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易夫人要是知道章文怡這一世的年齡只又七歲,怕是要以為自己遇到妖孽了。文錚的身材高大,大太太的身材也不矮,加上文家富庶孩子們的營養也跟得上,因此文家姐妹的身量在當時都屬於偏高的。
九姑娘的身材有點兒隨父親,比自家的姐妹更高。只是她比較胖,女孩子年幼時通常長得比男孩子快,所以在眾姐妹中九姑娘的身高還是最矮的,加上她又比較胖,所以在家的時候也顯不出什麼來。
章文怡附身在九姑娘身上,在元娘被帶走後加強了身體的鍛鍊,個頭長得有些快。加上逃亡這段時間吃不好、睡不好身體又很快的消瘦下去,這樣更顯得身材高挑有了十歲左右的模樣。對於身材上引發的誤會,章文怡一無所知。
易芸兒回來的時候易夫人與章文怡的談話已經結束,又過了一會兒她們來到了一處大門高牆的宅院前,門上的匾額用篆體寫著“勳高柱石欽賜蕭府”的牌匾。章文怡不認得篆體,看不懂這塊牌匾代表的含義。
她卻知道古代等級森嚴,人們對古代等級的認識通常知道不同的官員穿不同顏色的朝服,朝服上還有不同的補子代表官職的高低。不僅如此不同的等級能穿的衣料、顏色都有講究,比如杏黃色只能是皇帝專用,老百姓只能穿布衣還必須是無色的。
對於住宅來說也是一樣,不同等級的家宅的樣式、規模都是有具體規定的,超過規定會被稱之為“逾矩”。犯了規矩輕則丟官罷爵,嚴重點兒的還會有牢獄之災,最厲害是砍頭滅門。這家的院牆和府門異乎尋常的高大華麗,它代表著這戶人家身份的尊貴。
亦步亦趨的跟著易夫人來到門前,還未登上門前的石階,門口便有一位長者迎了下來,他在易夫人面前單膝跪下,說道:“小人蕭德才,忝為國公府總管,奉太夫人之命在此恭候表姑娘大駕多時,請表姑娘隨老奴來。”
說完,轉身揮了揮手,只見府門中開,裡面現出站在兩側的丫鬟婆子。章文怡在古代生活了一年多,知道古代的禮節中中門大開是一種非常隆重的高規格禮節,只有尊貴的客人到了才會開中門迎接。
中國古代婦女的地位低下,再高貴的貴婦也擺脫不了深居內宅的命運。易夫人能夠讓這樣尊貴的高門大戶開中門迎接,看來她所說的皇族身份是真的。
可是前朝皇族的身份不是應該會被本朝的皇帝千方百計的趕盡殺絕嗎?怎麼還會這樣大搖大擺的來去自如?難道我穿越的是一個架空時代嗎?
章文怡並不知道在宋朝之前中國的門閥勢力非常強大,它們不僅僅會因利益而糾整合利益集團還會利用聯姻的方式來鞏固彼此的聯絡,隨著時間的變遷豪門之間的糾葛錯綜複雜得令人難以想象。
在大腦混亂之間章文怡跟著易夫人母女走進了這家豪門的內宅,走進了一個掛著“祿養堂”牌匾的院子。
看著穿著不同款式、顏色、質地服裝的丫鬟、婆子躬身迎候,章文怡忽然發覺帶路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由那位總管變成了婦人。
轉念一想,古代大戶人家的內宅裡大多是女眷。除了主人和年幼的男孩,後宅裡是不允許有男子隨意進出的,即便是主人家的男孩子在年滿七歲之後也要搬到外宅居住。那麼應該是在外院和內宅交界的二門改由僕婦帶路的。
暗暗自責了一下不應該有的走神,章文怡打起精神來準備應付在這個大宅之中的一切。
正廳的門口站著一位由兩個丫鬟攙扶的衣衫華貴的老婦人,她的身後是一群同樣衣飾華貴的婦女。
老婦人見了易夫人激動的上前拉住她的手說道:“妤兒,你總算願意來了。”
易夫人做勢想拜,被老婦人拉住她的手不放拜不下去,只好說:“孩兒拜見舅母。”
老婦人說道:“好啦、好啦,你從彭城千里迢迢趕來長安,路上一定辛苦了。快坐下、快坐下。”
邊上的夫人也是解勸,她們簇擁著著老婦人和易夫人走進內室,分賓主落座。相互介紹了一下,章文怡才知道在座的都是四品以上的誥命夫人。這裡只有她和易芸兒年紀最小,只把兩人磕頭蟲似的與眾位長輩拜見了一圈。雖然拜得頭暈眼花只是每人都會有不同的賞賜,林林總總的一堆,珠光寶氣的險些亮瞎了章文怡的雙眼。
見面寒暄未了,就聽到外面一陣紛亂。見有那個帶著易夫人一行進院的婦人匆匆走進來,拜見了老婦人後輕聲說道:“老夫人,晉王殿下跟著少爺、姑娘們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