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崔升的這些話裡,徐義聽到了些資訊。
比如,原本的計劃是自己隨便在對戰契丹的戰爭中混資歷,然後會舉薦出仕,但不會跟自己勳官對應,很可能低一些。
這樣,就可以在不被注意的情況下在東都混。
第二個,聽崔升的意思,如果對戰契丹的戰事能過了年,或者自己上任能過了年,會是另一方情形。
還有就是,徐義覺得從自己進了洛陽城,自己就已經烙上了崔家的印。
老管家城門口迎接,今天又大張旗鼓的揹著搖椅招搖過市……
沒得選。縮頭?往哪縮?就跟徐茂公一樣,不摻合任何派系對立?問題是咱雖然也是戰功得官,可一開始就有烙印了。
關鍵是,倘若真的那樣,自己會不會就是徐茂公的翻版?到時候真有個子不賢孫不孝的,那徐家宅子又得換主家了。
“叔翁,李嵩可是從東都起家?亦或是李嵩在東都經營多年了?”
就徐義這兩個問號,讓崔升著實驚訝。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聰明瞭,是智慧,天賦的朝堂智慧。
“李嵩借來俊臣起家。要說淵源,他是監察御史出生……”
“本以為今年年底,就可以讓他挪位了,有些動作都在醞釀當中,倒不可過急了。”
徐義能問起李嵩的背景,能問起東都的勢力問題,說明這孩子很有靈性,天生就是混朝堂的。
家族裡的一些異議,在這一刻也該徹底熄了。
崔升這時候對徐義又拔高了。
“叔翁,小子倒是可以遲些日子就任。不過,在小子看來,遲早無所謂,肯定過不了年。”
“也就幾個月,小子陪叔翁看他蹦噠如何?就如秋後的螞蚱。”
不管心裡怎樣想,徐義的口頭上必須跟崔家一致了。
人最忌諱首鼠兩端。
還有就是,一旦自己有猶豫,丟掉的不僅僅是崔家,還有李煒。
關鍵是連崔穎也只是看一眼完事。
最後還落個忘恩負義的名聲。
徐義都不用浪費腦細胞,隨便就想明白了…~很難嗎?又嘚瑟。
徐義讓崔升很滿意,崔穎讓徐義很滿意,鶯娘讓崔穎很滿意。
總體來說,一直到飯點,賓主盡歡,沒有不妥。
食不言寢不語,這點崔家就嚴苛了,徐義正好需要整理整理崔升的話,正合適。
鶯娘就憋壞了。也不知道崔穎怎麼教育的,居然也憋著沒說話,只是跟平常的飯量不一樣。
來回的看,誰也沒缺下,甚至連伺候的下人都沒缺下。
“沒你做的飯好吃。”
本來挺完美,沒想到鶯娘最後還是下了一個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