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呂布接過軍報,認真的翻看起來,當見到公孫瓚所寫作戰計劃,呂布臉上的笑容,就變得更多了。
不愧是白馬將軍公孫瓚啊,這骨子裡就是崇尚進攻的狼性,不過想要確保北疆邊陲穩定,那這種對外侵略性就必須要保持住。
要知道當初呂布建立戍邊大軍,讓他們擁有自主權,可是定下了死規矩,只要是出動兵馬迎戰塞外異族,那就必須要撈取到相應的好處。
若是沒有了這些好處,一場戰鬥可以,兩場戰鬥可以,但若是麾下兵馬失去了兌換軍需的本錢,那不好意思,軍督府可不會隨便就調撥軍需用度的。
似這樣的一種底線約束,就使得統領戍邊大軍的那些主帥、副帥,心思都必須要一心放在戰事上。
想要出動兵馬對戰塞外異族可以啊,只要你們能一直大勝仗,虜獲屬於塞外異族的戰利品,那就能拿著這些戰利品,來向軍督府兌換相應的軍需用度。
在呂布的眼中,他現在做的就是在跟各戍邊大軍做買賣。
只要你們能輸送麾下勢力,所需的戰馬、羊群、牛群,亦或者異族俘虜,再或者異族金銀等等,那不管是缺少什麼,軍督府都會在第一時間籌措調撥。
但若是沒有這些,那不好意思,你們就向後靠靠,等滿足了那些大勝仗的戍邊大軍後,軍督府再最後滿足你們。
這在無形中就給這些領軍的主帥、副帥心中,一股無形的壓力,不管是發動的那場戰鬥,都必須要確保萬無一失。
軍督府在建立成立以後,就向各個戍邊大軍,送去了相應的文書,上面不僅有軍督府的大印,更有車騎將軍的大印。
即便是內心桀驁不馴的公孫瓚,在接收到這樣的文書後,那心中也算是明白,想要領軍打仗可以,但不能打敗仗,不然就只能吃癟。
這種狼性的競爭環境,就是呂布施加給各戍邊大軍的。
戲志才此時道:“主公,此次是公孫瓚所領的武驤軍,第一次對外主動出擊,我軍督府要不要派人傳令,讓他們實時傳遞軍情?
這樣一來的話,我們也好把控公孫瓚所部,在此戰中會取得怎樣的戰績,亦或者處於怎樣不利的態勢。”
呂布揮手道:“無需這般,這樣一來的話,豈不是本侯先前說的話,就如同虛設的存在了?
該給他們的自主權,就必須要給到底,既然選擇信任他們,就應該給他們相應的空間才行。
就現階段的局勢來說,軍督府需要做的事情,是將各州治下的駐防軍體系,還有各大營的體系,都儘快的完善起來。
這些統領戍邊大軍的主帥、副帥,那都是本侯麾下的猛將悍將,他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才對己部最為有利。”
呂布向來就是這樣,既然是放權了,那就徹底的放權,放一半留一半,這算什麼?相互間必然會存在猜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就是呂布的行事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