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1章謀父篡位 (2 / 2)

“在眾兄弟眼裡,父親康熙究竟怎麼死的,不明不白,四阿哥胤禛是唯一嫌疑人。”

“因為這一天只有四阿哥一人在康熙身邊,而康熙之死又無任何病歷記載。”

“在眾兄弟眼裡,四阿哥究竟怎麼成為繼位人,也是不明不白。”

“因為四阿哥在康熙身邊十幾個小時,居然拿不出任何康熙要其繼位的證據來。”

“康熙帝逝世後第二天晚上大殮時,內閣、禮部、翰林院等都毫無動作程式。”

“是四阿哥胤禛自己自說自話、自導自演,自稱皇帝、指揮一切的!”

“如此,眾兄弟怎能接受?”

“無論在眾兄弟眼裡,還是當時社會輿論,已公認或預設十四阿哥才是老皇帝康熙精心培養、準備託付的繼位人。”

“與其說社會輿論同情十四阿哥,不如說,社會輿論同情老皇帝更為恰當。”

“對老百姓而言,由十四阿哥繼位上臺還是四阿哥繼位上臺,都差不多。”

“但對老皇帝康熙而言,十四阿哥被四阿哥搞下去,老皇帝康熙為立儲而付的心血,全都付諸東流矣。”

“因此,雍正帝身上謀父、篡位的罵名,既是社會輿論對雍正的鞭笞,也寄託了對老皇帝康熙帝立儲失敗的同情。”

“四阿哥帝夢成真,他成功了。”

“但,他並未贏得人心。”

“或許這就是雍正帝身上罵名的根本原因。”

“而四阿哥是一個目的至上,不擇手段之人。”

“輿論在他眼裡,根本不屑一顧,這就更加大了輿論對他的壓力。”

“而這個壓力加大本無人操作,是因雍正帝的行動自然而然形成。”

“例如,據雍正自述,每當他在殿上責斥八阿哥廉親王時,朝廷上大部分官吏臉色都同情八阿哥,並不站在雍正一邊,便是最生動的例子。”

“這個根本原因不是外部強加給雍正帝身上,完全是雍正帝自作自受的。”

“乾清宮康熙大殮,母后公開不給他面子,政治上極不支援,處處令其被動、難堪,他採用了一個“忍”字。”

“問題在於,在乾清宮康熙大殮時,皇太后對四阿哥胤禛的帝夢成真進行了一連串的發難。”

“皇太后在一連串的發難後,突然“無疾而終”。”

“皇太后在無可奈何中以死抗爭,這成了皇太后生前對雍正帝的最後發難,也是最大的發難。”

“於是,雍正逼母隨之由宮內傳出。”

“在謀父、篡位罵名尚未及洗刷乾淨的情形下,又很快增加上雍正逼母罵名。”

“這引發了雍正的“惱羞成怒”,更變本加厲地發洩在了兄弟身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