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的七月,晴空萬里,秋高氣爽,北翠嶺。
這裡山清水秀是關中少有有山有水景緻宜人的地方,離長安城大約五十餘里,是李世民最喜歡的皇家狩獵場。
秋季很多動物為過冬做了大量的儲備大多味道肥美,所以這個時候的也是皇家組織秋獵最好的時間。
七月上李世民攜太子李治等文武百官以及兩萬唐軍來到北翠嶺進行圍獵。
事情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李世民父子似乎已經複合。然而李治卻清楚的記得今天是九兒去世的日子,他本打算偷偷祭奠這位曾經的愛妻。只是李世民突然決定圍獵,這使他不得不放棄原來的計劃,跟隨大軍前來參加狩獵。
因為朝廷已經決定北征高麗,這次秋獵無非是對前來伴隨的這支禁軍的一次預演。再大的家事任何時候只能讓位國事,這點李治還是能夠做得到的。
長孫無忌縱馬走在李治的身邊,這是妹妹最後的一個兒子了,他不希望李治也出什麼問題。自從承乾太子被廢、魏王李泰遭貶,長孫無忌對李治開始重視起來。
這並不僅僅因為李治是皇太子,而是他是幾大勢力針對的目標人物。自從承乾被廢、李泰被貶,長孫無忌已經看出了李世民的用意。
去年的這個時候李績匆匆趕到自己的府上,求他去長生庵救援晉王妃,長孫無忌對此並不在意。
當年李世民不顧所有人的反對立商賈之女文氏為晉王妃,長孫無忌是抱有很大的反對意見的。這次晉王妃遭人陷害而與皇帝有染,李世民想借機更換晉王妃,將文氏納為後宮,長孫無忌也是同意的。
畢竟商賈之女作為未來的皇后本來就有些不妥,晉王妃既然已經失貞那麼順水推舟也無可厚非。
直到李世民找自己問詢是否可以以吳王李恪替代李治為儲君的時候,他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一直沒有想到皇帝父子竟然會為了一個女人而產生隔閡,最後還鬧到了要易儲的地步。
他當即拒絕了李世民的提議,以頻繁更換儲君與國不利為理由打消了李世民更換太子的想法。既然有人跳了出來長孫無忌很快就查出楊妃、吳王妃、吳王側妃都參與了這次陷害晉王妃的行動。
長孫無忌迅速將吳王妃、吳王側妃抓進皇宮,本想嚴加審訊逼問其背後勢力,卻不想當天晉王妃遇害,第二天李治就將吳王妃二人溺死以報復晉王妃被殺。
到此所有的線索都斷了,雖然長孫無忌能夠隱隱的看出這背後勢力是誰,但是他到此才發覺自己所看到的可能只是這股勢力冰山一角。
這股勢力不僅龐大,其野心更大、能量更大。他們悄無聲息的控制了大唐的儲君,逼得李世民竟然要犧牲兩個兒子才能破壞他們透過控制儲君贏得未來的計劃。
最近長孫無忌再次暫時打消了李世民為李治另立太原王氏女為晉王妃的想法,在沒有弄清那股勢力的脈絡之前,長孫無忌也唯恐一個不小心令大唐的儲君為那股勢力所控制。
號角響起,行軍大隊立即停下,散開安置營帳。
長孫無忌看著百丈之外正在豎立營帳的秦懷玉兄弟,心中不由得一暖。雖然皇帝對翼國公一家依舊猜忌,但是他們依舊忠心耿耿的護衛著大唐。
這次遠征高麗,大唐兵力不足。李世民徵調了一萬的瓦崗餘眾,這些人暫時由秦懷玉兄弟率領,可是皇帝對他們還是不能夠放心。這次參加圍獵的有三千人,他們被安置在遠離皇室的邊緣地帶。
秦懷玉作為這支軍隊的主將,本應在軍隊的中央設立軍帳,但是他還是把自己的軍帳設立到距離李治最近的地方,以便出手救援。
長孫無忌不明白的是老國公秦瓊為了換取皇帝的信任自廢武功,將手上最後的一點實力也交給了皇帝,然而他依舊沒能換取皇帝的信任。
李世民為何對這支如此忠誠的軍隊像防賊一樣的防範,這是長孫無忌至今弄不明白的事情。
長孫無忌還記得那隻衝鋒陷陣無往不利的軍隊,那支軍隊的大腦是李績、武力是程知節,而靈魂卻是秦瓊。
“舅舅。”李治的呼喊打斷了長孫無忌的思路。
長孫無忌寵溺的看著這個未來的國君,問道:“有什麼事?”
李治說道:“我想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