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3章高陽謀反 (2 / 2)

“後來辯機被選做玄奘的綴文僧,因為工作任務繁重,一時無法陪伴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對情郎十分掛念,於是她把父親賜給自己的金寶神枕送給辯機以解相思之苦。”

“誰知道這個珍貴的神枕被偷了,盜賊供出是在辯機住處盜竊得到的。”

“這下紙包不住火,辯機與高陽公主的姦情敗露。”

“震怒不已的唐太宗下令將辯機腰斬,還處死了十幾位伺候高陽公主的宮女。”

“這個事情也傳遍了內外,高陽公主也聲名狼藉了。”

楊廣:老李家這血脈流傳可真廣,這是傳永世啊!

蒙毅:這唐朝這方面怎麼這麼亂!

劉徹:沒想到,還是和和尚搞上了,太宗啊!你這遺傳好啊!佩服!

劉備:這大唐先不說治國能力,這對其他方面還是玩的挺花的!屬實佩服!

“這個話題截止,大家在繼續聽我講吓去。”

“長孫無忌,一個早已嶄露頭角的政治鉅子,嗅到了機會的氣息。他毫不猶豫地下令拘捕了房遺愛,為自己鎖定了一個可用於消滅政敵的法寶,在房遺直的供詞中,他得知了眾多政敵的隱秘,薛萬徹、柴令武、宇文節、李道宗,還有那個被打壓得一蹶不振的李恪。”

“唐高宗登基後,曾將宗室中輩分最高的李元景和李恪二人同時加封為三公——李元景為司徒,李恪為司空,然後為了永絕後患,在高陽公主、房遺愛等人謀反事洩後趁機借題發揮,將這叔侄二人一網打盡。”

“李元景是死有餘辜,因為高陽公主等人試圖謀反就是為了擁立他登基,而李恪可以算得上是被無辜牽連的,因為李恪既不是被擁立的物件,也沒有參與謀反。”

“只不過因為李恪身為唐太宗的庶長子,這樣的輩分在宗室中僅次於皇叔李元景,再加上長孫無忌就是想到李恪死,加上長孫無忌的勢力,李恪這才悲劇了。”

“最終李恪和參與此案的人一起被處死,享年三十五歲。”

“一個寒冷的夜晚,李恪在家中接到了賜死的詔書,他絕望地明白,這是他無法逃脫的命運,臨終之際,他發出了惡毒的詛咒,“詛咒長孫無忌家族會在不就後覆滅”是對那個構陷他的長孫無忌的最後反抗。”

“一個將死之人,說的氣話又有誰會在意呢!李恪的詛咒也沒人會當回事,可是,或許是老天爺有靈,李恪的詛咒居然真的在不久的將來,應驗了。”

“長孫無忌這一網下去,廢掉了一個宰相,兩個公主,根除房氏家族、柴氏家族、薛氏家族三大豪門,除去了房遺愛、執失思力、薛萬徹、柴令武四位駙馬和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四個藩王。”

“從此,朝廷之上,再無異己。若照此情形發展下去,長孫無忌遲早會成為曹操那樣的權臣。但一個女人的出現,卻及時地阻擊了他的野心,並最終讓他命喪黃泉。這個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則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