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君前奏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君前奏對 (1 / 3)

張獻忠重新舉起造反大旗,又一次將主張招安的官員小臉打得通紅訊息傳來的時候,王寶、陳天華等人正在京城內外奔走忙碌。

京師內外城的街道格局,以通向各個城門的街道最寬,為全城主幹道。這些通向各個城門的大街,也多以城門命名,如崇文門大街、長安大街、宣武門大街、西長安街、阜成門街、安定門大街、德勝門街等。內中居民區以坊相稱,坊下稱鋪。全城共有三十三坊,一百餘六牌,七百餘五鋪。(很多地名沿用至今,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在北京的城區地圖上查詢一下,比如說白紙坊。)

城內街道滿是塵土垃圾糞便,特別是溝渠壅塞嚴重,很多街道坍塌坑窪,顯是年久失修。城內街巷密集,許多街道都不端直,同王寶等人習慣的南中城鎮那種乾淨整齊有序比較起來,令他們感覺心頭一陣陣煩惡。

自從成祖朱棣將大明京師從南京遷到北京以來,原本各樣道路修整、溝渠疏通,甚至各街各坊的衛生情況,都有六部官員及五城兵馬司專門管理,甚至還規定沿街撒穢與亂倒垃圾,要枷號一個月發落,最少在萬曆年間,京師還是以整潔聞名。

從天啟年起,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隨著一條鞭法帶來的後果顯現出來,大量的自耕農將自己的土地投獻到按照國家法律可以免稅的官員、貴族、太監,以躲避稅收,導致國家財政的一天天空虛,稅收的越來越少,城市環境就一天天變壞。每逢大雨,便水漫全城。泥濘難行。每逢天晴乾旱,便塵土飛揚,蠅蚋紛飛。這樣的衛生環境,怪不得連連爆發各種傳染病,軍民人等死於疫病者不計其數。

沿著店鋪林立,人流如織的朝陽門大街進城後,城內各街道又是一樣遍佈流民與乞丐,因為無人收容,他們只能睡在兩旁的屋簷底下,似乎很多人己經身體僵硬,顯然已經是病餓而死了。

大明曾設各樣的養濟院、飯堂、又開設粥廠,為饑民發放錢米,援助醫藥,埋瘞棄屍等,不過顯然賑恤能力嚴重不足,救濟只是杯水車薪。

王寶不由得在馬上一聲長嘆,他也是從這樣的死亡線上掙扎而來,而陳天華等人看著街上情形,同樣的皺眉不語,臉上滿是沉痛之色。

與滿街流民相比的,還有另一番不一樣的情形,便是街上各衣著光鮮的豪強商賈,富門家奴們,他們出入前呼後擁,所穿所使之物皆是豪華奢靡,看著這些人,街上流民有的麻木,有的羨慕,有的眼中則滿是仇恨。

身為大明都城,京師當之無愧為天下第一城,甚至是此時世界第一大城,週六裡的紫禁城,周十八里的皇城,外面又包著一個週四十五里的內城。嘉靖年時,由於人口擴充套件,又在京城之南筑重城,周長二十八里。

面積近百平方公里,人口過百萬,同時期的西方,便是到十八世紀初,倫敦、巴黎人口不到五十萬。大明京師曾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不知引多少人嚮往,繁盛一時後,此時的京師,己經現出末世的頹敗。

但是他們一行人在京城內外,到處可以看到有如鋪天蓋地的流民災民,身上鶉衣百結,他們在城內外毫無生計可尋,只是等待著官府的救濟。又有小孩飢寒的哭喊,或是聲音哀哀,或是有氣無力,其狀之慘,讓人不忍目睹。

“這些人,在內地只能是官家眼中的累贅,甚至是盜匪淵源。殊不知,大盜也是起於良善的。若是有一份溫飽,他們又何必鋌而走險?”

“會辦大人說的是,這幾日,每日在咱們開設的粥場吃粥的人,以倍數增長,不僅京師左近,遠在涿州、霸州、薊鎮等處災民流民都在向我軍營處移動。”

“天華,有多少人願意隨船出海謀生的?記住,照主公說的,凡是願意出海的,便登記在冊,給些稠的乾的,讓他們在營外幹些活計,調理一下身體。”

“屬下明白!”

“朝廷這些官員,從主公麾下花言巧語的騙走了吳標,他那一旅人馬動態如何?”

“大人,從那日兵部和司禮監諸位到營中傳旨後,警備旅之中便人心浮動,約有千餘人到各處營房之中投奔親友,不願意留在京師。各營各團軍官也是頗有微詞。如今,吳標麾下不過二千人,大多是他的潮州吳氏宗族子弟。據聞這些人也是心懷不滿。”

“哦?!為何?他們如今算是天子親軍,如何不滿?”

“大人,從他們改為隸屬御馬監之後,我軍便不再向他們供應糧餉,他們的飲食用度都有御馬監和兵部供給,咱們的兵馬都是吃慣了肉,喝慣了油,京營兵士如何有這樣的待遇?”

“活該!那個要他們當反骨仔的?!食碗底反碗麵!”

“老黃!不可胡說!”

王寶呵斥了黃一山一句,示意他不要亂說。

“主公奉旨入宮,便是要和皇帝說說這些京畿流民之事,順便辭行。若是旨意下來,我們便可以回家了!”

“不去管它!皇帝小兒給不給這個狗屁聖旨,那些京畿地域的流民也會自己跟我們走的!”

陳天華和黃一山這個話一點不錯,事實上,當那些流民發現在南粵軍登記造冊之後,便可以有每天半斤糧食、兩頓飯的保障之後,早就死心塌地要和南粵軍一道了。

為此,黃一山便以為戰馬打草為由,將數千流民悄悄的送到了泥沽,交給運糧船,命他們將這些人運到耽羅島去養馬。準備迎接不久之後從遼東和蒙古草原來的大批耕牛。

若是京畿地面的數十萬難民流民都經過泥沽、廟島群島、耽羅島、臺灣、南中、呂宋一直到十州,這樣往南逐漸移民而去,各處荒野便很快變得有生機和人氣,大量的村莊城鎮會被一條條道路連線起來。同時,大量的人將被送到各處工場之中,礦山之中。負責開墾無數的田地。

“只要有人,我們的糧食、肉類,足夠養活這些幹活的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