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思緒流動。
看來,萬青冥亦如布法空蘊念劍的那位,走的是借屍還魂,借假修真的路子,只是更加高明,更加隱秘。
而歸無咎的應對之法,一如空蘊念劍那般,一切納之不誤,後來隱患,再徐徐化解。
只是,若是萬青冥為了自身破境最後一步而立下的伏筆,所謂“無情大願”的第一次兌現,勢必厲害無比,不能不審慎應對。
見歸無咎閉目思索,殊神韻道:“你不必多慮。”
“萬青冥雖然功行更勝一籌,但若是在紫薇大世界中行事,亦不能超過此界相容極限的限制;換言之,其手段至多與心情等同,而不能過之。設若他已知將來得法之人臻至‘身在道境之前、心在道境之後’的幽玄境界,未必沒有可能抵擋住上境大能的干涉。”
“所以其攫取機緣,借殼成道之法,若說避無可避,只能在你飛昇之後。”
“而你只消做成三件事,便是立下了古今無二之齊功,他之謀算,自然落空。”
歸無咎道:“願聞其詳。”
殊神韻意味深長的道:“飛昇上境,亦有高下;高下兩分,隔如參商。若是條件具備,你飛昇之後的所在,便是萬青冥掌握不到的那一層次。自此以後,在你修煉至與他相同境界之前,永不相見,亦不能得聞姓名。”
“三身功業一聚,便是海闊憑魚躍,再不受任何羈絆掣肘。”
歸無咎肅然道:“想來此三業之名。是我本人獨立真流的修行之業,開闢門戶道傳之業,以及……末拿本洲和紫薇大世界的混一之業。”
殊神韻道:“正是如此。只是其中關竅在於,當你動用萬青冥所授之法門與心情交手之前,此三業根基,須得提前完備,最好是同時完備。”
“你那修行之業,其實已然完成。所差者不過是一道名分而已。待你成就道境,此名分自然獲得,不勞費心。”
“而其餘二業,卻當同時完成。”
“你真身神識,與末拿本洲之中映照之身乃是一分為二,互不干涉。你在琉璃天中修行之時,末拿本洲中一統之業亦同步進行。二者一動一靜,豈非相得益彰?”
“道境功成,與末拿本洲一統雙線並舉,同歸一致,料想不難。”
歸無咎心中豪情頓湧,笑道:“正合我意。只是二功並舉不難,三道功果同時完成,卻稍有些難能。”
所謂第三件功果,乃是開闢門戶道傳之業,其核心自然是歸無咎所悟通的只借用千分之一太質之氣便能破境的方法。
此事歸無咎雖有絕對信心,且在琉璃天中破境近道的關口,得到親身接觸太質之氣的機會後,必然觀摩推演一回,確保沒有任何疏漏。但話說到底,歸無咎自己卻並不打算動用此法破境。
歸無咎自己的破境之法,依舊是純用太質之氣的舊法。
新法只需驗證無礙,便可交由風止息和九宗下一代有意之人加以實踐。其等資質,可不若歸無咎能夠在極短時間內跨過近道、道境門檻。等到出了第一位道境修為者,已不知是多少年之後了。
因為歸無咎所立門戶,暫時只是起一個兜底的作用,九宗真正有望道境的不世出人才,自然依舊是循其舊法。縱有良才美質,只怕也是歸無咎自己偶然發掘。
所以,這一件事驗明成功之日,勢必要較前兩件功果晚上許多。
殊神韻盯著歸無咎仔細觀望一陣,忽道:“此事原來為難;只是今日借法一觀,卻能作為借鑑。”
“這是你的機緣。”
說完,伸手遙遙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