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會被表揚一番的李治垂頭喪氣的回到自己的寢宮,章文怡知道了事情的經過也覺得奇怪:明明是件好事啊。
在這對小夫妻倆糾結時候,李世民登上望臺遙望昭陵暗暗禱告:“觀音婢,我給大唐找到了一個繼承人。稚奴小小年紀對於治國的理念已經超越我了,如果假以時日必將是一代千古名君。”
當晚李世民將一大摞奏摺,同時傳來口諭:既然有這麼多時間瞎想,那就多幹一點兒實事,今晚批不完這些奏摺不許睡覺。
看著高高的一摞奏摺,覺得過意不去的章文怡收起了小脾氣,變得格外的殷勤。給李治打扇、燒夜宵。
只是奏摺實在太多了,章文怡挽起袖子也幫著在一旁看。她把紙張裁成紙條,將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寫在紙條上。
李治見了倒是把她大大的表揚了一番,章文怡苦笑著應承了,她能說這是前世考試打小抄的基礎麼?
兩夫妻熬了大半宿,總算是合力把奏章批完了。相互給對方揉了揉發酸的膀子,趕緊回房洗漱安歇。
讓夫妻倆沒想到的是從此兩人就進入了一個相互協作批閱奏章的模式,李世民不斷加嗎最後將九成奏章交給李治批閱,他到由此清閒了數月。
不得不說章文怡沒有從政的天賦,她批閱的奏章只能說中肯,少有驚豔之作,這也讓李治的心裡好受了些。
可是章文怡是間諜出身,蒐集、分析情報是自己的專長。兩夫妻的合作模式漸漸的由章文怡搜尋奏章的上的資訊,而由李治去做判斷。如此一來不僅進度快了許多,奏章的批閱質量也是一日千里。
這讓李世民將最後一點點的顧慮打消了,以前他曾經擔心李治做不到李承乾對國事問題處理的精熟,現在看看不僅做得到而且還超越了李承乾現有的能力。
李治的婚期很快就到了。這幾天要迎娶蕭氏女,皇帝特意給李治又安排了一個寢宮。李治暫時要搬過去住幾天,楊嬤嬤知道章文怡心情不好,她自告奮勇的帶著人在那邊佈置。
章文怡在宮中無所事事,便將批閱奏章時寫的紙條拿出來重新分析。經過她的分析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南北方的官員上奏的要麼訴苦,給人感覺就是苦大仇深的那種;要麼就是歌功頌德,馬屁拍到不要臉的那種。
訴苦類的南北還是有差異的,南方訴苦從不涉及糧食產量,他們主要是缺少人口。北方大多在談減產,卻從不談人口。
然而最近的科舉北方士子考取的不足六成,而南方士子雖然只是超過了四成,可是根據在籍的人口數量,北方是南方的兩倍有餘。
同時三甲都由北方人囊括,但是前十名中南方士子佔了六人。
這說明南方人均經濟總量超過了北方,由於生活富足有更多的人能夠進入學堂,南方士子在人口中的佔比和質量都超過了北方。
雖然現在南方無論是官員是士子,南方都遠遠落後於北方,但是他們將成為大唐政壇不可忽視的力量。
章文怡潛心收集、分析情報的時候李治和蕭妃成親了,蕭妃的美豔震驚了全場。人們紛紛讚歎的同時大多不無妒忌的口稱:晉王豔福不淺。
李治對此也是十分的得意,在得到李世民的准許後,蕭妃並沒有按照常規在第二天向晉王的正室敬茶。
此舉引起了李治的強烈不滿,當即上書李世民,稱:父皇此舉極為不妥,規矩是用來遵守的。如果父皇隨意破壞規矩,那麼您還如何指望您的臣子遵守規矩呢?
晉王妃出身不高,卻同樣端莊賢惠,成為晉王妃這麼久沒有犯過過失。而父親卻允許妾侍不向正室行敬茶的儀式,即使民間也是不被允許的。懇請父皇收回成命。
收到李治的上書,李世民深感欣慰。他之所以答應蕭家不給晉王妃敬茶,實際上是試探李治應變處理事情的能力。
李治的上書有條有理,言簡意賅說明這段時間他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經完全有資格成為一個合格的儲君了。
蕭妃自持美貌在李治面前撒嬌、撒潑企圖逃過這一關。李治只是平靜的對她說道:“你去給王妃敬過茶就知道了。”
蕭妃無奈只好前來敬茶,蕭妃不服氣的正臉看了一眼章文怡。妾侍在給正室敬茶的時候是必須低頭以示敬意,在對方沒有允許的情況下抬頭對視,在古代是非常失禮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