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天門上觀禮的李世民聽到遠處人聲嘈雜,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連忙遣人查探。不一會兒出去查探的禁軍回來稟報說是晉王受到了長安女子的熱烈歡迎,李世民聞言想到李治的狼狽與群臣哈哈大笑。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相互望了一眼,嘴角都帶著不屑的微笑。大唐現在已經進入了文治時代,軍功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李治即使再出風頭也不過如此,過不了幾天便會被人們忘懷。
李承乾對此更不介意,因為這次西征的主帥侯君集、大將牛進達都是東宮的屬臣,他們立功對鞏固他的太子地位作用非常大。
魏王李泰一向對軍功不感冒,他以文著稱於世,由他主持編篡的《括地誌》已經接近尾聲,待校對完畢即可呈獻皇上,到時這件功勞可是大過西征的。
二十萬大軍遠征人口不足五萬的高昌國,雖然高層都知道這時為了防止突厥搗亂,但是畢竟在外人的眼裡是以石擊卵,以往唐軍征討胡虜從未超過十萬,所以這場仗多少有點兒勝之不武的味道。
將要到承天門時,入城的唐軍陣形變換,主帥侯君集一干人越眾而出,走在了李治的前面。他們是這次作戰的主要將領,面見陛下的時候這些順序是不能錯的。
章文怡知道入城儀式一時半會兒的結束不了,她只能強壓著急切見到李治的心情,帶著宮女們再次將寢宮整理了一遍,又去廚房將要燒的菜也重新整理了一遍。
眾人知道王妃這是近鄉情怯,大夥暗暗好笑,都配合著陪著她瞎忙活了一天。到了掌燈時分李治還沒有回來,眾人看著倚門而望的章文怡不免暗暗擔起心來。
入城儀式完畢之後是慶功宴,文武百官都會參加,章文怡想得到李治會回來的比較晚,只是沒想到會這麼晚。
綵衣離著章文怡最近,看著她不停的用力揪著手裡的帕子,好像和它有仇似的。又聽到她用幾不可聞的聲音在嘟囔著什麼,連忙示意其他的宮女噤聲。
側耳傾聽終於聽清楚了,章文怡在不斷的說:“這個沒良心的、這個沒良心的”
綵衣遲疑了一下,還是用啞語將章文怡的話告訴了眾宮女。知道王妃在說什麼的宮女們並沒有笑,她們能理解王妃此刻的心情。
晉王不在的這一年她們的生活並沒有受到李世民的特別關注,同樣是陛下的嫡子,晉王宮裡的用度根本沒辦法和魏王相比。她們的生活比那些五品的才人好不了多少,王妃每天還要去照顧晉陽公主姐妹。
她們這些下人都有些憤憤不平了,可是王妃從來不計較這個,她總是樂呵呵的勸解大家:“其實我們這樣已經不錯了,更苦的日子我都有過,這些算不得什麼,總比老百姓吃都吃不飽的日子強吧。”
大家都知道,這不是日子苦不苦的問題,而是這日子過得太憋屈。這兩天晉王要回來了,她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不少,規制的衣服、伙食、月例都能正常下發了。
好容易盼到大軍進城,晉王卻遲遲不回也難怪王妃等得焦急。
過了時間都快接近子時,章文怡放棄了等待,也許今晚李治留宿在別處了。由於她出身的問題宮裡的人經常不拿她當回事,李治留宿他處而無人前來通稟的事情以前也有發生過。
正要讓眾人退下去休息,只聽門外一陣嘈雜,奇怪的是除了人聲還夾雜著譁稜稜金屬碰撞的聲音。
當看到李治的身影終於出現在宮門口的一瞬間,剛才還滿腹幽怨的章文怡頓時欣喜萬分的提起裙子朝李治飛奔而去。
李治穿著一身盔甲想給妻子看看自己的軍容,冷不防一個溫軟的身軀撲進懷裡。幸好這一年多的軍旅生涯讓他變得更加強健,要是放到過去非被撞翻了不可。
聞到熟悉的體香,李治當然知道這是誰了,他反手抱住章文怡。也不管鎧甲膈得渾身疼,章文怡牢牢的摟住了李治的腰,生怕一放手他會消失了似的。
剛才還在考慮是讓李治跪長榻還是想個十大酷刑來對付他,可是一見到人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都跑到了九霄雲外。暗暗罵了一聲“賤”,轉過頭就成了:賤就賤吧,反正我的男人回來了。
看著比自己還高了半個頭的李治,章文怡開始後悔沒有去參加唐軍入城的觀禮。其實章文怡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她的身高確實比同齡的女孩要高很多。如果李治的身高還像以前那樣沒有竄起來,很難說章文怡的身高不會超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