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商定了各自經營的行業後,便開始各自籌備。
最先遇到困難的是章文怡,由於朝廷政策對商業的抑制,經商的人必須入市籍。一旦入了市籍則永無更改的可能,而且子女不得入仕。由於有著一條的存在,一般的平民大多不願意加入市籍。
章文怡自己不可能成為店東,宮裡除了太監也無人可用。宮女就別想了,戶主只有在家裡沒有男性的情況下才會登記成女性,而且無論太監還是宮女地位都比市籍高,因此絕對不會有人願意加入市籍的。
她這才發覺在古代門閥世家的優越性。大戶人家都有世代的奴僕。這些人號稱“家生子”,他們屬於奴籍,比市籍更低一等。因此很多家生子會願意進入市籍成為名義上的店東。這些豪門世家就不存在無人可用的尷尬。
幸好章文怡身邊有個叫“環兒”的宮女,她的一個表親遭人陷害被人奪了家產,他願意為皇家效命,但有個條件請王妃設法為他申冤。
章文怡本不想用他,苦於手邊沒有人,只好暫時用起來再說。見了面沒想到這人還是個讀書人,他叫馮德堯。
有了店東,一切開始順利起來。先是在東市盤了一間店面,去平準署登記。室內裝修是平準署請工部下屬人員施工的,質量馬馬虎虎,效果卻並未達到章文怡想象當中的效果。
看來從古至今所有官營大多都是一樣的馬馬虎虎質量標準。
接著想走精品路線的章文怡遇到了第二個難題——沒有業務。雖然章文怡在店內設了展臺和模特,也有人進來問詢。
但是很多人都被高昂的價格嚇住了,而且章文怡也低估了中國人的模仿能力。她放在店內展示的幾件款式特別的服裝被人仿製了,並在貴婦之間流傳開去。
章文怡的作品成功了,而她的店鋪卻連續三個月沒有做成一單生意。
李治那邊狀況也沒章文怡這邊好多少,第一次買地就被人坑了,有人將一塊需要休耕的劣質土地按照上等良田的價格賣給了李治。
這件事觸怒了李治,他讓人報官。結果掮客到是被杖斃,而得利的賣家卻未受到一點點懲罰。李治得知有人受到了懲戒,也未多想就這麼過去了。
之後他順利的買下了數十傾良田,招了十幾家佃農,步入了大唐的地主階級。
李世民對這種結果也是有些奇怪,之前他還以為晉王妃乃商賈之女,自然擅長經營之道,沒想到反而是不抱希望的晉王率先有所小成。
他略一過問才知道章文怡並不懂貨殖之術,僅僅憑想當然在操作的。在虧了幾百兩之後章文怡打算關掉這個鋪子的時候她的第一個顧客來了。
第一個光顧這家名叫秋水伊人繡坊的竟然是蕭盈。
生了孩子之後的蕭盈因婆婆要辦聚會,她上街來挑選些首飾。無意間看到了這件鋪子,看到展示的幾件服裝她忽然想到章文怡修改過的宮裝,如此修身的服裝這裡也有。當下她打算定製一套盛裝,打算在宴會上穿。
店夥量尺寸的手法和章文怡的也非常類似,蕭盈倒也沒有過於在意,她覺得既然都是做修身的衣裙,想必需要的步驟也是相當的。
中國古代的女裝除了滿清時期的旗袍都不修身,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中國古代的審美並不注重體形的美感。另外女孩子十六七歲出嫁生子的比比皆是,她們通常還沒有體驗到女性身材最美的時候已經被生育破壞了體形。
女人都是愛美的,生育之後身體走形,自然需要百般遮掩,因此中國古代的衣裙大多以寬大為旋律。
現代女裝就比較將就對女性身材線條的突出,對東西方女性在身材上差異也會進行彌補。章文怡前世容貌欠佳,自然會在穿衣上更講究一些,因此對這方面感受更深刻。
由於是店裡的第一位顧客,又是英國公世子夫人,章文怡看到量尺寸的單子,想了想,決定還是親自去一趟國公府比較好。
說實話,章文怡現在是很怕去見蕭盈的。因為那幾天為店鋪設計展示的服裝太投入,結果孩子的滿月酒她沒到場。
蕭盈在後花園乘涼,聽到侍女來報:晉王妃到了。聽說章文怡來了,蕭盈把手上的話本一摔,“哼”了一聲:說道:“她還敢來呀,看我不好好收拾她一頓。”
說著站起身來急匆匆的去了。那位侍女是新來的,早聽說世子夫人脾氣火爆,可怎麼也沒想到能火爆到這種程度。連晉王妃都敢收拾,阿彌陀佛,千萬別惹禍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