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以辰陽劍山的話術來說,歸無咎的空蘊念劍,等若迴避了證劍、靈劍中的種種細膩曲折,而在“本末”之問中,牢牢貫徹了“心為劍主、假物制人”的路數。
當初歸無咎以“空蘊念劍”作為“天人立地根”的載體,走出一條荊棘之旅;如今此法規模已成,自然和“天人立地根”的氣象緊密結合,撲面而來的是充盈洋溢的“實行”、“為我”的精神主旨。
空蘊念劍的形下輪廓,自此成矣;只是尚未來得及命名。
這一切穎悟,都蘊藏在歸無咎與第三道尊的空蘊念劍交手的那一個“頓挫”的剎那。
此時此刻,這一瞬間的阻擋將盡,歸無咎即將親身面對殺劍偉力。
三花蛻形神通,已是含苞待放。
歸無咎微微一笑。輕輕踏出一步。
常理而言,空蘊念劍的劫力乃是空空蕩蕩,無形無相,並非有形的劍光、劍氣一類。但此時此刻,歸無咎卻能清晰的感受到,那即將降下的“空蘊念劍”,卻是一個有形實體。
不僅是有形實體;且其分裂成八個藕斷絲連的部分,中藏裂隙,未臻至境。
歸無咎這輕輕一踏,便莫名的從當中一個縫隙中穿渡了過去。
但在第三、第五道尊二人目中,歸無咎只是立在那裡,什麼也沒有做;而第三道尊的終極一劍,卻似莫名消散了,被挪移到這方世界之外了。
第三、第五道尊齊聲道:“大善!”
就在此大功告成之際,歸無咎心意一動。
因為心中傳來一念——
至法成立,乃是天地間罕見的大機緣。當你心念圓滿之時,便要立刻將其拓印下來,容納於一件至寶之中;時辰一過,便要遺失些許。就算你再如何用心推演,也不能將其尋得。
“至寶”是現成的,全珠足可擔此重任。
自歸無咎成功結嬰,脫離三寶合一之相候,此物便遊離內外,既可用作駕馭分身,穩固丹形,又是一件“無所事事”的異寶。因為歸無咎有過一次結成虛丹之經驗,分身之修煉,就算不倚傍此物,也完全無礙。
掌心之上,全珠豁然顯現,緩慢轉動。
但就在歸無咎即將將心神中充盈浩瀚的念頭、三分八道之妙旨燒錄其中時,他卻忽地發現,此間所謂“刻印”,非止是心神印記,更是靡不逸漏的神通演示過程;欲完成此事,非得有道境的法力不可。
原來,此事非道境不可為,不僅僅是知見上的問題,更有實實在在的法力上的障礙。
就在此時,第三、第五道尊對視一眼,似乎各自明悟了些什麼。
時機到了。
二人仰天長笑之後,身化畫形五色,一齊縱身而來,湧入“全珠”之中!
自商乙承道,傳之於第三、第五。
其心中均知,空蘊念劍法門,當有一次破而後立的過程。
無論是第三第五道尊的劍、鞘之爭,還是兩位道尊飛昇之前凝練分身顯化,皆暗藏著為將來的“成立”立下伏筆的意思。
第三、第五兩道尊分身合一,足以抵過一位道境大能。