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二百九十一章 第二次摸清家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九十一章 第二次摸清家底 (1 / 3)

雖然有著將近二十年來的各類文書檔案的積累作為基礎,以各處稅務機關的存檔作為輔助,但是,對於一個掌握著百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的政權而言,也是一件龐大的工程。

為了完成這件查清家底的任務,守漢動員了上萬人,從軍隊、巡檢也就是警察系統、各村鎮接受過訓練的壯丁之中,選拔了數千個讀過書的人,來從事這項工作。

“主公,這場清查田畝、人口、職業、收入等項事務下來,想必日後施政更是如臂使指了。”

在將軍府內,守漢同李沛霖難得偷得浮生半日閒,各自捧著一個雕花玻璃杯,小口啜飲著杯子裡的明前龍井,透過玻璃杯看著那嫩綠的茶葉在熱水中舒展著自己的身體,做著種種誘人的姿勢。

“不過,雖然日後效果頗佳,眼下的花費也是驚人的!”李沛霖有意識的故意叫苦不迭。

為了這次經濟大普查,守漢特意從將軍府內庫中,也就是他的私人財物中撥出了五十萬銀元先行為此次經濟普查墊支,當日宣告,“我這可是墊付的!明年的財政年度預算裡可是要把這筆花費撥還給我!”

五十萬銀元看起來數目龐大,但是,一旦用起來,就發現錢如同流水一樣花了出去。給調查員配置統一的制服號坎要錢,印刷調查表格要錢,在報紙上刊登調查通知要錢,購置筆墨紙要錢,印製在城市村鎮碼頭集市上張貼的佈告同樣要錢。更不用說那些調查員的伙食和津貼了。

幾個月的調查下來,錢糧自然花費了不少,但是,調查出來的結果經過綜合比對分析,得出來的結果也是巨大而驚人的。

崇禎十年九月,正是桂花飄香的季節,經過了將近半年的調查統計,一份調查統計報告,被裝訂成厚厚的十餘個冊子送到了守漢面前。

這就是如今整個南中軍從軍事到經濟,涵蓋了人口數量、耕地數量、種類,人員職業構成、工業製造能力,港口碼頭吞吐量等等諸多方面的分析資料。

就算是當年的蕭何重生,也會喟嘆一聲,秦的管理雖然細化,但是也只是針對農業社會,而南中這樣的已經進入到了前工業時代的社會結構,能夠做出如此詳實涵蓋如此廣泛的調查統計,著實令人驚歎。

人口,這個無論是處於何種形態,生產力發展到什麼程度都是至關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也是守漢多年來一直為之努力解決的難題。飛速發展的經濟、技術,各種鐵質農具、肥料的使用,農業新技術的推廣,令人口的短缺似乎永遠是困擾南中軍高層的一個難題。

特別是採礦、伐木等勞動力密集行業,往往一座礦山就是需要聚集數千乃至上萬的勞工、奴隸在那裡工作,如同無數工蟻一樣出沒於黑黝黝的礦洞井下,為採掘那些煤炭和礦石等物而揮灑汗水。

為了能夠擁有足夠的人口來支撐南中軍的工業體系、農業生產活動,從而保證南中軍的軍事優勢,確保守漢提出的“仗劍經商、持戈耕田”做法,南中軍幾乎絞盡了腦汁:吸引內地流民到南中來屯墾,將土人變成官奴,為了獲得足夠人口,從守漢掌權以來,幾乎沒有一天停止過為了獲得人口而進行的軍事行動。大量的俘虜被投入到了高消耗的採礦、冶金、伐木、築路、建港口、從事碼頭搬運等低階、勞動力密集行業當中。

但是,今天看到了這個人口的相關資料,令李守漢和李沛霖這兩個南中軍中數一數二的首腦級別人物還是大為驚訝。

“截止到崇禎十年七月十二日,我南中軍轄區內,領取了華夏戶籍之人、做了長期居住戶籍登記之人、手中持有務工證之人,合計為一千零三萬又六百三十二人?!”

對於這個數字,又有點令守漢大出意料之外。

“你們確定沒有搞錯?當真有這麼多人手?”

守漢有些驚訝。

“那些土人奴隸、官奴你們是不是也列進去了?”

按照南中軍的規制法律,土人奴隸和官奴的地位很低,基本上屬於被消耗的物品。雖然有著守漢養牛不希望牛死的主張在,但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時,養牛的人也顧不得牛的死活了。大量的官奴和土人奴隸就被惡劣的勞動環境、高強度的勞動吞噬掉了。

礦山、林場、碼頭的官奴駐地,幾乎每天都有死屍被抬出來,為附近的亂葬崗子添上幾座新墳。

所以,有鑑於這些人的高消耗、高死亡率,守漢這才介意是不是將現在的官奴和土人奴隸也統計到人口當中去了。

“回主公的話,咱們統計的是有戶口、有登記和務工證的,那些土人奴隸和各地的官奴單獨統計了。”

戶司負責這次經濟普查的官員有些誠惶誠恐的回答,示意守漢翻到另外幾頁上去看。

果然,透過標籤的口區紙,守漢很容易的翻閱到了土人官奴這部分人口的數量。

“各地礦山、工場、林場、碼頭、船廠,截止到七月十二日,有各類官奴、土人奴隸一百一十七萬又八千零五十九人。”

東到耽羅島、苦夷島,南到十州,西面到了泰盧固,北面與雲南和兩廣接壤,如此龐大的地域之內,擁有千餘萬人口也是正常的。

但是,這千餘萬人的吃飯問題如何解決?

而且,南中軍的伙食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品種、熱量都是遠非內地官軍所能夠比擬的。一個普通士兵的飲食就是一個擁有數百畝土地的地主也要為之眼紅。

另一個田地的數字就更加令人吃驚了。

經過了二十年的開墾、耕耘,以及大量的鐵質農具因為守漢的不斷推廣使用,農民墾荒能力大大加強,各種肥料、農業技術的使用令墾荒和豐收都變得不那麼困難。而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鄭家、阮家、莫家、寮國、暹羅以及各式各樣亂七八糟的的蘇丹、土王們被南中軍打落馬下,他們所擁有的土地變成了南中軍的戰利品。在新主人的辛勤耕耘汗水之下,這些土地也發揮出來了應用的作用。

“眼下我們的土地控制在五千萬畝的水平上,可以保證軍需民食和糧食儲備。各地的思無倉、常平倉的糧食都儲備了可以供應三年食用的稻穀。”

五千萬畝?!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