹿組成的浩浩蕩蕩隊伍,如同一道道滾滾的金屬洪流,延著從阿爾丹堡到原名阿姆金斯克堡,如今被改名為阿姆加河城之間簡陋的道路,數千名索倫部戰士,持著武器,在各自部族旗幟的引領下,向著前方威武前行,馬蹄踐踏在荒原上,不時濺起大片的汙泥濁水。

由於天氣業已寒冷,隊伍裡的索倫部士兵都已經穿上了冬季防寒服裝。

用秋末冬初獵獲的狍皮做的皮袍叫“布坤其•德力(大衣)”,毛密而厚。袍長過膝,兩側開衽,有布條編結的扣或銅釦,最是適合上陣作戰狩獵和冬季出遠門的男子穿用。不掛布面,毛朝內,保溫、輕便。

而在隊伍兩翼、前鋒等處擔任斥候的尖兵則是一律穿著狍皮朝外做的皮上衣,這種衣服在達斡爾語中叫“果羅木”,在打獵時穿,起偽裝作用。

隊伍裡的所有人都帶著被稱為“搏力”同樣用狍皮製作而成的手套,不過,大體按照士兵們手中武器的不同分成了三種。

使用繳獲羅剎人大斧的,手上都是大拇指單縫1個套,其餘4指為1個套的兩叉手套叫“哈奇博力”;弓箭手們則是戴著便於隨時拉弓放箭,分5個手指的手套“霍若博力”。佩戴同樣分做兩叉,但在手腕處有開口,便於伸出手指的手套叫“額莫替博力”;則是那些使用虎槍長刀狼牙棒等兵器計程車兵。

隊伍中人們的身份可以從他們頭頂的皮帽和身上的衣著區分開來。普通士兵的帽子大多用狼頭皮做成,毛朝外,雙耳、犄角挺立,用黑布剪成兩個眼球貼於原來的眼窩處,也有些家境較好計程車兵愛俏,嵌入兩個黑玻璃球做眼睛,行走起來,隨著光線的變化,兩個玻璃球如同兩隻狼眼一般。出獵時戴上它不僅可防寒保暖,而且還能起到很好的偽裝作用。

而頭人和軍官們的帽子大多數是用狐狸皮製成,幾乎所有人的帽子上都用東珠或者寶石鑲嵌在狐狸的兩個眼眶之中。而那些被俘虜的羅剎人、被索倫部征服的親建奴部落的達斡爾人則是頭戴狍子頭皮帽,叫“米阿特•瑪格勒”,用有眼、鼻、耳的狍子頭皮朝外做帽面,狍耳向上挺立。

幾乎所有人都穿著用狼、狗、羊、狍子皮做的皮褲,外套皮製或布制的套褲,達斡爾語稱之為“蘇畢”,最是耐磨、防刮、防寒不過。

同樣用狍腿皮做靴面靴腰,用牛脊皮做靴底被稱為“奇卡米”的皮靴,則是統一的制式裝備。靴面毛朝外,按毛紋、色澤合理搭配後用鹿或狍筋縫合,裡面絮著遼東特產“靰鞡草”,保溫、吸汗、防潮。穿這種皮靴輕便、美觀,不沾水、防滑,行於雪地,輕捷無聲。

那些奴隸和俘虜,被各個部族之中的老弱手持兵器監押著,充當著推車、搬運的苦力,紮營時負責鍘草餵馬、劈柴擔水,樹柵挖溝等項苦力。被他們簇擁在當中的那些騾馬牽引的車輛、馴鹿拉的爬犁上,運載著全軍十餘日的糧草給養。

除了米麵外,還有眾多的乾草,豆料 肉瓷罐,甚至木柴、鐵釘等載在上面,而在大軍身後,更多的商隊成員則是在林文丙的督促之下,沿著結冰的黑龍江水系,在冰面上用無數的狗拉爬犁運輸著軍隊的給養和消耗。

大隊人馬便這樣浩蕩威武的行走在已經被索倫部收復多時的兩座城堡之間。

李沛霆,便是這支索倫大軍的臨時主帥。按照他的命令,大軍每日只行走五十里,為的是讓後面運輸輜重給養的隊伍能夠跟得上,防止軍中有斷糧之虞。其實他這也是過於小心了,一個夏天、一個秋天,幾座堡壘之中已經儲存了上萬石的糧米油鹽等物,足以供應這支軍隊作戰,但是,缺少領兵經驗只會在生意場上揣摩人力,計算成敗得失的李沛霆,還是相信那句話,小心使得萬年船。

每日行軍之時必派出數百斥候,在行軍序列前後左右十數里之內進行哨探,防止有躲在暗處的敵人冷不防衝出來給自己來上一悶棍。這些斥候的另外一個任務,便是勘察行軍路線,選擇當日的宿營地。

對於這些出沒於林木間的勇士來說,每日裡要照著李大人的標準和要求樹立營寨的做法,無疑是很不習慣,甚至很痛苦的事情。

其實不要說是這樣尚未完全從原始社會狀態走出來的索倫兵,就是眼下得蒙古人,又有幾個還記得如何安營紮寨?鐵木真乃至一直到了妥古思帖木兒時代的蒙古軍隊,紮營都是很有章法很有門道的,必擇高地不說,主將駐帳,還必向東南,置有邏騎,帳之左右,各營有序,哨騎四布,防務周全。

此外營地還有各類秘匿手段,往往日落之前,位於一地,日沒之後,又入另一宿營地,還有偽工事、偽露營、偽燈火等等辦法,所以鼎盛時期的蒙古軍,劫營偷襲等等,是很困難的。

不過這些優點,早已被各部蒙古人慢慢忘了,倒是如今的建奴八旗繼承了對於營寨的嚴格要求。

這些索倫兵起初剛紮下的營地,便和垃圾堆、難民集中營一般無二,東一處西一處。無奈之下,李沛霆只得派出手下人,手把手的教,不停的在營地裡呼喝咆哮,直到下了狠話,那一部不照著要求紮營完畢,不得開飯,這才各部前後左右的圍繞他的帳篷就位。

不過李沛霆也算是吸取了教訓,每日設營隊出發時,裡面必有各部的頭目,而設營隊的隊官則是由他的護衛頭目之中輪流擔任。每日選擇好宿營地後,立刻分別給各部劃定區域,算得上一種承包到戶的做法。

不過他們紮營完成後,立刻便是享受的時刻了、照著以往的約定,李沛霆攜帶的炊事車立刻會開始準備飯食,向各部兵馬供應熱水,牛羊肉食和大餅饅頭等物,這些索倫兵儘管都是林木間獵熊捕虎的好手,但是卻從來沒有洗腳的習慣,對熱水泡腳不以為然,不過對供應熱茶表示歡迎,幾乎所有飲食結構之中包含大量高熱量、高脂肪的民族,都是一日不喝茶不行,於是乎,飲茶也和洗腳繫結在了一起。

從阿爾丹河堡出來,幾天之後這些人便習慣了每天數十里行軍後紮營,紮營後拎著自己的樺樹皮桶去打熱水泡腳,然後便是飲茶吃飯的美好時光了。

當每天值星士兵將大桶香噴噴油旺旺的肉,米飯,饅頭,青豆罐頭等抬進各自的帳篷時,往往立刻便是是各處歡聲笑語,人人歡呼雀躍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