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徐清等人,徐思順在處理問題,熟悉朝堂上,是徐義現階段最為需要的。若能排除徐思順別有用心,徐義很希望自家有這麼一類人。
而徐思順似乎也在急於表現自己的能力和忠心,徐義不時的點幾句,徐思順就滔滔不絕的幫著徐義分析。從這幾天的邀約,說到壽王和太子的抗衡,說到惠妃,說到李林甫和李適之,說到張九齡、牛仙客,包括王忠嗣等等。
甚至就是原本顯耀的勳貴,包括世家大族的現狀,徐思順都算得上是言無不盡了。
確實,徐義覺得自己家裡真的需要這樣一個人。
“這幾日我顧不上招呼你,有些事要忙。既然來了,是徐家。至於家裡人,你問問清叔就行。”
徐義還是表示了接納的善意,沒有虧待徐思順的這片苦心。
說真的,就徐思順這一陣說的這些話,有很多是不能外傳的,也就是說,徐思順投靠,是帶著投名狀的。
或許徐思順真的是死心塌地吧。
徐義是真的顧不上招呼,也沒時間觀察徐思順的忠誠與否,他相信,有鶯娘帶著魏長天和徐風、徐雲,肯定會看好徐思順一家人,也會看好這個家。
徐義急需把新軍軍營的事做妥善了,看如今的這個形勢,拖得越久,很可能自己面臨的局面越複雜。
“你是說徐義這小子把所有的邀約都推了?”
“回大家,確實如此。”
“包括崔家和信安王?”
“嗯,包括崔家和信安王,一律回絕了。”
“沒讓朕失望。”
“大家,徐思順居家投靠徐義了,會不會是······”
“徐思順?吏部考評中上,朕不覺得他有窺明白全域性的能力,應該是幫徐義分析一下朝堂的局面。這樣吧,你將你夾袋裡的人擬個名單,給徐義送過去。”
不止是宮裡在議論,整個長安有名頭的府門裡,都在議論著徐義回絕各方邀約的資訊。
“以不變應萬變,小子倒是走了一步好棋!”
這是李煒的判斷。李煒也不相信徐義是看透了全域性,他清楚徐義是出於本心。
而在平康坊的李林甫,將門生遞上來的奏報看了看,隨手便丟在一邊了。這時候的徐義風頭正勁,他沒有專門為難徐義的意思。
可惜,那壽王被莫名其妙的仇恨矇蔽了腦子······徐義是一個可能在未來登堂入室的人才,需要很長時間,可對於壽王,當下最重要的是大統繼承。
只要徐義沒有跟太子一方勾連,正確的做法是放放,而不是招惹徐義從而導致聖人的反感。
“左相,壽王求見。”
李林甫正琢磨著怎樣脫開這事,下人就奏報,壽王殿下來了。也罷,勸說一番也好。
“左相,如今那小子拒絕了所有的邀約,分明是不給所有人面子,這正是好時機。”
李林甫真的想不出壽王的腦子是怎樣長的,好時機?什麼好時機?人家拒絕所有人的邀約,不正是告訴聖人,他沒準備在下面搞事情嘛?
“左相,如果這時候有臣工彈劾,隨便什麼事彈劾,估計在朝堂上都可以得到響應,如此一來,他根本就別想籌建什麼新軍,甚至連明威將軍都可能做不成!”
李林甫沒吭氣,壽王殿下卻還在繼續,不停的絮叨,跟李林甫闡述著這時機的不可多得。
“壽王殿下,先不說有長公主義子的身份,就徐義進長安以後,可有什麼讓朝廷,讓聖人忌諱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