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1章溥儀退位 (2 / 2)

“慈禧太后窮奢極侈,不顧國家命運安危的確是事實,然而她一個沒什麼文化的深宮女人,能夠牢牢控制權力數十年,本身就體現了她過人的政治手段。”

“在皇室貴族與權貴大臣之間平衡自如。”

“慈禧太后雖然是頑固派的核心,但她終究能夠為了維護清朝統治,重用漢人大臣,興辦洋務運動,讓清朝得以苟延殘喘。”

“若像康有為等主張,變賣青藏、XJ與蒙古,那後來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事情都有兩面性。”

“如果沒有慈禧,大清會不會不保,被列強劃分,也是個未知之數。”

“要知道,沙俄有“黃俄羅斯”計劃,日軍對滿蒙虎視眈眈,法國入侵西南,英國染指青藏。”

“在當時清朝不保,則天下不保。”

“要知道公元1861年,27的慈禧守寡開始,也由此走上了政治舞臺,就此統治滿清47年,就在當年慈禧聯絡恭親王一舉拿下顧命八大臣,慈禧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可以說八大臣最大錯誤就是小瞧了慈禧。”

“從1861年到1909年慈禧統治滿清47年,應當說,在那個年代慈禧也是比較難的,國門洞開列強環伺,形勢環境都是極其艱難的。”

“而慈禧能夠基本維持住,也是相當不易。”

“而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這些權臣能夠對慈禧言聽計從,也可見慈禧的能力。”

“現在來看,慈禧誅殺八大臣臣,也不過是呂后之事,武則天臨朝,並不算稀奇,康熙還剷除鰲拜呢。”

“應該說是沒有見解思想的原因還是封建思想的問題,這群人就是守舊,破不開封建的觀念去思考,能力有侷限。”

“但是慈禧太后雖然有功,但在我這是過大於功的。”

“鋪張浪費,把持朝政不放權,主動求和等一些因素,慈禧太后也是個禍國殃民的人。”

“對於任何一個政治人物的評價都是個人觀點,而且不大可能百分百客觀。”

“就我個人來看慈禧的執政能力來看,很一般,因為受歷史侷限性,無論慈禧還是曾國藩等人都是用傳統眼光和方式來處理國家和國際事物。”

“慈禧的學識,能力,水平都證明她無法治理好這個國家。”

“慈禧的手段,心機,權謀都是用在了對付大臣了。”

“她也自己時常和武則天比,但我覺得你是不配的。”

“慈禧太后不僅僅堅持對外求和,保證自己的安寧,即便庚子賠款財政更加緊張,其生活奢靡無度也未見絲毫收斂。”

“在時代大潮中,慈禧太后堅持封建帝制,甚至像德意志與日軍那樣保留大量封建殘留的政體也不屑一顧,慈禧太后作為最高權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慈禧的最大詬病,就是權利慾太強,為一己私利,不顧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公然向十一國宣戰,造成八國聯軍進佔BJ,簽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

“她個人生活也非常奢侈,對珍珠、瑪瑙、寶石、玉器的喜愛到瘋狂的程度,死後的陪葬品也是最多的,她的陵墓也是最奢華的。”

“平時飲食也是極盡奢侈,她有專門的“壽膳房”,三百多人專為她一人料理食物。”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