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開始也只是一個貴人,能做到後面的權傾朝野也是挺厲害的。”
“1852年,皇上選秀,這位女人進宮了,世人皆愛美人,咸豐帝當然也不例外,一眼看中了眾多秀女中的慈禧——葉赫那拉氏,封了蘭貴人。”
“不過當時的秀女中,咸豐最中意的還不是那拉氏,而是廣西右江道穆楊阿的十五歲女兒鈕鈷祿氏,雖然長相併非出眾,卻儀態端莊。”
“二月十一日那天,與那拉氏同天傳旨封為貞嬪,一個月後被冊立為皇后,她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后。”
“但是命運彷彿格外垂青這個那拉氏,沒多久,便為咸豐生下一生中唯一的一個兒子,是後來的同治帝,而她也走上了母以子貴的不同尋常的路線。”
“一個是適合當皇后,一個是皇帝喜歡,咸豐帝可是風流人物,這慈禧不僅美貌而且有點本事,在後宮中也是十分受寵。”
“平定太平天國的曾國藩,據說就是慈禧太后舉薦給咸豐皇帝的。”
“當時咸豐皇帝對於如何解決太平天國毫無辦法,是慈禧太后告訴咸豐皇帝,放權給曾國藩,讓曾國藩自己想辦法平定太平天國。”
“咸豐皇帝雖然沉迷女色,不求上進,但是卻不傻。”
“他知道慈禧太后野心太大,怕自己死後她不受控制,開始奪取國家權力。”
“所以咸豐皇帝一度想要把慈禧廢掉,但是考慮到慈禧是太子的親生母親,如果把慈禧殺掉,對太子的成長非常不利,所以就把慈禧留了下來。”
“不過,咸豐皇帝同樣給了慈安一道密令,讓她有權處死慈禧,由此可以看出咸豐皇帝對慈禧的忌憚。”
“在咸豐帝期間,慈禧也只不過是一位後宮爭寵的妃子,改變還是在同治帝期間,這時候看這慈禧好像和女皇有點想像。”
“但是權力如同鴉片,它不僅改變了慈禧的內心,同時也改變了她的相貌。”
“在殘酷而寒冷的宮廷鬥爭慈禧又轉向了整個清王朝最關鍵的政治鬥爭。”
“咸豐帝千防萬防,在臨終前,他精心佈局,人算不如天算,最後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給了慈禧這個寡婦可乘之機。”
“在咸豐皇帝這份託孤的遺詔中主要有兩件事。”
“一是立他唯一的兒子後來的同治皇帝為皇太子,日後繼承皇帝位。”
“二是任命八名顧命大臣,幫助處理一切政務。”
“咸豐帝的這份遺詔內容很明確,父死子承,八大臣輔佐,但卻有一個致命的漏洞,那就是這份極其重要的遺詔不是皇帝親筆所寫,而是由他的廷臣代筆。”
“當時,咸豐皇帝病危,決定寫遺詔,但由於他已經無法執筆,只能口述由大臣代筆,然後他御覽蓋章。”
“這份遺詔看似沒有什麼,但日後卻成為慈禧、奕等人攻擊八大臣的要害之一。”
“罪名就是咸豐皇帝立遺詔的時候,BJ的王公大臣均不知情,遺詔有被八大臣矇蔽要挾咸豐帝所做的嫌疑,就是不承認這個八大臣的顧命大臣的身份和輔佐一切政務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