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天新的開始,也是最後的榜單結尾。
“我想大家也急不可耐的想知道大宋換掉了幾位能將,又換上了哪幾位?還有結束這次榜單,明天可以出新的榜單!”
“相比較大唐而言,宋朝的武廟十哲拿掉了吳起、白起兩人,把張良不計入十哲之中,然後換上了管仲、范蠡、郭子儀。”
“原因就是道德,吳起曾經殺妻求將,讓人感覺吳起太過功利,不近人情,殘酷無情。”
“白起則是因為殺伐過重,白起領導的戰爭,合計殺敵約一百萬人,這個數字太過恐怖,讓人感覺白起太過殘酷,所以這兩人被拿掉了。”
“只不過明朝以後,朱元璋廢除了武廟祭祀,武廟信仰也逐漸被其他信仰所取代。”
“新的武廟十哲,東側西向: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
西側東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李世民:我真沒想到會是吳起和白起兩位大將軍被撤,為什麼?就因為道德?他們所做的功績就不配了嗎?
秦始皇:萬萬沒想到是這兩位,一個汙點,這是把他們的功勳全都抹掉嗎?
朱元璋:這玩意說實話我就覺得不該有,到了宋朝更是亂來,宋朝啥情況還不知道,宋朝以文治國,更重視為將者的道德,直接欲“取功業始終無瑕者”為十哲,直接看道德不看功績了。
白起:呵呵!我還不稀罕這武廟十哲之位呢!
孫武: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劉邦:這大宋,呵呵!一個武廟你看***的道德!
秦始皇:張姑娘抓緊講講,我看這三位和兩位將軍相比,那個更厲害!
康熙:沒法比!沒法比!
“那我們就來聊聊這位齊相管仲。”
“眾所周知,在古代時期,君王思想皆為重農抑商,但在春秋時期齊國出現了變化,以商人身份的管仲成為了齊相,一場巨大的經濟變革開始發生。”
曹操:管仲在戰事上就是個窩囊廢!他怎能進武廟呢!
諸葛亮:此言差矣!管仲變法,還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曹操:管仲可是在武廟上!
諸葛亮:這……
“兩位說的都對,可是上位武廟確實不合理,管仲變法確實加強了齊國,可是打仗上確實一塌糊塗。”
“談起歷史上的變法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商鞅變法,這一場變法不僅改變了秦國羸弱不堪的局面,甚至還影響了中華大地的歷史走向。”
“然而,春秋戰國時期真正稱得上“第一場變法”的是七國的管仲變法,亦或者是管仲改革,這一次改革圖強使得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春秋時期,列國並峙,征戰不休,此時,邊境各族也發展起來,北方狄人南下,西方戎人東進,南方蠻人也想北上,各國開始火拼,爭強求富成了新時代主題。”
“當時齊國已出現嚴重的財政危機,國庫空虛,同時齊國外部形勢嚴峻,各鄰國之間不斷髮生戰爭,對齊國也是虎視眈眈,國家倒懸之急,非常需要站在歷史前沿的改革者出現。”
“管仲是春秋時期,五霸之一——齊國的相,他名夷吾,字才是仲,諡號為敬。”
“是百家爭鳴中法家的代表人物。還是周天子周穆王的後代,著名的哲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後世給他的尊稱也特別多,比較有名的是“華夏第一相”和“法家先驅”。”
“大家都知道法家的代表思想就是“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也就是強調天子犯法與百姓同罪以及賞罰分明這兩個大觀念。而且法家提倡以法來治理國家,和發展國家的經濟和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