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四百零九章 分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零九章 分贓 (1 / 3)

“大江東去浪千疊,引著這數十人駕著這小舟一葉。才離了九重龍鳳闕,來探這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村社。”

崇禎十三年四月初八,廈門原福建總兵府。

戲臺上,扮演關二爺的崑曲演員正在架子花臉周倉的護持下邊唱邊舞,吟唱出關二哥的壯志凌雲,英勇無敵。臺下,南粵軍的水陸兩軍將領,雁翅排出數十桌酒宴,正在那裡不住的猜拳行令,鼓掌喝彩。

這數十桌酒宴當中,頗有幾桌氣氛有些不尷不尬。

這幾桌酒宴上落座的,正是鄭芝龍和他的幾個弟弟,還有在廈門戰役之中被俘的十幾個船主。至於說鄭森等人,則是和李華梅、李華宇,還有剛剛趕來的守漢的二兒子李華寶等兩家的第二代們在戲臺下另外開了兩桌,在那裡轟然暢飲,

不過,鄭家的人此時還是驚魂未定,再好的美酒佳餚,到了嘴裡也是味如嚼蠟。這一仗下來,鄭家二十多年慘淡經營,苦心積攢的家當,於一夜之間盡數改換了門庭。

兵馬水手,炮臺船隻,倉廩堆房俱都變成了李家的囊中之物口中美食。此時便是端來龍肝鳳髓給這鄭家的上下人等,如果還能品味出口中杯中酒菜的滋味,當真是全無心肝之人。

人的情緒就像蹺蹺板,這邊的情緒低落,那邊自然就高漲起來了。

地圖上,標識著鄭家的那面旗子在得到鄭芝龍被吳六奇生擒的訊息後,被守漢狠狠的拔了下來。在海上航線上用硃砂狠狠的把福建海域的虛線,重重的塗抹成了實心的一條粗大的紅線。

在一旁的華梅看得很清楚。她知道,父親和舅舅們把不太穩定的航線或者是地盤都是用虛線代替,而相對穩定,或者牢牢掌控在南粵軍手中的地盤,則是用實線來代替。

華梅仔細的端詳了一番這張凝聚了父帥二十年心血的海圖,上面一條條的紅線,像一根根血管一樣,通往東西南北四面八方,溝通了南粵軍各個島嶼、地盤之間的聯絡,同時將四方的物產收攏匯聚到南中地區,透過各個工場、手工作坊製造成為商品,之後再透過這些航線運到中原、遼東、極北苦寒之地,扶桑、朝鮮,天竺、天方,還有那些紅毛夷人所說的歐洲各國。為南粵軍和李家換回鉅額額財富。

可以說,李家今天的基業,一半來自於各處工場礦山,而另一半,便是這些航線和海船所賜。

但是之前這片海上,還航行著桅杆上飄蕩著鄭家旗號的無數海船,這些船隻,在東洋、西洋各地(從大泥、浡尼、占城、呂宋、魍港、北港、臺灣、平戶、長崎,到孟買、萬丹、舊港、巴達維亞、麻六甲)各個商業貿易繁榮的港口往來進出,將中原、江南各處出產之物出售與各地商人,換回大批的金銀財貨運往內地銷售牟利。

而這些船隻,不但從李家控制的這片海上謀取鉅額利潤,還有意無意的阻礙了南粵軍船隻往江南、往中原,往遼東、往朝鮮等處的貿易活動。

如今,這一切終於結束了。

代表著鄭家權力核心的廈門港,成為了連線香港島與上海港口的重要中轉站和補給站。同時,這裡還將成為往福建腹地收購茶葉、山貨,銷售各類工業品、農產品的據點。這個據點不但要輻射到整個福建,甚至還要滲透到贛南。

“鄭家商人能夠做到的,我南中商人也要做到!”

看著這張再無阻礙的海圖,守漢躊躇滿志,眼睛裡跳動著狂熱的光芒。不是說中國的命運要在海洋與陸地之間做一個選擇嗎?好!我就把海洋與陸地都佔了!慢慢的讓子孫去選!

於是乎,消化勝利果實的事情便擺在了首要的位置。

鄭芝龍所部的被打垮,不僅僅是北上的通道徹底落入到李守漢為首的南粵軍手中,而且,意味著整個福建省從此被南粵軍控制!他們可以堂而皇之的利用剿匪、築路、貿易等各種名義,把手透過工作隊、工程隊、商號等諸多形式伸到福建各處村寨厝樓之中。進而建立起牢固的基層政權,將正經的大明官員們牢牢地圈禁在各處城池內,政令不能出城門。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一個環節,就是分贓!

對於在廈門戰役之中所繳獲的戰果,南粵軍水陸兩軍都紅了眼。大家紅眼的原因不是為了繳獲的財物金銀,而是那些士兵和武器。

為數多達萬人以上的熟練水手,如果再配合上水師學堂畢業的學生,加上從阿拉幹、天竺等處僱傭來的,張小虎、左天鵬、楚天雷、李華梅等人都在憧憬著給自己的艦隊配備上更多、更大的炮船,想象一下那巨大的炮艦全艦開炮時壯麗的景象,不由得令這些水師將領們為之神往。所以,四大艦隊的頭頭們齊聚廈門,目的就是為了那一萬多的水手!

而陸營相比較,就簡單多了。

鄭家被俘的幾萬士兵,遣散老弱,將不適合、不願意在軍中服役的,打發回家種田之後,餘下的必須要打亂建制後送到各處重新回爐訓練。經過幾個月的訓練,認識了至少二三百字,能夠書寫簡單的書信,同時熟悉了南粵軍之中各項制度後,便可以打發到各處新開闢的地區,充當村自衛隊,同時成為那裡的新移民。

新開闢的臺灣、呂宋、暹羅,滿剌加,還有爪哇等處,都是這些人最好的去處,他們在前面走,後面便會引起一個村落,一個家族的移民潮。

在這些地區困擾南粵軍的人口不足,特別是內地漢人不足的局面,會被如同潮水般的移民潮迅速扭轉。

陸營各鎮將領看好的,是繳獲鄭軍的那四百多門大口徑火炮。還有那些炮手!那些從八磅到32磅的大炮,雖然令南粵軍將領們有些眼饞,巴不得發給自己用了來擴充炮兵隊的實力,但是同那些熟練的炮手比起來,軍官們還是願意要炮手!

這些人同原本南粵軍的炮手所差之處,不過是瞄準、計算等環節,在火炮的操作上,並不遜色多少。弄回去,同南粵軍各部的炮隊在一道訓練幾次,這些人的技戰術水平便可以上一個大臺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