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桌吃著晚飯,李治在飯桌上顯得非常高興,到現在他還沉浸在巨大的成功之中。
章文怡看著高興的李治同樣非常高興,如果她沒有猜錯的話近期想要鬧事的人一定會掂量掂量一下後果。按照後世的經驗,閱兵是一次很好的展示武力的機會。
像這樣的萬人大閱兵給各路宵小的震撼絕對不會是一般的,而且閱兵還是給李治提高聲望的一個絕好的機會,近一階段反對李治的聲音一定會小很多。
兩個在承天門上看了閱兵的孩子也是一樣的高興,兩個人模仿正步行走的樣子逗得李治哈哈大笑。
忽然門被人粗暴的撞開,衝進來的人是白三娘。她急匆匆的說道:“陛下、娘娘,快走!兵變了!”
李治猛地站起身來厲聲問道:“你可看清楚了?”
白三娘如實回答,道:“奴婢並沒有看清楚,是一個在玄武門當值的禁軍前來通告的。婢子敢用項上人頭擔保,這人絕對可靠。”
章文怡轉頭對李治說道:“陛下,謹慎一千次虛驚一場好過馬虎大意一次全軍覆沒。”
李治想了想,說道:“那現在該如何是好?”
這段時間李治動作頻頻,章文怡也確實擔心過逼人太甚會引起反擊。但是李治卻執意要趁此機會嚴厲打擊門閥世家的勢力,因此章文怡也做了最壞的打算。
一直等到嶺南軍趕到長安對方遲遲沒有動手,章文怡也就此將心放了下來。誰知才完成閱兵對方竟然在這個時候發動兵變,這是章文怡沒有料到的。
章文怡冷靜的問道:“叛軍有多少人?”
白三娘答道:“那人說他能看到的最少有五、六百人,為首的是薛萬徹和房遺愛兩人。”
李治聽說反叛當中竟然有薛萬徹,不僅大驚失色。因為這人不僅僅是大唐的一員與李績、李道宗齊名的猛將,而且是一員掌握兵權的猛將,他手中有三千精兵可以調動。
事實上薛萬徹可以調動的人手遠不止三千精兵,因為還有一個沒露面的柴令武,他也有五百精兵可以調動,加上三家的僕役也能湊出一千多人。
不過五千左右的軍兵在長安城造反還是很危險的,因為長安的守軍大約有六萬人,皇城有五千御林軍,城內也駐紮了八千禁軍,其餘的駐紮在城外的大營裡。如果算上臨時前來受閱的軍隊整個長安有七萬多人的軍隊。
這麼懸殊的差距只要叛軍不能迅速控制皇宮,抓住皇帝那麼面臨他們的必將是失敗的命運。薛萬徹和房遺愛都是大唐的駙馬,屬於皇室成員,是什麼促使他們發動兵變的?
章文怡在前世並不是一個精通曆史的人,所以她不知道這次兵變已經推遲了兩年多,而且在前世房遺愛他們的兵變還沒發起就被人告發了。
只是章文怡推算了一下,這個時期的皇城非常大,面對後宮無數的宮殿不要說五、六百就是五、六千人沒有很好的組織能力也很難將整個皇城掌控住。
好在前段時間做好了準備,而對方又是在閱兵後立即發難,章文怡為撤退準備好的物品都還沒有收起來,現在正好用上。
她立即讓白三娘將李青蓮、祝若君、慕容秋、徐婉茹、沈悅、方瓊和盧妍七個人全部找來。
沒多久白三娘就將其他七人找到,八個人一起來到章文怡的屋中。這時章文怡已經將武器、包裹準備好。她讓徐婉茹、祝若君、慕容秋、沈悅四人先護著李信和李如意兩人先走;李青蓮和盧妍護著李治緊隨其後;章文怡和方瓊為他們打掩護。
直到清寧宮門外響起砸門的聲音,章文怡和方瓊才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線路悄悄的溜出宮去。
柴令武帶著兩百人問清了李治今晚去了清寧宮,便直撲了過來。薛萬徹等人知道柴令武搶先一步去抓李治之後立即派人封鎖清寧宮通往外界的其他出口,章文怡她們險些被撞個正著。
看了一下四周的情況,章文怡兩個還是按照預定線路向西過了兩儀殿。她們沒有走最近的宜秋門,而是繞路走了西南角供宮女出入的小門。
一路上行人紛亂,大部分人都是宮女太監。這說明叛軍暫時還沒有趕到這裡,這讓章文怡和方瓊都鬆了一口。
過了百福殿來到了明清渠,這裡有幾條供她們撤走用的小船。章文怡驚訝的發現五條小船隻動用了兩條船,這種小船一般只能載三、四個人,這說明只有兩個孩子和四個婢女走了,而李治和盧妍並沒有來過。
章文怡想了想,對方瓊說道:“你先走,追上信兒他們之後直接去城南外嶺南軍的大營,一刻都不要擔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