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戰,是從日月山這邊開始的,最起碼吐蕃一方認為的焦點應該是在日月山乃至石堡城這邊。
所以,就是哥舒翰,也象徵性的將帥帳立在了鄯州城外西南的山頭上······吐蕃的細作反饋回去的訊息就是這樣的。
但是,徐義的神策軍,就將營帳紮在了裡鄯州城不到五十里的地方,意思好像是時刻等著吐蕃出日月山山谷向這邊進攻······
萬數的神策軍,由於攜帶的輜重過多,遠遠的看上去,似乎有三五萬的樣子,這也堅定了吐蕃一方認為大盛是要攻打石堡城。
所以,戰局到現在,只有相互的對峙。
兩三天了,就這樣相互對峙著,誰也沒有輕易的出擊。
徐義卻是趁這兩天努力的回憶著自己曾經看過的風景和現在的地形做對照······徐義很希望就這樣繼續對峙幾天,也好讓他夯實自己心中的印象。
從湟源西南這一帶來看,千年的時間,除了植被以外,地形地貌並沒有多大的變化。
徐義就開始制定整個行軍過程的紮營方案了。
“主公,隴右軍通告我們,第一個據點已經開始行動,對吐蕃防線展開攻擊。”
神策軍這邊,從來沒有按朝廷關於主將的規範稱呼那樣稱呼徐義,比如說使帥、將軍之類的,從來都是主公。
從神策軍軍卒的意識深處,很可能就沒有自己是朝廷軍卒的自我覺悟。在長安的,細柳營軍城的第一次被朝廷變更主人,到這次徐義謀劃,都充分證明一點,那就是,朝廷對於神策軍從來不曾有過錢糧劃撥,都是徐義用自己的營生收益在供養著神策軍。
還有就是,整個神策軍的訓練,包括神策軍的工匠,都是徐義一手帶出來的,都自覺的把自己看做是徐義的門徒。
沒有人注意過這點,徐義似乎也沒注意。
徐義一直就是在為即將發生的大亂做準備,又如何會糾正神策軍的稱呼和意識?
“看來咱們也需要準備出擊了。”
當徐義帶著李光弼和薛嵩再一次登高檢視時······
“主公,似乎吐蕃的防線有些調整了。”
確實是有些調整了。看上去還是入原來那般密集,可徐義能感覺到,吐蕃軍的狀態,似乎從原來的進攻狀態要轉為防禦了。
“再等等?”
徐義問自己的兩位副將。
“可以再等等。第一個據點出擊只是開始,隨著沿途據點越來越多的發起攻擊,這邊集結的兵力就必須抽調回去繼續他們原本的防禦線。”
“咱們這一次只是打穿,打過去,沒必要進行攻擊戰,就如商團過境,只需要對我們攻擊的給與還擊即可。”
徐義在神策軍形成的作戰方式,便是整個指揮團隊商討,而不是一言而決。李光弼早就適應了這方式,薛嵩也在慢慢習慣。
都是久經征戰的老將,要不就是武將世家,對戰前評估的水準都不低。
“主公,待吐蕃軍抽調走五成軍卒以後,我們再考慮出擊的時機。”
“就以現在吐蕃軍防禦的態勢看,估計吐蕃以為主公是率軍來攻打石堡城了,也只有這樣的猜測,才符合吐蕃集結大軍在此一地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