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清,刺刀突擊(7)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清,刺刀突擊(7) (1 / 3)

這一個上午的戰果是豐厚的。

“啟稟主公,截止到午飯前為止,我軍共計斬獲剃髮留辮首級二千零七十六顆。其中蒙古韃虜七百六十四顆,東奴三百零九顆,其中賊目專達、壯大、分得撥什庫七人,賊奴白擺牙喇兵十九人。其餘為附逆之徒。俘虜九百又三十二名。其中四十二名為東奴,一百零五名為蒙古韃虜,其餘為附逆之徒。”

“繳獲盔甲四千又三十一套件,繳獲賊奴長短刀槍五二百一十五把,弓一千零七十四張,牛錄旗五面、甲喇旗二面,偽旗主織金龍纛一面。另有戰馬一千零五十六匹,其中完好戰馬有六百四十三匹,其餘戰馬不同程度的被炮火槍彈所傷。屬下等正在組織人手審訊俘虜,看看是否有大魚混雜在俘虜之中,對被斬首之人命投誠、被俘之人進行辨識,看看內中是否有賊奴之各級官員!”

聽了軍政司和營務處的戰果統計,守漢和王承恩、王德化都不由得面帶喜色。這應該是從崇禎九年以來的又一次大捷了!而且這只是初步統計,不遠處的山坡上還矗立著幾面建奴的織金龍纛和大隊人馬。那些可都是未來的軍功啊!

王寶、吳標、廖冬至、黃一山、吳遊擊等人都是歡喜不己,斬首二千餘級,繳獲眾多,其中更有多名建奴牛錄章京級別的軍官。如此顯著的戰績,已經足以令此次入衛勤王之軍揚眉吐氣。吳遊擊更是為幾位一同作戰的同袍將領講述大明的軍功賞賜制度。

大明原以擒斬蒙古人軍功最重,後金崛起後,又以擒斬滿洲人軍功為重。普通軍士如果擒斬後金兵首級一名顆,現在是清兵了,便升實授一級,並賞銀賞布,最多升三極。

領軍軍官。有把總、千總領官軍五百人者,部下斬獲奴賊十名顆,著升實授一級,每加十名顆,加升一級。領軍千人者,每二十名顆,升實授一級,每加二十名顆,加升一級。共升三極為止,二級實授,一級署職,並賞銀賞布。

斬殺如此眾多的首級,俘獲眾多建奴官兵,更是國朝自東奴叛亂以來從未有過之事,大家升官發財指日可待!

守漢同自己的一干文武大員在一起統計戰果,下面各旅各團計程車兵們則是抓緊時間享受他們的午飯。

設在長清縣城內的輜重營在長清知縣的陪同之下將午飯早已準備好送來。飯菜之豐盛,令這個七品官員都有些吃醋。大桶大桶雪白的香粳米飯,熱氣騰騰的菜湯肉湯,更多的油旺旺的肉塊燉魚,任由官兵放開了吃喝享用。

長清縣的衙役和民壯們抬著伙食出城時,聞著飯菜的香味,他們都是不住的吞著饞涎,南中軍的軍爺們吃得真好啊!這麼豐厚的油水!為了能夠讓兄弟們吃到熱乎的飯菜,輜重營的兄弟們在城中徵集了數十個炭火盆,火盆上又有一個碩大的瓦缸裡面盛滿熱水放在盛著食物菜餚的桶下面為食物加熱。

經過一場血戰,京營的官兵,包括那些錦衣旗校們,已經同南中軍逐漸的融合在了一處,這些帶著土包子味道的兄弟打仗是沒說的。各人看向南中軍兵士的眼神開始變得親近和善,這些兄弟和自己一道同韃子真刀真槍地拼命,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用自己的命換了來的。

殊不知,在南中軍眼中,這些不久前還是滿是浮華紈絝味道的京營官兵錦衣旗校們,也變得不再是那麼討厭。身上華貴的衣袍上濺上了建奴的血跡,舉止間的油滑也逐漸退去。

知縣領著衙役民壯親自出城來幫助打掃戰場,將南中軍的陣亡者和傷兵全部抬回城中,那些傷者將會被郎中們好生調治,陣亡者則是擦洗乾淨身體後成殮起來。城中父老早已捐獻出上好的棺木數百口以供軍用。

而民壯班頭和衙役頭目們最願意做的就是處理那些清兵屍體,兵器被分門別類收拾起來,身上的盔甲被剝下,頭盔、南中甲、鎖子甲、鑲鐵棉甲、鐵甲同樣被區分開來。少不得這些平日裡發慣了財的人將建奴死者身上的殘餘油水再打掃一遍。屍體上首級全部砍下,屍身被剝得赤條條的全部堆在一處,等待處理。以後這些首級用石灰硝上,就是寶貴的軍功啊!三班衙役班頭和民壯班頭們吆喝著手下人將散落在各處的蒙古馬一一收攏起來,交給南中軍的軍爺們,以前都是韃子搶內地的豬羊騾馬,今天居然能夠搶到蒙古韃子的戰馬!

知縣大人手腳麻利的做著這一切,只是期待日後書寫軍功報捷文書時能夠大大的誇讚自己一筆。不過,這番付出已經有了收穫,二位王公公都對他的勤勉表示讚賞,回京之後要特保他升官。

“大人,上午我軍初戰告捷,之後該當如何?”

同那些士兵們一樣,王承恩胡亂盛了一碗飯,往口中扒著,含糊不清的問著守漢。

上午戰鬥的勝利讓二位王公公都喜出望外,如果能夠親身參與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捷當中,皇帝的封賞是一回事,自己豈不是也可以青史留名了?

酒色財氣功名利祿,乃是人之大欲。太監沒有性功能,又因為在皇帝身旁自然不能每天喝的醉醺醺的。於是,對於錢財、權力、以及身後名聲的追逐便份外的強烈,這二位王公公何嘗不想自己能夠像三寶公那樣、像蔡倫蔡公公那樣名垂千古?

守漢抬起頭看了看懸在半空中的太陽,至少距離天黑還有兩個半時辰,建奴是絕對不會甘心失敗的。

“命令部隊抓緊時間吃飯喝水,休息。準備迎接我們的遼東客人!”

幾家歡樂幾家愁。

五峰山上的玄都觀此時成為了嶽託等人的臨時行轅。

觀外的清兵己經紮好一個大營。大片的營帳,沿著山坡蔓延開來。放眼望去,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的旗號界限分明,刁斗森嚴。一隊隊的清兵往來於山坡上下,監押著一群群的雜役和被俘百姓往來劈柴挑水、埋鍋造飯,鍘草餵馬。

八旗軍紮營頗有章法,自老奴時期起,他們行軍打獵,冬則立柵,夏則掘壕,又牧馬於柵壕之內,傳角刁斗箭頭以巡更,人馬皆不逃散。

從玄都觀一直到棣山之南邊,是德王陵寢園,坐落著六代德王的陵寢。不過,此時,活著的德王都成為了建奴的俘虜,何況死去的德王?這裡自然成了建奴砍柴放馬的好去處。

玄都觀內,供奉著三清的大殿前,幾個巴牙喇兵正在揮鞭痛打,如雷的吼叫聲不停的從殿內傳出來。

殿外,幾個蒙古八旗的旗主一個個渾身發抖噤若寒蟬,聽著殿內幾位主子的咆哮叫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