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離子、御孤乘、席樂榮諸言,分明也有心動之意。
歸無咎四道身軀,隨之一散,兩兩成對。
其實這其中有一道玄妙。
因為所謂分身一道,哪怕是歸無咎的兩道分身,雖然已經極近高妙,但是依舊不能冥冥中擺脫道術的限制。若果然歸無咎任意一身的戰力都和正身等同,那麼若不是“明輪”神通的獨特增益,豈不是歸無咎單憑藉分身法門,戰力就平白提升三倍?
若是如此,精研分身之等階,將是大世界中最為當務之急的神通道術了。
這其中微妙在於——
若是歸無咎僅動用一道分身,而本身寂然不動、作壁上觀;那無論是脫胎自真寶金丹餘意的第二分身,還是借用陰陽道機緣方才提煉完整的第三道分身,的確都能達到“與正身完全相等”的層次。
但若三道法身一齊出戰,且每一道都毫無保留,那麼其所臻至的境界,大約要比歸無咎真正的極限高度,略略低了一線。
恰好玉離子等四人,經由四象之陣沁染。如今陣力雖消,但精神意象依舊處於巔峰。
正如玉離子那一擊,雖脫離二重境界增幅的“務虛”妙境,但是依舊要較她個人的最強一擊,強上三分,道理相同。
一來一回,其實雙方極為接近。
先是李雲龍,旋即其餘三人也心有感悟。
似乎四人各自出手,和歸無咎的“每一身”交手,也是一場奇妙的好勝負。只是其等人數為四,歸無咎分身為三,數目不等。沒想到歸無咎竟順水推舟的接下了,還另塑一身。
此時四象之陣雖破,但是外間那四方空間困陣,卻似是一道獨立的神通道術,並未散去。
且四個“歸無咎”與那四人分投四方,八位道境,這空間依舊不嫌侷促。
似乎兩兩之陣,依舊各自有無限幽渺廣大的空間。
歸無咎正身,對上玉離子。
歸無咎虛丹成就、第二分身,對上御孤乘。
陰陽道中,藉助機緣成就的第三分身,對上李雲龍。
三寶合一人,點化人身,對上席樂榮。
關鍵時刻,正身所能達到的極限戰力,畢竟要較分身領先一絲;而三寶之身點化者,雖然極近高妙,但是距離其餘三道真正分身依舊略遜一線;而席樂榮中了歸無咎一劍,此時氣機雖然復原,卻是損了一道神通。
依據實力,一一對應,秩序井然。
戰局完全分開之後,對於觀戰的七陣妖王來說,可就反而成了“煩惱”。因為四個戰場幾乎是域分四界,其心意所凝,勢必只能關注其中一場。而用照影石一類所留下鬥法照影,對於道境層次而言,勢必大大損真。
好在其等立刻就想到了辦法——那就是彼此相熟、關係甚好者,立刻約定一人以“神觀”之法映照一場,事後以神意引渡交錯。
四個歸無咎,入局鬥戰,舉重若輕。
其中和玉離子、御孤乘相戰的兩個戰場,兩個“歸無咎”入陣之時,都是各自斬出一劍,然後冰劍凝化,瀰漫氣機,與歸無咎自己身軀一映。
純粹主殺伐的空蘊念劍,呈現出此等妙用,簡直令人難以索解,確然是達到了“開闢之道”的範疇,已然生根發言,演化成劍道的神通大宗。
玉離子、御孤乘見之,都是微微驚訝。
因為經由這一道空蘊念劍,卻令這兩個“歸無咎”陡然生機一盛;哪怕在極限相拼時,也會距離自己的極限更近一些。彼等境界,一線差距,便是天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