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四百一十三章 東林對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一十三章 東林對策 (1 / 2)

南京城中大功坊旁的那座宅邸裡,沿著客廳、書房、花廳,幾經通幽之處,便進了花園,這裡有小橋流水和高高低低許多樓閣,那塘堰略窄,一路栽種著十幾棵柳樹,一路的硃紅欄杆,進去三間花廳,用泛黃的斑竹簾隔著,裡面擺的都是用了數十年的水磨楠木桌椅。廳背後左邊,一個小門進去,便是三間新造的楠木廳,一個大院子裡,堆滿了太湖石的假山。沿著假山走到左邊一條巷子,穿進一個花園裡,但見竹樹交加,亭臺軒闊,有活水通著一個極寬闊的池沼,裡面養著數百尾魚,翅子上都有金環懸掛,為的是吃的時候,撈起來方便。池沼旁邊,依舊是硃紅欄杆,夾著一條走廊,沿著走廊過去,一個小小的月亮門,藏在幾叢竹子中間,極難發覺。推開四扇綠色灑金門,便是三間暢亭,坐落在水上。

暢亭與陸地之間有一道長廊連線,但是長廊間有幾塊活板被主人取下,此間便成了隔絕兩處,最是適合密議不過。

話說,從打福建方面的訊息傳來,江南士林的幾位頭面人物,已經在這裡詩酒相會了兩天。

這暢亭室內陳設裝飾極盡奢侈華麗,景德鎮的祭紅,京城的灑線秀,蘇州的金器,便似不要錢的擺放。諸位大人先生坐的,也皆是黃花梨官帽椅,黃花梨八足圓凳,上面鋪墊著毫州貽錦綢,這種氣派,便是內閣的閣老見了,也要甘拜下風。

暢亭正面的牆上,懸掛著一幅巨大的江南十三州府的地圖,從贛南到閩北,衢州府、金華府等各處州城府縣,官路商道,市鎮村社,山川河流隘口道路,繪製的無一不清晰,比較起南京兵部衙門和五軍都督府的來,也是不遑多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錢謙益大人在江南士林文壇官場上都算得上是執牛耳者,但是在在場眾位面前卻是絲毫不敢造次,手中端著一個硃砂碟子,右手舉著狼毫,小心翼翼的勾勒出福建與贛南、浙江等處州府的分界線。

一位長鬚老者好整以暇的端起手中極薄、雕花極精美的玻璃杯,仔細的透過杯壁觀察著裡面緩緩舒展著身軀的極品旗槍,茶湯的顏色由透明變得微微有些發黃,嗅嗅從杯子裡飄出的陣陣香氣,不由得由衷讚歎一聲,“今年的明前茶果然不錯!”

“這茶葉是杭州王公命人領著一群不曾來過天葵的黃毛丫頭天不亮便上山採得,帶著露水糅制炒就加工而成。”旁邊的一位短髯老者指點著杯中茶水,興致勃勃的誇耀著。

“而且,採茶時不能用手,只許她們用自己的櫻桃小口將茶葉嫩芽銜下來!”

幾句閒話扯過,那邊錢大人也將地圖勾勒完畢,朗聲請各位老先生移駕前往一觀。

“各位老先生,請看。”別說,錢謙益除了文章之外,一手丹青也不錯,將福建與南直隸、浙江等處邊界形勢描繪的清清楚楚。

自從張肯堂同張小虎聯宗之後,南粵軍的部隊便迅速以剿匪、勘測的名義接管了各處道、府、州、縣的防務,將整個福建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那些南中商人,動作比軍隊還要快,走得還要遠,一些客家人在深山之中建造的圍屋土樓都出現在了他們描繪的地圖上。

“如今,西面的贛南,東面的浙江,與福建交界的所在,都有大批的南中商人活動,從景德鎮來的訊息,有南中商人在御窯廠和幾個大民窯處下了大筆的銀子,一口氣訂下了他們三年的瓷器!”

“在福建、在浙江,幾處大茶山上,此輩也是出手不凡,或是買青,或是買山,也是一口氣訂下了幾年的茶葉。”

“如今,我們便只剩下南直隸的蘇松太,還有浙江的杭嘉湖兩塊地盤,這裡的絲茶兩項還在各位的名下,今日召集各位來,便是要拿個章程出來,李某已經取了福建,他的三省提督海防已經是名副其實,大家說說,我們江南首當其衝,該當如何應對?”

長鬚老者捻著漂亮的銀髯,向在座眾人問話。

這些人都是江南集團的頭面人物,自萬曆年間以來,各種抗稅、罷市風潮都是他們在幕後操作,便是不久前的南京事件,背後的老闆也是他們。

原本打算藉助鄭芝龍的兵馬實力遏制住李守漢的向北擴張態勢,之後也好坐下來同他討價還價,好好的講講斤斗,但是卻不料鄭芝龍先敗於水戰,之後敗於陸戰,兩戰之後,便是成為了南粵軍的階下囚。

既然用他們習慣的傳統法寶和刀槍都不好使,那麼大家就要在一起商量一下新的法子,來應對咄咄逼人的南粵軍。

而在江南,南京操江衙門和五軍都督府的勳貴們,在白花花的銀元面前,已經同南粵軍合起夥來狼狽為奸。若是沒有操江衙門頒發的一面不起眼的小旗幟綁在桅杆上,不說十有八九,而是十成十的出了吳淞口或者杭州灣便是人和船都宣告失蹤。

凡是長著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這就是南京的勳貴集團和南粵軍合夥唱的一出雙簧,但是卻又無可奈何。“當初我們說江海聯防,為的便是要確保各位的利益,誰想到有宵小之徒從中作梗,逼得寧遠伯南下廣州。沒有他的強大水師坐鎮,茫茫東洋大海,這如何能夠清剿乾淨那些海盜?除非是列位有辦法能夠讓戚繼光戚少保重生於地下!”

在與南京勳貴們互相私下裡勾兌往還討價還價之中,新建伯次子王業泰大言不慚的向居中的掮客說出了上面那一番赤果果打臉的話。

今時不同往日,勳貴們才不著急。反正南粵軍的水師堵住了吳淞口和錢塘江,你們的海船出去試試?只怕出去多少便要送給南粵軍多少。而勳貴們只需坐在府裡發放一下那些小旗幟,順便將不曾繳納保護費,不對,是相關稅費打算闖關的那些海船的情形報與南粵軍的公館便可以獲得事後的大筆豐厚分紅,這種好事,何樂而不為?他們巴不得這些商人和讀書人就這麼一直同李守漢和南粵軍熬下去,看誰熬得過誰。

更何況,南粵軍將繳獲罰沒(打劫來的貨物?),與勳貴們坐地分贓,這些貨物往往前腳出了吳淞口,緊接著就被南粵軍水師攔住,後腳就成為勳貴們店鋪裡出售的貨物。

所以,勳貴們從心底樂於看到江南商人們與南粵軍這樣對抗下去,這分明就是一船一船的將銀子運進自家的庫房啊!

但是,東林也好,復社也罷,哪個不是粘上毛比猴還精的人物?最是會看風色,斷利害的。發現慣用的文武兩途都不能對付南粵軍,這該如何是好?

而且,他們很悲哀的發現,從過了年開始,自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便收了許多商號的定金,大量的採購生絲、絲綢、茶葉、桐油等傳統出口產品,價錢給的極其合適,雖然標定了貨到之日付清全款,但是靠著這些定金已經是可以收回八成以上的本錢了。如此重利之下,於是乎,整個南直隸,從蘇松太到杭嘉湖,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一擔桑葉已經被蠶農搶到了一塊銀元的價格。

但是,現在卻是這些人發愁的時候,眼看著新絲、新茶就要下市了,光有貨色運不出去,這又該如何是好?

這個時代雖然沒有雙倍違約金的說法,但是商場上壞了名頭,收了別人的錢,不能將貨色如數交付,這可是很丟人的事情!

江南的商人們發現自己已經是騎在了老虎背上。

若是繼續與李某對抗下去,李某絲毫無損,自己這方可是每日要日費鬥金的賠錢。而且從中得利的只能是那些山西老西們和南京的勳貴們。所以,這幾日江南集團的頭面人物們群賢畢至少長鹹集的目的,就要議論出一個對策來,對李某和他的南粵軍,到底該如何,是戰,還是和?

“各位,都說說看,該如何?”

長鬚老者將笑容收斂起來,滿面嚴肅的掃視在場各位,希望能夠從這些人身上得到一個答案。

但是,眾人都如同鋸了口的葫蘆一般沉默不語,都不願意做這個出頭的椽子,其實眾人心中都很清楚,此時雙方的力量對比懸殊,自己雖然有朝中人脈,奈何“手中缺少殺人的刀”。如今朝廷對那些能夠打仗的武將歷來都是安撫為主,何況,為了這種事情便去請朝中大佬來出面制裁李守漢和南粵軍,似乎也是找不到理由和罪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