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這一位氣度不著具象的男子,歸無咎沒有太多思考就猜出其身份。
一來是他功行氣象實在卓越,難有第二人爭鋒;再者天懸道上曾經見其筆意,如今對照面目,其精神若合符節。
當“軒轅懷”的名字明晰起來之後,說來也奇。前一位似乎面目異常相熟的女子,其形象在歸無咎心目中也逐漸清晰起來。
似乎有一個嬌小的身影,逐漸長高變大,道途之中填充無數精彩薈萃的義理納入其身軀,而又經由一道奇妙的轉折變化,構成一次昇華,最終成就畫卷之中的面目。
歸無咎心中啞然。四百年後,才是整三十六萬年之期。此卷有照見未來之能,因而自己一時間只是從過往熟人中去想,才未能想到她頭上去。
這三十六幅圖卷,赫然是將未來數百年、數千年中攪動風雲的時代主角,提前揭秘周知。
歸無咎將三十六道畫影圖形,一一牢記心中。
九宗序列之中尚未相識的六七位,四百年後自有相見之日;而歸無咎現在需要用心掌握的,卻是九宗之外、其餘一十八位應時而出的天才人物。
隱宗序列,乃是除了聖教祖庭之外,這一紀元本土仙道文明的全部精粹。
歸無咎自然不認為,這數百家隱宗之內,入得三十六人榜單的,僅有陸乘文一人。
歸無咎大致估算,與陰陽道、巫道、武道等式微蟄伏的流脈相較,仙道傳承乃是葷葷大宗,得道正統。即便有妖魔一流入局,在其餘十八人中,仙道正傳至少也當有六至九人。
聖教祖庭道法之盛固然凌駕於其餘隱宗之上,但那更多是建立在兩位震古爍今的人劫道尊鎮壓。考慮到規模所限,氣運流佈,數百隱宗相加,至少也要佔的這六至九人中的半壁江山。
這透過“玄黃鏡”和“玄黃令”溝通的詮道之會,在相鬥之前雙方已能夠透過寶鏡交通姓名,相見如晤。
如此,若是又有三十六人之中的人物,歸無咎也可提前見面,暫時避開,藉助這半年的時間抓緊修行。
當然,歸無咎心中有數。這三十六幅影像也未必就能夠一定作準。
以陸乘文為例,若是他不能解開心結,開啟第三道錦囊,而是就此消沉下去。那麼可以預見,這第三十六席上之人,必定換了另外一個生面孔。
至於排名靠前之人,雖然地位較為穩固,但是誰也不敢說必定沒有變數。
不過,歸無咎眼下卻又生一策;因為和陸乘文的意外緣分,自己的銓道會之旅也當因此會有一個更為順遂可靠的歷程。
將三十六人之畫影圖形盡收於心,歸無咎轉頭一望。陸乘文已經將目光從他自家所屬的那幅畫像之上移開,目不轉睛的凝視著歸無咎等六人輪流變換的座席。
歸無咎笑問道:“不知陸道友現在作何感想?”
陸乘文輕撫掌中玉笛,沉思一陣,道:“大約有三種念頭纏繞。”
“先前‘雲頂金柱’神通修煉至‘天衣無縫’之境,已經是堪比歷代天玄上真的層次;至於煉成‘天人之際’的最終成就法,若說心中無有幾分寫意自得,那是不可能的。”
“料想古今天才人物,其登峰造極之境,縱未能至,恐也相距不遠。”
“直至歸兄現於當面,才打消了陸某這一份念想。只是這極境之遠,卻又變得模糊不清起來;似乎如那讖語所示,天外有天,永無窮極。”
陸乘文長出一口氣,道:“坦率的說,這所謂的又副卷之驥尾,當世英傑第三十六位;距離陸某人原先心中所想,有著相當的差距。若是說沒有絲毫失落,那是欺人之談。”
“但是既然是限定三十六位,也就斷絕了排名,千人,萬人之後的可能,終究是提供了一個明確的邊界,不至於就此滑向自我懷疑,永墮沉淪。”
歸無咎心中感嘆,暗暗搖頭,這就是土著文明和九宗道法的差距所在了。
在入道精微、窮理見真之法門中,本土文明確然有所不足。九宗序列的英傑,在道法修煉到一定程度之後,距離圓滿無暇是否成就、相去多寡,相較歷代先賢之高下,心中瞭然如明鏡,絲毫差錯不得。
而本土文明之中的道法判明卻不若九宗明晰。修士臻至何等境界,唯有透過神通法門中較為粗淺的階段劃分管窺一二。故而縱然修為到了高明如陸乘文的地步,依舊不敢篤定自己在道法長河之中處於哪一個階段。
歸無咎笑言道:“陸兄所言,似乎僅有其二。不知這第三道念頭,意有何指?”
陸乘文認真言道:“開啟第三道錦囊時,當中那道聲音言道,這是賜予我的一道機緣。陸某以為,已經知道這‘機緣’之所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