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四百三十二章 金雞鎮戰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三十二章 金雞鎮戰役 (1 / 2)

崇禎十三年秋冬之際,四川的戰局變化之快,快過了川劇之中的變臉,不論是明軍還是農民軍,都是不停的在勝利、失敗、勝利、失敗之間往來反覆,搞得駐守在京城負責往六部和內閣傳遞各種文書公文題本的提塘官們,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應該是報捷還是報失敗,是應該請功還是應該請求援兵、要求撥付糧餉。

先是張獻忠於竹菌坪射殺號稱神弩將的老將軍張令,擊潰其所部,奪取大營。但是不曾等到搶了來的瀘州老窖喝上三杯,秦良玉就給了八大王當頭一棒。

邵捷春給秦良玉請功,上報朝廷大敗張獻忠、羅汝才的題奏文稿剛剛擬好,秦良玉的白桿兵便被張獻忠的大炮打得大敗。

緊接著,邵巡撫邵捷春為了堵塞住如同山洪一般向重慶府方向衝來的張獻忠、羅汝才兩路人馬,調集了兩萬川軍往梁山縣方向去防堵,順便接應一下敗退下來的秦良玉,不料想,這兩萬人也是如同羊入虎口一般,在梁山縣(今天的梁平縣)高梁山隘口被張獻忠一舉殲滅。

就在邵捷春命心腹人為自己在朝天門碼頭準備了幾艘快船,同時也準備了儒生衣冠的時候,一個新訊息令人毛骨悚然的傳到了他的巡撫衙門。

“什麼!?吳標的模範旅到了梁山縣?與秦總兵的殘部會合了?!該死的!這個,這個。。。。。。”

在距離梁山縣城還有數十里的金雞鎮,吳標的模範旅接應到了秦良玉的數百殘兵,這些往日裡威風凜凜的標營親兵,連日奔波勞累,驚嚇之餘,已經變得極為憔悴。這些青壯漢子尚且如此,秦良玉年逾七旬的一個老婦人,更是可想而知。

當她看到對面軍隊之中豎起了模範旅的大旗,更有粵東口音的軍官打著生硬的官話朝這邊喊話時,不由得心中一陣寬鬆,接著眼前一黑,險些栽下馬來。

“請都督和貴部將士到營中稍事休整,待我軍破賊之後再行參見之禮。”

吳標雖然此時是楊嗣昌和崇禎眼中極為看重的人物,軍餉武器都是最為優先的供給,但是本身的官職卻只是一個京營副將,同秦良玉的官職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只能是口中客套幾句。

“流賊勢大。且又我軍新敗,正是氣焰囂張之時,吳將軍不如暫且先避避鋒芒,待流賊稍事疲憊之後再行攻擊不遲!”

聽了秦良玉心有餘悸的勸說,吳標的部下們撇撇嘴,“都督也忒小心了!這區區的數萬陝西流賊,不過是些烏合之眾罷了!其中可戰之兵頂破天不過萬人,比當年在山東的數萬遼東反賊又如何?!”

耳中聽得模範旅軍官們如此狂妄驕橫的言語,再看看自己這群殘兵敗將的悽慘形狀,秦良玉不禁心中暗自慨嘆,又是一個狂妄得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若是張令當日能夠堅守不出,等到自己大兵趕到,只怕也未必會喪師失地,白白折損了性命不說,還丟上了一世英名。

“不勞將軍掛念了。我部官兵大多身上帶傷,有勞吳將軍請營中郎中給檢視一下傷情,包紮些藥物,老婦人還要趕回石柱整頓人馬前來報仇。”

秦良玉也已經成了驚弓之鳥,在吳標營中草草的歇息了片刻,給馬匹餵了些草料豆子,人們簡單進了些飲食,便帶著這數百人渡江往忠州去了,從忠州輾轉回石柱。

“列開陣勢!準備迎敵!”

如果吳標還是在南粵軍之中,那他勢必會列成三列或者四列橫隊,夾著火炮來對付衝擊過來的農民軍。大炮轟了火銃打,三輪射擊之後刺刀衝鋒,然後解決敵軍。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他已經是南粵軍中的反骨仔了。

不要說大炮了,便是南粵軍中如今列為普遍裝備的燧發槍,他部下的這六千餘人之中只有千餘名老弟兄有,而且套筒刺刀也只有數百柄了。這些人和物,是吳標的看家本錢,他專門編了一個近衛營,將這些老弟兄和燧發槍作為自己的最大一個籌碼。

沒有燧發槍,只能用火繩槍來代替,好在有司禮監和楊嗣昌兩重關照,兵部給他的火銃都是上好之物,斷無炸膛之理。

在四川招募的五千新兵,其中有二千人使用的是被八大王愛不釋手的喪門槍,雖然吳標被南粵軍視為反水叛徒,但是往來於湖廣、四川等處的南中商人,卻少不了仍舊與他有些香火之情。他也願意為這些鄉親提供些保護與幫助,雙方便在這種極為**的情勢下保持著往來,吳標軍中的大批裝備,比如說長槍兵的盔甲、喪門槍矛頭,都是這樣購買而來、如今這些長槍兵,便要替代刺刀發揮作用了。

依照著地勢,吳標指揮部下列成了陣勢,乍一看,有些像三疊陣,又有點火槍方陣。

火槍兵在正面,列成五列,大約一千五百餘支火繩槍。而在火銃兵的兩翼,則是兩千長槍兵在側翼擔任護衛,長槍兵佇列前又有數百名刀盾兵作為遊兵,隨時準備衝到前方與敵軍展開肉搏,掩護火銃兵兄弟。

在被火銃兵和長槍兵形成的軍陣後方,則是吳標的中軍,將近兩千人的騎兵和火銃兵,護衛著糧草輜重等物。

火銃兵們在軍官的口令聲中熟練地從火藥罐中取出火藥,估算用量後,將火藥裝入銃內,用通條捅實。隨後又取出一枚鉛子,仍是用通條送入。然後將銃後的火門開啟,倒了一些火藥入內,最後取出火繩安入龍頭,將火繩點燃。

因為使用火繩槍,所以火銃兵們不得不站的較為稀疏,防止互相引燃火繩,不過,這樣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稀疏的隊形對於炮彈的殺傷力降低了不少。

“標哥!來了!”

一個營官指著遠處山道上由遠而近出現的煙塵,還有梁山縣城方向冒出的陣陣火光有些激動。這是他們從南粵軍中脫離出來的第一次大陣仗,又是在諸軍皆敗的前提下進行,如何不令軍官們興奮?

但是煙塵由遠而近,眾人平息靜氣的望過去,不由得有些洩氣,卻是從梁山縣逃下來的川軍。

一排火銃打過去,將一路鬼哭狼嚎逃來的川軍潰兵打得清醒了許多,紛紛繞過軍陣,在模範旅官兵的指引下交出武器,老老實實的到後方吃飯喝水,稍事休息後,他們將負責擔任模範旅的輔兵或者苦力,搬運彈藥,抬運傷員。

火繩槍比起燧發槍來,它的射擊步驟就要複雜得多,大約有倒藥、裝藥、壓火、裝彈、裝火繩等幾步,熟練的射手平時不過是一分鐘一發,有些心理素質不好的火銃手,到了戰場上,手忙腳亂的,能兩分鐘射出一發就算好了。前排的火銃兵軍官們連踢帶打的命令火銃兵們將子藥裝填完畢,剛剛裝填完畢,遠處塵頭大起,煙塵之中夾雜著喊殺聲和哭嚎聲。

正是西營和曹營的農民軍前鋒殺到了。

用麻繩侵泡在黃蠟之中加工製成的火繩,緩緩的燃燒著,發出陣陣輕微的硫磺味道,火銃手們緊張的看著遠處策馬奔來的流寇們,額頭、臉頰上不由得冒出陣陣汗珠。第一排火銃兵舉起手中的火銃死死的盯住了對面的流寇,後面四排的火銃兵們則是手持火銃立在後面,等待著軍官們發出的射擊命令。他們小心地看著手上的火繩,防止它燒完或是熄滅。

一路勢如破竹殺來的農民軍前鋒,對著眼前這支隊伍也頗為奇怪,仗打倒了這個程度,各部官軍見到他們西營和曹營的旗號,無不是望風而逃退避三舍,如今卻有這樣不怕死的軍隊堵在路口,這不是尋死是什麼?

稍稍停頓了一下,為首的一名身披紅袍的頭目用安塞口音吆喝了,千餘名農民軍騎兵一齊催動胯下戰馬,往模範旅的軍陣撲來。

蹄聲如雷,西營將士的吶喊聲響徹雲霄,眼見衝在前面的騎兵己經衝進了七十步之內,幾個火銃兵的雙手在這初冬的天氣裡竟然滿是汗水,幾乎要丟掉手中火銃轉身便逃,就在這時,身後的中軍響起一陣尖利刺耳的銅號聲。

“開火!”

一時間,火銃的射擊聲如同千百個霹雷在人們耳邊炸響。站立在前排的三百餘名火銃兵,扣動手中扳機,龍頭落下,火繩引燃了引藥,火銃銃口噴射出了大量的火光與煙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